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通过在枯草芽孢杆菌中敲除rbsK基因,减少核黄素生产途径的副产物,进而考查对核黄素产量的影响。同时,敲除tkt基因即构建转酮酶缺陷菌株,使rbsK的敲除不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通过在枯草芽孢杆菌中敲除rbsK基因,减少核黄素生产途径的副产物,进而考查对核黄素产量的影响。同时,敲除tkt基因即构建转酮酶缺陷菌株,使rbsK的敲除不至于引起其他副产物支路通量的增加,影响发酵结果。
rbsK基因在戊糖磷酸途径中表达核糖激酶,进一步催化D-核糖的生成。该基因的敲除理论上将造成D-核糖-5磷酸的积累。由于核黄素的生成需要两种直接前体物,其合成方程式为2DHPB+DARPP=Riboflavin,这两种前体物分别由核黄素生产的长途径和短途径提供,而D-核糖-5磷酸又是这两条途径必需的前体物。同时,为避免由于D-核糖生成支路的切断引起另一个方向酮糖生成支路通量的增大,减少不必要的副产物的生成,本实验设计方案敲除tkt基因。以rbsK基因的敲除为例:经PCR扩增得到的rbsK基因片段进行酶切,再与以同样内切酶切后的载体质粒pUC18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酶连,得到第一个重组质粒pUC18-rbsK;在pUC18-rbsK质粒的rbsK片段上选择合适的酶切位点进行酶切,再与同样酶切后的抗性基因(Spc、Kan抗性等)进行酶连,得到第二个重组质粒pUC18-rbsK-Spc或pUC18-rbsK-Kan,使rbsK基因不能完整表达而失活;构建成功的整合型敲除质粒pUC18-rbsK-Spc或pUC18-rbsK-Kan在枯草芽孢杆菌中双交换整合,利用插入的抗性基因对菌株进行抗性筛选,最终实现了在枯草芽孢杆菌中敲除rbsK基因的目的。同理,经一系列酶切、酶连、转化、筛选等操作后,在枯草芽孢杆菌中可实现tkt基因的敲除。
本实验主要在核黄素生产菌株RH33、RH44中敲除rbsK基因和tkt基因,基因操作完成后,对新构建的工程菌与出发菌株进行考察对比。首先利用LC-MS手段检测基因敲出前后菌株的相关代谢物,即D-核糖,一系列酮糖等的相对变化,结果显示,两个基因缺陷的菌株不再合成D-核糖,相关酮糖(以7磷酸-景天庚酮糖为检测目标)的产生量也有了较大程度的降低;摇瓶发酵后,发现两个基因的敲除对RH44的影响明显大于RH33。其中,两基因缺陷的工程菌RH44(R-Spc())摇瓶发酵72 h后,核黄素产量最高可达到4.98 g,比出发菌株提高了约14.5%。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TOPMODEL模型的物理概念及基本原理,简述了地形指数的概念。选取粤北山区罗坝水流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TOPMODEL对其进行径流模拟。结果表明,TOPMODEL径流模拟
如何合理理解和估计流域地形在干旱演进过程中的作用,将有利于干旱的动态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本研究基于观测降水和大尺度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 (VIC)模型的
ASD(Automated Statistical Downscaling)是一种基于回归分析的统计降尺度方法。应用ASD方法,选取山东省作为研究区域,基于地面观测资料、ERA-40再分析资料,建立预报量与
基于内蒙古地区1960-2011年的45个气象代表站的降水量,利用Mann-Kendall和小波分析法,根据年降水量分析地区降水变化及特征。结果表明就降水量而言,内蒙古地区降水量总体
Fe3O4有926mAh/g较高的理论比容量,且无毒、环境友好、成本较低,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材料却存在电导率低、团聚较严重、循环过程体积变化大等不足,使得Fe3O4材料在作为
生长素响应因子ARFs(Auxinresponsefactor)是可以结合到生长素响应基因的启动子上的转录因子,这些基因启动子含有多个串联生长素反应元件AuxRE(auxinresponseelement)。ARFs和AuxR
有机颜料具有色光鲜艳、着色强度高、色谱品种繁多、毒性低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涂料、印墨、塑料、橡胶中。但大多数有机颜料存在着耐光牢度低、耐热性及耐候性较差等缺点。本课题运用无机包核法来克服有机颜料的上述缺点。主要使用无机矿物颗粒(包括硅藻土、高岭土、海泡石)、SiO_2、TiO_2这三种类型的无机物对颜料绿8进行包核改性研究,探讨了有机颜料经包核后的色光、着色力、分散性、热稳定性、耐候性等应用性
Marangoni效应是由表面张力梯度引发和维持的一种界面湍动现象。它常常明显地影响流体的流动状态,从而影响了传质过程。所以,研究Marangoni效应对认识传质机理及开发新型高效
干旱半干旱区由于复杂的降雨径流关系,洪水预报精度一直是水文界研究的难题之一。根据张峰水库坝址以上的实测降而、洪水资料,利用水文系统模型(SMG)对张峰水库入库洪水进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有关水稻的研究一直未曾停歇,获取高产量和高品质的水稻品种,一直是科学家坚持不懈追求的目标。普通水稻的育种已遇到瓶颈。有育种学家发现水稻染色体加倍后产生的剂量效应具有提高水稻产量、品质的潜力。本文以不同倍性水稻为材料,对它们的农艺性状和生殖发育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多倍体水稻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5份二倍体水稻和通过秋水仙素对其进行染色体加倍得到的后代性状稳定的相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