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探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anhua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6年以来,我国开始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在我国货币政策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这一货币政策框架在我国一直存在广泛的争议,何种层次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也没有取得一致性意见,因此,深入探讨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对此进行实证考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考察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理论基础,战后西方主要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演变,在此基础上从金融体系结构、利率市场化进程和中央银行独立性三个角度分析评估了我国货币政策的运行环境。本文认为,在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和金融环境下,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仍然具有优势。本文随后基于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角度对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相关性和可控性进行了实证考察。本文研究发现,我国货币需求相对稳定,利率弹性较低,货币流通速度可以进行预测,从货币需求的角度来看,货币供应量可以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并且,狭义货币M1与物价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因此,从货币需求角度来看,狭义货币M1作为中介目标具有一定优势。从货币供给来看,虽然目前的外汇管理体制对基础货币投放形成制约,但是中央银行仍然可以控制基础货币的增长。本文在调整后的基础货币的基础上重新评价我国货币乘数的波动,发现剔除政策变动的货币乘数的波动大幅降低,货币乘数因素占我国货币供应量波动的比重不大,基础货币占据更为重要的作用。从短期来看,基础货币和M1的波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M2和基础货币的关系较弱,但如果充分考虑滞后影响,M2可控性则高于M1。在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在一个综合的分析框架下比较了M1和M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效果,认为如果综合考虑中介目标的相关性和可控性要求,M2更加适合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人民银行货币控制的重点应该是M2的变动。本文还基于泰勒规则框架对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考察,发现1996年我国宣布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后,市场利率的弹性明显增强,名义利率的变动幅度大于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幅度,降低了经济整体的波动性,我国货币政策框架中引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制度设计的效果是显著的。此外,实证研究表明,人民银行公开宣布的货币增长目标对其货币政策的实施具有实质性影响,并且,人民银行在实际货币操作中相对而言更关注M2的增长目标。本文认为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符合我国现阶段的经济金融体系要求,有必要继续保持,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包括提高中央银行独立性、加强对中央银行监督、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适当提高法定准备金、取消超额准备金利率,以改善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基础环境,进一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其他文献
超燃冲压发动机是未来高超声速飞行器的主要动力装置。它具有结构简单、质量小、推重比高和成本低等特点,因此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前景。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内部流场很复杂,存在激波
资产定价理论是现代金融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对收益率和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作为一门新兴的金融学分支,从更加微观的角度研究金融市
ISO9000系列标准自1987年正式颁布以来,引起了全球性效应,许多企业纷纷运用,取得了积极成效。近年来,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被国内外政府机构作为一种管理工具纷纷引用,在推
本文通过对景观设计的发展历史回顾,总结探讨了目前国内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的生态缺失问题及经验教训。同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本土景观设计发展需求,分
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可以对体积较大的目标进行动态识别。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无线网络节点的面向配送中心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使用该系统结合所设计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
高校教师人力资源是高校教育资源中的第一资源,做好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高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本文以高校教师和
生育酚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因其良好的药理作用、特有的营养价值及稳定的抗氧化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食品、化妆品及饲料等工业中。目前高纯度生育酚(含量90%以
阻却新闻自由的法律手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事先审查,一种是事后追惩。当事先审查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越来越失去其正当性的时候,事后追惩就成了现代社会阻却新闻自由的主要法律手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发展迅猛,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力量,其业绩优于非家族上市公司,且将面临企业家接班换代的高峰。到目前为止,国内将家族上市公司作为一个单独样本的研究还比较少,而
在当代社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方式、审美途径越来越多样化。更多的业内人士,将建筑和服饰这看似两门关联不大的学科,紧紧联系在一起。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人类文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