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硫磷在鲫鱼体内分布及对鱼体AChE活性的影响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gaih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辛硫磷是一种常用的有机磷农药,在我国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在水产养殖业也被用作渔药。施于农田的辛硫磷会随水体迁移进入江河中,继而在水生生物体内蓄积。用作渔药的辛硫磷也会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当水体中辛硫磷浓度较高时会对鱼体产生毒性作用,其毒性作用主要是由于鱼体的乙酰胆碱酯酶受到抑制引起的。当辛硫磷浓度较低时,虽然鱼体不会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但辛硫磷会在鱼体内蓄积,并通过生物链和生物富集作用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有必要对鱼体的辛硫磷残留量进行检测和监控,以保障水产品的安全。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分述如下:1鲫鱼组织中辛硫磷残留量的测定采用基质固相分散-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鲫鱼组织中的辛硫磷残留进行测定。称取0.1 g的鲫鱼组织,加入0.5 g无水硫酸钠和1.5 g弗罗里硅土,于研钵中研磨均匀后转入针筒注射器中,用8 mL二氯甲烷进行洗脱,洗脱液浓缩后加入1 mL甲醇溶解,HPLC分析。液相色谱条件为: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v/v),流速1.2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恒定在40℃。辛硫磷在0.0105-5.25 mg/L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30999.3±326.4)x+(158.8±785.5),R2=0.9996。在0.0525mg/kg和0.21 mg/kg的加标水平下,各组织中辛硫磷的回收率分别为87.4%-95.8%和86.2%-103.6%,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辛硫磷在肝、肉、脑、鳃四个组织中的检测限均为0.02 mg/kg。所建立的方法精确可靠,可用于鲫鱼组织中辛硫磷残留量的测定。2辛硫磷对鲫鱼的急性毒性实验采用静态染毒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染毒周期为96 h。每24 h更换试验溶液。96 h内鲫鱼全部死亡的最低浓度为6.6 mg/L,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鲫鱼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采用PASW软件对毒性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辛硫磷对鲫鱼的96 h LC5o为3.110 mg/L,安全浓度为0.311 mg/L,并据此判断辛硫磷对鲫鱼属于中毒农药。3辛硫磷对AChE活性的影响辛硫磷对鲫鱼脑部和肌肉AChE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染毒浓度分别为0.1 mg/L和0.5 mg/L时,辛硫磷对鲫鱼脑部和肌肉AChE抑制作用分别在24 h和48h时达到最大,此后酶活会有缓慢的恢复,但恢复后的酶活同对照组相比仍极显著性降低(P<0.01)。4辛硫磷在鲫鱼体内的分布染毒实验开始后,辛硫磷被鲫鱼组织吸收并开始富集,各组织中辛硫磷残留量均在144 h以后达到最大值。肝、脑、鳃组织富集作用明显,而肌肉组织中富集作用最小,最大生物富集因子为39.8 L/kg。表明鲫鱼可食部位肌肉不易于蓄积有机磷农药辛硫磷,对于鲫鱼的食用安全性是有利的。
其他文献
后勤产业作为整个电力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对于电力企业的电力供给保障以及电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服务承诺实现、企业形象维护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本文
“一带一路”建设是应对全球政治经济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决策。历史上,深
报纸
电解机械复合抛光是把电解加工与机械光整加工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光整加工技术,利用了导电金属在电解液中阳极溶解和游离磨料对形成的钝化膜机械刮除的加工机理。它不仅具有电
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既要充分依托国防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又要统筹国家民用科技领域的创新资源,实现两个体系的互动耦合是传统合作创新内涵的升华和边界的拓展。但军民
电气互联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新型工程技术学科,这是在高科技不断进步发展下,应市场上对电气设备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技术。在以往的观念中,电气互联技术主要是指将两个电气
防范、化解大学生心理危机是当今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点、难点,如何应对校园中的心理危机突发事件,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是所有高校教育者尤其是学生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
在军民融合战略背景下研究了军民融合企业技术转移与知识积累机制,认为技术转移驱动下的技术积累机制使军民融合企业呈现出特殊的知识结构与竞争力特征。技术能力、组织性知
将确定性优化方法用于板料包边设计。汽车板料包边仿真中变形区域小导致有限元模型在变形区域的网格很小,模型计算时间太长。本文针对影响板料包边后边界缩进较大的3个参数,
长临河古镇罗洪村原名罗家疃村。古村明代以前为龙姓居住,后因龙姓人丁不旺,仅存个别人家,迁入姥山居住,可谓龙人湖潭。后来村中先后迁入殷、洪、罗、罗、王、汪、胡七大姓氏,共约
通过对动态测试接触网接触压力缺陷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