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精氨酸、美兰、硝普钠对氯胺酮镇痛和催眠作用的影响

来源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H8151171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氯胺酮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目的:了解氯胺酮(ketamine,Ket)在热板、醋酸扭体、热水甩尾和福尔马林疼痛实验中的镇痛作用.材料与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160只,随机分为16组,每组10只,实验采用热板、醋酸扭体、热水甩尾和福尔马林4种实验方法,且每种实验方法均分为生理盐水组(S组)、Ketl5、20和25mg/kg三个剂量组(分别称为K15、K20和K25组).不同剂量的Ket或生理盐水皮下注射(s.c)后,分别进行热板、醋酸扭体、热水甩尾和福尔马林实验.结论:在热水甩尾和醋酸扭体实验中,该实验剂量的氯胺酮没有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但在福尔马林实验的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均可产生镇痛作用;氯胺酮(25mg/kg,s.c)在热板实验中也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第二部分L-精氨酸、美兰对氯胺酮镇痛作用的影响;目的:了解脊髓和脊髓以上水平NO/cGMP信号转导通路在氯胺酮镇痛机制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昆明种小鼠240只,随机分为24组,每组10只,其中1 2组用于热板实验,另外12组用于福尔马林实验.在每种实验中,经侧脑室注射(icv)或鞘内注射(i.t)给药各分为6组,分别侧脑室或鞘内注射L-精氨酸(L-arginine,L-Arg)200、100、50ng、美兰(Methylene Blue,MB)4μg、L-Arg 200ng+MB 4μg或L-Arg100ng+MB4μg(福尔马林实验)以及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分别称为L200、L100、L50、MB4、LM和S组).各组小鼠在Ket 25mg/kg s.c后,icv或i.t L-Arg、MB、L-Arg+MB或生理盐水,然后分别进行福尔马林或热板实验.结论:该实验剂量的L-Arg或/和MB icv或i.t在热板和福尔马林实验中对小鼠行为表现和痛阈均没有明显影响.在小鼠热板实验中,经侧脑室或鞘内注射50、100或200ng L-Arg可以拮抗氯胺酮的镇痛作用;在福尔马林实验中,经鞘内注射L-Arg可以拮抗氯胺酮的镇痛作用,经侧脑室注射100ng L-Arg也可以拮抗氯胺酮的镇痛作用,但侧脑室注射L-Arg 200ng可以加强氯胺酮的镇痛作用;在热板和福尔马林实验中,侧脑室或鞘内注射MB4μg均可以加强氯胺酮的镇痛作用,同时MB也可以取消L-Arg拮抗氯胺酮的镇痛作用.提示在脊髓和脊髓以上水平中枢的NO/cGMP信号转导通路均参与了Ket的镇痛作用.
其他文献
中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年多的发展,其功能得到不断的完善,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意识到了上市可以使企业获得一个源源不断的资金供应渠道,可以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空
目的:(1)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血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促甲状腺素(TSH)、生长激素(GH)、6-酮-前列腺素F(6-keto-PGF)浓
原发性肝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将肿瘤标志物AFP用于原发性肝癌的筛查、诊断,但其灵敏度只有70%左右,临床确诊肝癌时多处于疾病中晚期,能手术根治者低于30%。miRNA是一种
二板市场是与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等主板市场相对应的市场,它专为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筹资途径,以及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途径。二板市场是一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目的:观察丙泊酚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线粒体ATP敏感性K通道(K)在其中的作用.结论:丙泊酚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心肌保护
研究人员在采用经皮穿刺髓核切吸(PLD)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经验基础上,探索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吸术(PCD)治疗颈椎间盘脱出患者32例,穿刺成功率100﹪,显效率达76﹪,有效率达90﹪,无一例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和国际资本净流入中心地位,即美国外部失衡模式。在分析国际消费风险分担机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美国在全球经济失衡中的
为了研究桥脑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解剖相关性、影像学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以便使我们加深对桥脑梗死的认识,并提高确诊率及时给予恰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国内
探讨组织修复过程中丹参抑制成纤维细胞,减轻过度愈合的作用机理.体外培养的成 纤维细胞经不同浓度及时间的丹参作用后,采用MTT法测细胞抑制率,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测成纤维
目 的: 近年来;根据危险度分级来进行分层化疗和支持治疗;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5年无病生存率(EFS)可达80%;但仍有 15-20%复发率。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学技术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