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气动矢量喷管流动机理与智能调节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unyiyu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力矢量技术可以满足未来飞行器的超常规机动性和敏捷性、短距/垂直起降、超声速巡航以及高隐身等性能需求,是未来飞行器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之一。推力矢量喷管作为实现推力矢量技术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优劣决定着发动机技术水平的高低。固定几何气动矢量喷管具有结构简单、质量轻、响应快、隐身特性好、可靠性高等优点,特别是以喉道偏移型气动矢量喷管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不仅可以实现最佳的流通面积控制和推力矢量,而且推力损失小、矢量效率高,是未来飞行器推力矢量技术的优先选择方案。本文针对未来飞行器对先进推力矢量技术,特别是高性能气动矢量喷管的迫切需求,综合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等方法和手段,以新型旁路通道式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为研究对象,结合形状记忆合金及其驱动器,开展了新型旁路通道式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的流动机理与智能调节研究。首先,以几何固定的轴对称扩张型旁路通道式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为研究对象,利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几何参数(凹腔扩张角、凹腔收敛角、凹腔长度、面积比、喉道倒圆半径以及凹腔底部倒圆半径等)和气动参数(主要是喷管落压比)对喷管起动特性的影响、借助旁路通道来解决喷管起动问题的方法和旁路通道几何参数(旁路通道的宽度、出口轴向位置以及入射角等)对喷管推力性能的影响以及三种不同形式的计算域(二维轴对称计算域、二分之一的三维计算域和全三维计算域)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并在数值模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利用本课题组现有的排气系统实验台,对喷管的起动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面积比对喷管起动特性的影响最大,而凹腔底部倒圆半径的影响相对较小;喷管落压比对喷管起动特性的影响较大,且在喷管推力系数“突降”的临界喷管落压比前后,凹腔内呈现出典型的起动和不起动状态下的流场结构;通过在喷管收敛段入口和凹腔扩张段之间设置旁路通道,不仅可以解决喷管的起动问题,大大改善喷管的推力性能,还可以使几何固定的喷管构型具有一定的流量调节能力;喷管凹腔内,特别是分离区内的气流流动,表现出极强的三维特性。其次,在喷管起动特性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对几何参数(面积比、旁路通道宽度、喉道倒圆半径以及凹腔底部倒圆半径等)和气动参数(喷管落压比和自由来流马赫数)对喷管矢量特性的影响,以及喷管的流动自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并在数值模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利用本课题组现有的排气系统实验台,对喷管的矢量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恰当布置旁路通道并合理控制旁路通道开度,所获得的无矢量和矢量状态下综合性能均比较优异,且具有一定流动自适应能力的固定几何轴对称扩张型旁路通道式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其俯仰矢量角最大为25.37°,矢量状态下的推力系数最高为0.957,无矢量状态下的推力系数最高为0.921,而无矢量状态下的流量系数则与矢量状态下的流量系数相等,最高可达0.983。再次,在前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以几何可调的轴对称扩张型旁路通道式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直线驱动器的新型轴对称扩张型旁路通道式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喉道和出口面积智能调节方案的运动设计和结构设计。结果表明:设计得到的“滑块摇杆机构+转动”和“滑块摇杆机构+滑动”两种喷管智能调节方案,均能满足喷管50%喉道面积变化的设计要求,而且在不加力无矢量、不加力矢量、加力无矢量和加力矢量四个状态下,通过凹腔收敛调节片绕滑块的顺、逆时针往复转动,或沿凹腔底部圆弧段的上、下游往复滑动,适当改变喷管的出口面积,可大幅提高喷管不加力无矢量和加力无矢量状态下的推力系数,并使喷管在加力打开和关闭情况下,均具备一定的流动自适应能力;在设计得到的喷管智能调节最终方案中,滑块A和B分别作为改变喷管喉道面积的滑块摇杆机构和改变喷管出口面积的类滑块摇杆机构的主动件,且在滑块A和B的运动过程中,喷管的面积比始终大于1。最后,在喷管智能调节方案运动设计和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开展了喷管智能调节方案中形状记忆合金直线驱动器的设计,并搭建了相应的喷管智能调节方案验证实验台,在冷态实验室环境下,对喷管智能调节方案中形状记忆合金直线驱动器的相关驱动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冷态实验室环境下,设计得到的喷管智能调节最终方案中,滑块A和B的形状记忆合金直线驱动器分别仅需2和1根形状记忆合金丝,即可满足驱动滑块A和B往复运动的要求;在不加力无矢量、不加力矢量、加力无矢量和加力矢量四个状态下,滑块A和B在喷管各调节片的气动力作用下,都能从运动的初始位置向下游移动至终止位置,并将驱动器中的形状记忆合金丝拉伸至指定应变。同时,对滑块A和B驱动器中的形状记忆合金丝进行通电加热,驱动器也均能提供较大的回复力保证滑块A和B在运动的初始位置保持稳定,或者驱动滑块A和B从运动的终止位置回复到初始位置。通过上述研究,获得了几何和气动参数对轴对称扩张型旁路通道式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起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发现了可用于判断喷管是否“起动”的临界喷管落压比,获得了宽喷管落压比工作范围内,无矢量和矢量状态下的综合性能均比较优异,且具有一定流动自适应能力的固定几何轴对称扩张型旁路通道式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还获得了一套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直线驱动器的几何可调轴对称扩张型旁路通道式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喉道和出口面积智能调节方案。综合来看,兼具机械方式调节范围大与气动方式矢量偏转角大、推力性能高和动态响应速度快等优点的“机械方式实现流量调节+气动方式实现矢量偏转”的喷管智能调节与控制总体方案,为新型旁路通道式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的工程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新课程理念注重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联系,要求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在共育模式下促进幼儿能力的提升。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绘本阅读教学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教师与家长及时进行整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与内容,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本文围绕着家园共育视角展开分析,结合幼儿绘本阅读的方式展开论述,简述了现阶段绘本阅读存在的问题,从发展、延伸、提升、环境四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教育策略,以供教师
期刊
目的 ELISA检测外用人纤维蛋白原中纤溶酶原残留量,并对其进行方法学验证及应用。方法按照方法学验证的要求,对专属性、线性与定量范围、样品稀释线性、准确性、精密度、耐用性、样品稳定性进行验证分析。应用该方法检测外用人纤维蛋白原主要工艺步骤样品及成品中纤溶酶原残留量,并进行分析和控制。结果专属性验证结果表明,制剂缓冲液对检测结果无干扰,准确性均在(100±10)%以内;线性和定量范围验证结果表明,在
期刊
火星探测是继月球探测又一个地外星体探测热点,其代表当前航天技术的制高点。而火星着陆器性能优劣决定了探测器软着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整个探测计划的开展。火星着陆器的着陆缓冲机构作为着陆器最为核心的部件,是火星探测器实现软着陆的核心技术载体。鉴于火星星表环境复杂,存在大量石块、风尘以及漂浮物,且地球与火星间无法实时通信监控着陆,这对火星着陆缓冲机构设计、软着陆缓冲特性及其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本
学位
直升机以其飞行灵活性通用于世,但也伴随着一些特有的问题如:振动水平高、噪声大和严重的结构疲劳问题。旋翼是直升机的主要激振源和噪声源。低振动、低噪声是直升机旋翼设计所追求的重要目标。目前,旋翼减振降噪设计技术仍然是直升机工程设计中尚未完全攻克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本文运用现代优化技术,建立了一种旋翼多学科综合设计方法,旨在通过高效集成的设计信息交互策略,消除学科间的孤立描述,实现多学科的协同耦合关系,
学位
随着现代飞行器综合化程度不断提高,其制造、维护保障成本越来越高。为了以更加经济有效的方式满足任务需求,预测与健康管理(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PHM)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是否配置该技术已成为衡量飞行器先进性的一种标志。机体结构作为飞行器的支撑平台,是飞行器PHM技术的重要研究对象,对其关键结构的疲劳裂纹扩展进行准确预测是实现PHM的核心技术之一
学位
拓扑节线半金属材料由于其独特的鼓面膜表面态在高温表面超导、表面催化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已经成为当前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对节线半金属材料的报道不断涌现,但是对于这些拓扑材料在不同表面上的复杂表面态以及其力电耦合调控的研究还处在初步阶段,而这些对于充分认识和应用材料的表面态特性至关重要。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和紧束缚近似分析,对五族单质半金属家族、反钙钛矿节线结半金属Cu3Pd N以及
学位
复合材料因其比强度、比刚度高等优点,已逐渐广泛用于航空、汽车、船舶等领域,而日益增长的复合材料应用需求对复合材料的损伤机理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采用试验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准静态载荷以及疲劳载荷下的复合材料损伤机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复合材料多向损伤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损伤类型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预测了准静态载荷与疲劳载荷下的复合材料损伤演化规律以及力学性能退化规律,并根据试验
学位
高校科技产出是“双一流”建设的重中之重,而科技产出的管理和激励需要依靠科学的评价机制。基于此,构建高校科技产出绩效测评指标体系,采用费歇尔函数方法测度中国高校科研绩效水平,进一步采用回归模型研究高校科研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1—2020年全国高校科技产出经济绩效和学术绩效水平不断提高,其中,科技产出的学术绩效和经济绩效分别平均每年增长6.89%和9.45%;高校R&D经费占教育GDP
期刊
航空推进系统中的发动机零部件及尾喷管气动流道等工业装备复杂件材质密度大、内腔结构复杂,对其内腔结构及内壁缺陷的无损检测已成为检测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常规检测方法受制于复杂件的材质密度及内腔结构复杂度等因素,无法实现无扰、无损的高分辨率检测。本文基于正电子湮没原理和γ光子探测机理,面向工业复杂件的实际检测特点,对γ光子散射和γ光子图像重建噪声干扰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探索适用于航空推进系统复
学位
高压涡轮作为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其长寿命地高效稳定运行是燃气涡轮发动机成功研制的重要保障。高压涡轮内部流动本质上是全三维非定常的,这对涡轮的气动-热性能和结构强度都有很大的影响。而随着先进涡轮设计要求的持续提高,涡轮部件的结构尺寸越来越紧凑,各叶片排之间的非定常作用也更加突出,各种非定常流动特性带来的不利影响已不能忽略,因此以定常流假设为基础的模拟手段和设计体系已难以有效满足未来先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