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的“狂禅”思想研究——《四声猿》为例

来源 :吉林艺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88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狂禅”流变于心学,在重视个体概念的基础上,主张顺应自然本性,正视自身欲望,于明代社会中掀起了“性情”的风潮。徐渭先后师从于心学季本与“狂禅”王畿,具有形成“狂禅”思想的必要条件;徐渭本身具有洒脱不羁,恣意而行的性格,因此可以推断,徐渭是具有“狂禅”思想的,其思想内涵,具体体现于其戏剧《四声猿》当中。本文通过对于文献的归纳,梳理了徐渭的个人经历,从而推断徐渭形成“狂禅”思想的原因,同时,通过资料间的相互对比,确定了“狂禅”思想于戏剧中的体现,推测徐渭创作的背后意图,最后,通过交叉研究的方法,探寻徐渭“狂禅”思想的延伸及对于后世的影响,并总结徐渭“狂禅”思想的意义所在。第一章是关于徐渭“狂禅”思想成因的梳理,总结归纳了“狂禅”的思想主张以及促使徐渭形成“狂禅”思想的生平经历。第二章是关于《四声猿》的研究,分析四部戏剧的情节,对于其间所蕴含的“狂禅”思想进行整合,分别体现了徐渭“儒禅互释”、“顺应本性”、“肯定人欲”与“男女平等”的思想主张。第三章是关于徐渭“狂禅”思想在戏剧理论方面的延伸与拓展,分别体现在“真我说”与“本色论”当中,并对《四声猿》的情节加以分析,总结了“真我说”与“本色论”对于后世的戏剧理论影响。
其他文献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角色是戏剧的灵魂和核心。演员与角色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个体,演员与角色往往在生活背景、外部形象、性格特征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那么演员如何与角色进行深度的融合,进而化身为角色,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这是值得演员思考的重要课题,该课题也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本篇论文以话剧《结婚》中春子人物形象塑造为例,对自我与角色的融合进行了理论阐述,深研了自我与角色融合的有效途径,并将创作实践运
学位
新疆由于地域广及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强风区域极多。近年来,在强风区域承担西电东输的750k V高压输电导线发生了多起引流线断股事故,本文选取典型断股事故进行分析。其中位于“达坂城风区”的某750k V高压输电导线上的引流线同一位置在不到3年内连续发生5次断股,即该引流线差不多半年就会发生一次断股。这种情况是极为异常的,严重影响了750k V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通过对该引流线所处区域的风速进行统计
学位
近几年,吉林广播电视台制作的青年婚恋栏目《全城热恋》和中老年婚恋栏目《缘来不晚》火热出圈,既有来自包括《南方人物周刊》、《中国青年报》、《凤凰资讯》、《潇湘晨报》等主流媒体的深度采访评述,又有来自受众的具有争议的广泛讨论。这两档电视婚恋栏目构建出来的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吉林受众对于婚姻价值观的取向。本论文将以两档栏目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入栏目组实地采访调查、全面汇集数据等研究方法,以实
学位
近年来,我国文化事业发展迅速,音乐教育方面蒸蒸日上,单簧管作为西洋管乐器之一,其音域宽广,音色丰富多变,受到越来越多群众和学生的喜爱。在其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单簧管教育事业也在发展中遇到了一定的问题,教学中出现了教学质量不匹配、教师水平良莠不齐的情况。所以在初级教学方面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笔者通过实践教学的角度总结单簧管初级教学的内容范畴,在初级教学的基础上对单簧管初级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加以
学位
管乐团自17世纪由欧洲引入以来,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该种乐团由于在音效及艺术感染力方面的高品质表现,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强调了器乐的学习在义务教育阶段对于学生的重要作用:学习器乐可以在拓展学生学习维度中起到关键作用。使用文献调查法收集并归纳总结文献资料,将观察法应用于SX小学管乐团中单簧管教学的实地调查及研究。学生基本信息及学习现状的研究则由问卷调查
学位
扎染艺术是一门我国古老传统民间印染的艺术,已有近上二千年发展的生产历史,是中华民族一种实用艺术性程度很高的传统手工艺术,由于其受于当时受社会条件制约和传统技术水平限制的因素限制,纹样构图与装饰色彩工艺都是比较简单。随着社会人们自身对高雅艺术作品欣赏和品味能力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他们不满足于扎染的单色与对称性构图,而更加追求抽象的视觉表现形式与多层次的色调。几何图形的简洁、直接、清晰等特点既符合扎染艺
学位
艺术形象是演员塑造鲜活人物的基石,演员必须创造艺术形象。戏剧艺术中的艺术形象,指的是在戏剧作品中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角色,同时人物的艺术形象也往往指向了作者通过剧作想要表达出的,不同时代背景下某一类人的共性特征。演员在人物角色的塑造过程中,需要对角色的艺术形象进行深入的挖掘,开展多维度、多角度的分析,只有对艺术形象有充分的认知,演员才能够真正地做到把握角色的艺术魅力,进而带来更好的舞台呈现。本人在毕
学位
我国的演员培养模式以斯氏体系为主要指导方法、以国外其他优秀表演方法为辅助,以及借鉴传统戏曲的演员培养模式。但这样的培养模式中,有一些问题需要审视。首先,我国对斯氏体系的学习存在历史局限与误读;其次,对国外的表演方法与我国演员的实际情况结合有限;另外,由于戏曲动作高度程式化与念白高度文学性的特征,致使演员的学习效果并不乐观;第四,曲艺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对曲艺表演的借鉴仍有较大空间。在
学位
本文基于对阿维格多·阿利卡具象表现主义绘画的研究,结合“慧仁中学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实践,在第一章中,笔者从艺术生涯、艺术发展以及艺术创作成就三个方面对阿利卡及其艺术创作进行总结;在第二章中,笔者通过对阿利卡的艺术语言进行分析与理解,来探究阿利卡的艺术语言融入中学美术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在第三章中,笔者结合实践,探究阿利卡的艺术语言融入中学美术教学的作用与方法,并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教案及教学大纲,在实
学位
认识、开掘、创造是表演创作三个重要环节,在演员进行人物形象创造时,首要任务是对剧本进行认识和研读,只有把握准剧本和人物的思想,才能让演员产生正确的创造性想象,为人物塑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对剧本和人物进行有效的开掘,其内容涵盖剧本的主题思想、规定情境、舞台事件、人物命运和性格特征等内容,开掘得越深越能很好地表达剧本的主题思想,引起观众的共鸣。创造是演员经历了从理性到感性,最终利用创作想象和内外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