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基阻燃剂的制备及其阻燃环氧树脂的性能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氧树脂(EP)具有优异的尺寸稳定性和突出的力学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电气和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中。然而,受其自身结构与元素组成的限制,EP极易燃烧。因此,提高EP的阻燃性能变得至关重要。现代工业中生产的阻燃剂能够在凝聚相与气相中对火焰的传播起到抑制作用,但一些阻燃剂会对环境与生态的发展带来危害,已经被禁止使用。因此,人们开始试图设计并制备具有新型分子结构的环境友好绿色阻燃剂。生物质材料具有绿色可再生的特点,在燃烧时能促进炭层的形成。此外,部分生物质材料含有氮、磷等无卤阻燃元素,有望同时在气相与凝聚相中发挥阻燃功效。本论文采用生物质植酸(PA)、多巴胺(DA)、腺嘌呤和丹宁酸(TA),通过协同阻燃的方式结合不同维度的纳米或微米级材料,设计并制备了五种含生物质材料的无卤生物质基阻燃剂并用于制备高性能EP复合材料。深入地研究了生物质基阻燃剂的加入对EP阻燃性能的影响,探究了阻燃剂与聚合物基体间的相互作用。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自组装技术,以硅烷偶联剂修饰的二氧化硅(Si O2)微球作为模板,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在微球表面形成植酸镍壳层并制备出新型绿色阻燃剂Ni@Si O2-PA。研究发现,向EP基体中添加5.0 wt%的Ni@Si O2-PA时,EP复合材料的最大热释放速率(p HRR)相较于纯EP降低了51.6%。此外,在垂直燃烧测试(UL-94)中,其结果获得了V-1评级。植酸镍生物质壳层与Si O2具有协同阻燃效应,在燃烧时可在聚合物基体表面形成物理屏障并提高炭层的石墨化程度,避免基体的进一步分解。含磷量较高的PA在燃烧时能够在凝聚相中形成富磷的炭层,在气相中生成含磷自由基并产生淬火效应。此外,植酸镍壳层的引入提高了Si O2在EP基体中的相容性进而改善了EP的力学性能。(2)以聚多巴胺(PDA)作为生物质桥梁,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实现六方氮化硼(h-BN)与二硫化钼(Mo S2)两种二维材料间的自组装,制备出杂化阻燃剂h-BN@PDA@Mo S2。PDA具有优异的黏附性且具有两性离子特性,在不同p H条件下带有不同种类电荷,为材料间的自组装带来了有利条件。相较于纯EP,添加2.0 wt%h-BN@PDA@Mo S2的EP复合材料的p HRR降低了32.1%,在燃烧过程中有毒气体CO与易燃气体的释放被明显抑制。PDA作为黏合剂有效发挥了h-BN和Mo S2纳米片的协同阻燃效果,在燃烧过程中杂化阻燃剂能够形成物理屏障隔绝热与氧的传递并提高了炭层的结构稳定性。此外,h-BN@PDA@Mo S2能够与聚合物基体形成良好的界面相互作用,使拉伸模量得到提高。(3)以β晶型羟基氧化铁(β-Fe OOH)为核,PDA与TA作为生物质壳层并在壳层表面进一步络合Ni2+,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生物源双分子层阻燃剂β-Fe OOH@PTNi。生物质外壳具有较高的含碳量并含有丰富的羟基基团,在燃烧过程中脱水并炭化,有助于形成结构坚实的保护性炭层。研究发现,向EP基体中添加5.0 wt%的β-Fe OOH@PTNi时,EP复合材料的UL-94结果达到V-0评级且有效降低了燃烧时的p HRR与总热释放(THR)值。生物质基阻燃剂能够捕捉燃烧时产生的高活性自由基并催化炭层的形成,有助于减少毒性气体与易燃气体的释放。此外,阻燃剂在EP基体中分散均匀,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相较于纯EP,添加了5.0 wt%β-Fe OOH@PTNi的EP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提高了16.0%。(4)以聚磷酸铵(APP)作为模板,将TA、腺嘌呤与Ni2+通过静电相互作用进行自组装并负载于APP粒子表面制备生物源“三源”一体膨胀型阻燃剂APP@ATNi。研究发现,EP/APP@ATNi15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值达到了33.5且在UL-94测试中获得V-0评级,具有良好的阻燃性。阻燃剂的加入能够显著抑制燃烧时的烟释放量,EP/APP@ATNi15复合材料的总烟产量(TSP)相较于纯EP降低了47.2%。生物源组装体在燃烧时能够有效清除促进燃烧反应进行的高活性自由基、产生不可燃气体并催化炭层的形成以保护EP基体避免进一步分解。同时,生物源组装体的引入改善了APP微粒在EP基体中的相容性,使力学强度得到提高。(5)基于TA作为碳源具有优异的炭化能力,采用TA、六氯环三磷腈(HCCP)与4,4’-二羟基联苯(DOD)作为单体,通过缩聚反应制备生物源交联聚磷腈微球PHDT,并作为前驱体在微球表面进一步合成铁钴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Fe Co-LDH),最终制备出新型生物源阻燃剂PHDT@Fe Co-LDH并用于提高EP基体的阻燃性能。研究发现,EP/PHDT@Fe Co-LDH4.0复合材料的LOI值为29.7且在UL-94测试中获得V-0评级。PHDT微球可看作“三源”一体的膨胀型阻燃剂,能够在EP基体中催化高度石墨化含磷交联网络炭层的形成。此外,Fe Co-LDH壳层能够在燃烧时在EP表面形成难熔金属氧化物进一步提高E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PHDT@Fe Co-LDH具有优异的阻燃效果可归因于催化炭化效应、高活性自由基的清除效应以及在凝聚相中的物理屏障作用。本文基于阻燃理论的思想,分别选用含磷、含氮与富含碳原子的多羟基生物质材料为原料,制备出五种生物质基阻燃剂并用于提高EP的阻燃性能,从气相与凝聚相两方面对生物质基阻燃剂的阻燃机理进行分析,拓宽了生物质材料在EP阻燃领域中的应用,为生物质基阻燃剂与高性能EP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城市动态交通分配、环境污染与土地利用等综合问题。分别建立了这些问题的连续型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相关的理论分析。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在第一部分里,我们考虑单个商业中心城市居民在一整天往返居住地和商业中心的通勤活动,建立了反应型动态连续用户最优模型。基于该交通模型,考虑城市车辆尾气的排放及扩散。建立了车辆尾气的排放模型及动态连续扩散模型,从而可以得到城市中一整天尾气污染物浓度的
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72092)资助。缩节胺(Mepiquat,Mep)也被称作健壮素、助壮素等,是N,N-二甲基哌啶氯化物的商品名称,属于我国常用的季铵化合物类植物生长调节剂。2014年,研究首次指出在烘烤咖啡以及速溶咖啡中检测出大量Mep,其最高含量可达1.4 mg/kg,Mep被认为是在食品热加工过程中由其天然成分形成的过程诱导化合物,而某些食品焙烤过程中产生的Mep已成为影响食
研究背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是视网膜中唯一的输出神经元,对视觉形成至关重要。外界光信号经视网膜感光细胞、双极细胞到达RGC形成神经冲动,并随RGC轴突继续向后传导至大脑形成视觉。RGC死亡与其轴突损伤与多种眼科疾病密切相关,主要包括青光眼、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与压迫性视神经病变。在成年脊椎动物中,RGC及其轴突很
大气光学湍流是小尺度的湍流,与大气环流密切相关,需要对区域大气温度、风速垂直结构与动力、热力过程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目前对同纬度附近不同天文台址上方天文气象参数的跨年度大范围的统计分析未见报道。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比较北纬30°附近几个天文台址的天文气象参数统计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研究光学湍流易发生区域时空分布及季节特征,对大气湍流产生规律的认识、地基望远镜选址、台址评估和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应用
近年来,公众接受问题制约了核电可持续的发展。公众接受作为一种心理学上的态度,受到公众获取信息的显著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网络媒体的出现,人们日常的信息分享和获取方式发生变化,人们更多地依赖网络媒体获取信息。一些未经验证的核电信息通过网络媒体迅速在公众中传播,导致了公众态度的改变,甚至阻碍了核电项目的顺利实施。目前中国在建核电站数量居世界首位,核能是其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因此,基于中国情境研究信息
华北克拉通自中生代起,经历了一系列构造事件的叠加影响,包括:古亚洲洋的闭合、扬子克拉通与华北克拉通俯冲碰撞以及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吉南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北部,强烈的早中生代岩浆活动和地壳构造变形为研究早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提供了有力证据。本文以吉南地区早中生代岩浆岩和浑江复式向斜与逆冲推覆构造为研究对象,依靠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等手段,通过对沉积地层、
随着我国油气井和科学钻探井深度不断增加,复杂的井底环境对钻杆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铝合金钻杆因其比强度高、密度低和耐酸腐蚀性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深井、超深井钻探的优先选项,并在诸多深井、超深井工程中进行了成功的应用。但铝合金钻杆也存在热稳定性差、不耐磨以及和钢接头连接不可靠等缺点,这对钻柱的安全造成了挑战。为了在实际使用中最大程度的弱化这些缺点,需要对深井、超深井工况下铝合金钻杆柱的运动状态及铝合
纳米晶金属材料是指晶粒尺寸三维均在纳米尺度的多晶体金属材料。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纳米晶金属材料的概念被提出以来,这种全新的亚稳态金属材料一直是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一方面,极为细小的纳米晶粒和高密度的界面带来的接近极限的细晶强化效果赋予纳米晶金属材料具有超高的强度,使其成为具有广阔应用潜力的新一代高性能结构金属材料。另一方面,纳米晶金属材料表现出的微纳尺度上的独特变形机制加深了人们对塑性变形本质的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能源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我国油页岩资源具有地质资源量大、开发技术难度大和开发潜力大等三大特点。地下原位转化开采技术是油页岩工业化开发的主要发展方向,但距商业化应用还存在一定的距离。高效加热裂解油页岩是油页岩原位转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根据油页岩原位转化存在的加热方式单一、能量消耗大和转化效率低等技术问题,论文提出可以利用油页岩裂解后残
清洁的水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和生态系统稳定的基本资源。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短缺问题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在需水量大的食品、纺织、金属、造纸和化学工业中,对产生的废水进行回收和再利用将大大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淡水资源短缺所带来的压力。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途径,不仅可以淡化海水和微咸水,还可以用于废水回收。该技术具有效率高、易于操作、成本低和能耗低等优点,是可持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