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增长,在校女研究生比例增长迅速,女研究生从原来的“少数群体”到逐渐撑起了“半边天”,社会对其的关注程度也呈现出微妙的变化。公众、媒体对女研究生的关注往往凸显其婚恋、情感和私领域的活动,遮蔽和忽略其在学业、事业上的成就。而许多女硕士研究生也常常因为生活、学习以及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外部负面评价而产生诸多困惑。然而已有的相关研究缺乏对女硕士生内心的深入了解,也比较忽略其自身角色扮演和身份认同的视角。
本研究采用符号互动论和身份建构理论作为理论框架的基础,试图通过对一所研究型大学女硕士生的学习生活现状、职业选择和期望、择偶观和婚恋观、心理健康状况、角色意识等方面的解释性理解和描述,探讨女硕士研究生的角色扮演与身份认同。具体问题包括:女硕士生在学期间扮演了哪些角色以及如何扮演这些角色;女硕士对自我的身份认同是什么样的,以及如何形成的;哪些因素影响了她们对自我的身份认同;性别意识和性别角色扮演如何影响她们的自身身份认同。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研究过程和成果,不仅能解除自己心中的疑团,并且能给学校和社会、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以及广大女硕士研究生们予启示和沉思。
论文的基本框架如下:第一章分析阐释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二章对有关女研究生的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第三章确立了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及具体的研究思路;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从不同层面入手,对个案大学女硕士研究生的基本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第六章根据前面的分析,总结研究发现,初步形成研究的结果及基本结论。
本研究以一所研究型大学为个案,主要采取质的研究取向下的叙事研究方法,使用半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研究主要采用目的性抽样方式,结合方便抽样和“滚雪球”的策略去联系研究参与者,基于对15位女硕士研究生的访谈,得出了以下一些研究发现和结论:
首先,女硕士生在研究生阶段主要扮演作为研究生的学生角色,但是女硕士生倾向于把研究生这个角色当作一个从教育到职业的过渡性角色而不是一个发展性角色,而其他作为女儿、恋人的这些角色处于边缘化阶段。女硕士研究生在与环境互动中逐渐清楚我是谁,这一过程受许多因素影响,包括社会文化、现实环境、重要他人等。当她们接受周围他人回馈的讯息时,会去核对这些讯息与自己的状态是否相符合,若认同这些回馈,就会接纳它们并形成自我认同。但自我认同并非恒定不变,而是会依循经验而再调整,尤其当身兼各种身份角色时,因身份的不同,她们会再次思索我是谁。
其次,在中国的高校中,女硕士研究生的角色扮演和身份认同可能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1)女硕士生倾向于把研究生身份定位为一种求职的可能性;2)女硕士生在职业选择方面专业对口需求低;3)女硕士生择偶时注重感情因素及对方内在条件;4)学习科研压力和就业压力是女硕士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5)女硕士生具有明显的文理工身份差别意识;6)外部对女硕士生的评价趋于正面化和正常化,女硕士生的自我认同也趋向积极化。
最后,本研究还提出一些建议:对女硕士生自身来说,应理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对学校来说,研究生的培养应更重视“育人”而不是“用人”,提高女硕士生的专业认同感,并在研究生教育改革要重视女性的发展;从社会来说,要重视女硕士生的就业问题,切实保障她们的合法权益,为她们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