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黏土中碎石桩成桩过程模拟及成桩后固结分析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mdx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碎石桩复合地基以其良好的处治效果在工程实践中应用广泛,但由于受力状态和环境的复杂性,其承载力机理和计算理论尚未臻成熟。碎石桩加荷前、后应力状态的理论研究和试验研究都鲜有报道,其成桩过程及随后的排水固结过程对桩周土体的影响尚缺乏定量的认识。国内外进行的大量室内模型和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体的应力历史、原位应力状态、成桩过程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残余应力及随后的固结过程对软黏土中桩基础的实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完整而合理的桩基础设计应当考虑成桩过程、固结过程及加载过程的影响。将碎石桩的成桩过程看成圆柱形孔的不排水扩张过程,基于修正剑桥模型得到圆孔扩张问题的弹塑性解答,以此求解不同超固结比时圆孔扩张过程中桩侧有效应力场、超孔隙水压力和径向位移。因成桩后桩侧超静孔压只能通过数值方法求解,本文分别拟合正常固结及超固结土中成桩后桩侧孔压的解析函数,并与数值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推导建立成桩后桩周土体的固结方程,求解超静孔压沿径向消散的解答,并结合算例分析土体应力历史、刚度对孔压消散的影响。考虑符合原状土体沉积的K0固结过程,以波士顿蓝黏土为例,运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2D(5.0)对成桩及随后的固结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过程前,首先分析不同应力历史土体的原位有效应力,并对剪切模量的取值方法进行合理性探讨。得到四种超固结比时成桩后桩侧的孔压分布及有效应力场,并与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孔压消散后,得到四种超固结比情形下桩侧的有效应力场。比较不同应力历史土体中孔压完全消散时,桩侧不同区域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的提高幅度。分析初始含水量、剪切模量两个因素对固结完成后桩侧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的影响,探讨了土体的结构性对成桩过程及固结过程的影响。针对桩侧土体原位有效应力沿深度增加但在成桩过程及随后固结过程中具有相似应力路径这一特点,本文给出考虑空间性的办法。
其他文献
在筋混凝土结构中,从钢筋脱钝至钢筋锈蚀导致混凝土保护层表面开裂这个过程对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开裂会加剧结构劣化;但目前已取得的研究成
学位
收缩、徐变是混凝土的固有特性,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使用性能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大跨度箱梁桥挠度过大问题。同时,混凝土收缩、徐变的机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准确分析大跨度
本文系统阐述了广义梁理论(GBT),并在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薄壁梁单元,其优势在于可以考虑截面的局部变形,如:翘曲、畸变、屈曲和截面的横向伸缩变形。基于该单元,建立了有限元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越发稀缺、珍贵,地面空间渐趋紧张,楼层越建越高,渐渐地,地下空间的开发成为设计师们的另一优选。笔者以某综合楼的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利用 ABAQUS6.1
本文分析对比了钢筋混凝土正交斜放空腹夹层板楼盖盒式结构与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力学性能及经济技术指标,表明盒式结构优于常规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及广泛的应用
随着建筑功能的需求,以及纯框架结构承载力和侧向刚度较弱,使得含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在抗震设计中得到工程师广泛的采用。规范对不同的结构体系规定了相应的弹性层间位移角
随着现代社会建筑领域的飞速发展,多高层建筑的多功能和多用途需求日益突显,因而多高层建筑上下层结构的形式往往有显著变化,为实现这一结构形式的过渡多高层建筑往往需要设
本文隶属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8BAG07801)“跨海特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跨海特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结构特性及技术标准研究”课题的子
进入21世纪,为解决城市空间拥挤、交通堵塞等问题,地铁工程蓬勃发展,带来大量深基坑工程。传统的深基坑支护结构通常采用强度和稳定性控制的设计方法,以保证支护结构的强度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