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软土路基桩网复合地基体系沉降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pickbao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降变形是高速铁路路基面临的主要问题,地基是沉降变形的主要来源,尤其是深厚软土地区。桩网复合地基是我国高速铁路的一种主要地基处理方式。桩网复合地基沉降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有加筋垫层的压缩与桩顶刺入变形、加固区压缩沉降、下卧层压缩及桩体下刺变形。在桩网复合地基体系中,对于加固区沉降变形研究较多,对于桩体的上穿及下刺问题尚缺乏可靠的分析和计算方法,整体沉降的内在规律还有待深入研究,而且对于高速铁路还存在精细计算与高精度控制的需求。本文开展高速铁路软土路基桩网复合地基体系沉降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通过仿真计算和单桩模型试验,研究桩网复合地基垫层加筋体变形及失效机制以及不同条件下垫层变形的规律;通过模型试验,研究桩网复合地基荷载传递与变形特征,分析桩顶和桩底平面荷载分布特征及桩端上穿、下刺的变形规律;通过现场试验,分析单桩承载力以及桩侧摩阻力分布规律;系统研究桩网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模式和方法;针对桩网复合地基沉降变形问题,分析研究相应的整治对策。主要成果如下:(1)揭示了加筋垫层与桩端相互作用特征和变形规律,得出了垫层加筋体在桩顶和桩间位置的完整变形形态,以及区别于桩间悬索理论的加筋体应变最大位置,修正了现有加筋体拉力计算公式,提出了加筋垫层设计计算公式。(2)得出了桩网复合地基各部位沉降变形特征,基于膜式压力分布传感器测试,探明了桩顶与垫层、桩底与下卧层界面处连续的压力分布形态,分析提出了桩体上穿、下刺变形简化计算公式。(3)基于桩底应力分布情况,得出了桩底下卧层局部应力集中的深度影响范围,提出了下卧层沉降局部应力集中区和应力均布区分层计算方案。考虑垫层作用,对现有土拱结构形态进行了优化。(4)建立了适用于高速铁路桩网复合地基的综合沉降作用体系计算模型,并通过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验证了其有效性。基于高速铁路桩网复合地基沉降特性,提出了针对不同部位沉降变形的整治措施。
其他文献
电流环在过程控制工业系统中的应用已经具有很长历史。通过电流环可以将信息从远端传感器传递到中央处理单元,或从这些中心单元传送至远端传感器。4~20mA电流环的应用非常普遍,
由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光学学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以及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08光子与光电子学会议
小型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广泛用于小型建筑的供热和供冷。该系统热泵多采用开关控制,控制效果差,而且机组启停频繁易导致压缩机的磨损和老化。本文以启停式小型热泵中央空调系统
在简要介绍公共关系的要素、特征与职能的基础上,详细论述内部公众、设计管理的特点、融洽的气氛等设计院内部公共关系以及与社区公众、政府公众、用户公众关系的设计院外部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产学研合作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猛,汽车数量急剧增加,车辆停放已逐渐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建造高效迅捷、经济安全的停车建筑,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错层板柱结构体系应
家,是人类文明进程的见证。中国北方的海青房、四合院,海南的竹楼木寨,江南水乡的灰瓦粉墙小楼,古典式的飞檐重瓦、雕梁画栋、庭院深深、小廊回合;西方的文艺复兴式、洛可可式、哥
根据红外图像成像的特点,对低信噪比红外图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背景抑制的预处理方法;总结了在不同的作战环境和要求下红外成像制导常用跟踪算法的相关跟踪和对比度跟踪,并对
利用初等方法及同余式理论推导出关于一组整数的一个有趣的整除性质,从而给出柯召,孙琦教授所提出的一个猜想的简单证明。
对于大多数的市政道路来讲,其都使用沥青路面。当前我们国家的车流量在不断的增多,而且重型车也增加了,此时对于道路的舒适性的规定也更为严苛,这些发展就无形中对此类路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