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结构相关理论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多个阶段,到今天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比较重视又研究较多的课题了。究其原因是在于资本结构会通过其与其他财务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公司发展的方方面面。而与一个公司相适应的资本结构对内能够优化其内部治理,对外则可以优化其投资结构,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增加公司价值。在资本结构的研究中,讨论较多的则主要有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资本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怎么样,资本结构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又怎么样。而在这之中,资本结构与公司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则是引起了不同行业的关注。同时,对于此项研究由于研究所选择行业的不同以及所选择财务指标的不同,其结果也往往会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仅就结论而言,时至今日关于资本结构与公司盈利能力的研究结果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个是资本结构同公司盈利能力呈现正相关;另一个是两者关系为负相关;第三个则是,有少数学者得出了两者关系不紧密或是呈现非简单正负相关的结论。
正是因为结论的不一致性和理论上的相对成熟,本文针对两者关系展开了研究。本文选取制造业作为对象对两者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的原因在于制造业作为我国实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同时近些年来收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制造业本身的发展并不如前几年那么好。因此,通过对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相关关系的研究分析对于如何优化制造业公司资本结构以提高其盈利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使得企业逐步走出当下的困境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所以本文选取了2010年到2012年的中小板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就内容上而言,本文的撰写首先基于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其次是这几十年来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与成熟。再就文章的写作目的而言,则是为了探究在国内市场上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究竟如何,以及是否存在最优资本结构这两个问题。所以本文从这两个点出发,分别用描述性研究和实证回归分析对课题进行了讨论,并在文章结尾得出了结论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本文就结构而言,整体上可以分为五个章节:
本文的第一章是绪论。文章首先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研究背景进行了介绍,并在之后的文字中对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研究思路与创新点进行了梳理。
本文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部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国外文献的相关梳理与归纳;第二部分是对国内学者所做的部分研究的归纳总结;第三部分是对于文献综述整体的一个小结。
本文的第三章是相关理论基础。在该部分,本文回顾了以往关于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相关经典理论,并为之后的实证研究做下了铺垫。
本文的第四章是实证研究。在该部分中本文首先对数据与参数的选择做出了解释。然后再根据所选的样本与财务数据对中小板制造业上市公司2010年到2012年的整体经营情况做出了描述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盈利能力与成长性的综合指标并做出三个研究假设、建立三个模型。此后,再是以资本结构相关指标作为解释变量,综合盈利得分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了实证回归分析。
本文的第五章是结论与建议。在该章节中,笔者对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了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偏高、盈利性不佳等情况给出了政策上的建议。此外,在本文的结尾,笔者指出了本次研究的局限性与瑕疵。
而本文的主要贡献则在于以下几点:
(1)本文研究在研究思路上并没有像过去研究中那样仅局限于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盈利能力存在某种单一关系,而是做出了两者在整体上呈负相关,局部区域存在最优资本结构点的假设,从而克服了惯性思维。
(2)本文在因变量与自变量的选择上考虑到了单一变量与多重变量的优劣,同时为减少模型数量与工作量最终选取了单一变量的形式。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变量进行降维处理与浓缩处理也是本文在研究之中与以往文章的不同之处。以往文章多选用单个参数来代表某个指标,因而会显得主观与片面,而本文在利用主成分分析这一工具处理盈利指标与成长性指标后,很好的避免了这一情况的出现,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多重共线性产生的可能
(3)本文在样本选取上,择取了在中小板上市的三百余家制造业公司。而在过去的一些文章中,学者多是对上市公司整体进行获利能力同财务杠杆的研究而未对行业差异进行考虑。但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差异会影响到多数财务指标,这一点也决定了每一个行业内部其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会有不一样的相关关系。而本文以中小板制造业上市为样本进行研究则尽可能地避免了行业因素的影响。所以本文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有异于过去的一些文章。
本文的结论主要有四个:第一是资本结构与公司的获利水平在整体上呈现负相关,第二是存在最优资本结构的区域,第三是公司的流动负债比率与公司的获利水平正相关,第四是2012年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资本结构与公司获利水平的相关度降低。
本文的不足之处包括以下部分:
(1)尽管本文数据来源于相对全面的万德数据库,但由于剔除了ST企业以及数据有缺失的企业,因而在研究上不免于不够完整与全面。于此同时,笔者选取了的中小板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研究也无法做到全面代表国内所有的上市公司现状。再者,受限于笔者所学,因而在数据处理的方法上可能也不够尽善尽美。因而在数据获得以及处理上,本文存在一定缺陷,也可能导致一定的瑕疵与不精确。
(2)对于自变量的选择上,本文选取了资产负债率与流动负债率这两个在以往研究中使用较多的指标,而没有将更多的参数纳入研究中,这也不得不说是笔者在研究中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同时,对于控制变量的选择上,本文也只是选择了若干参数也显得不够全面。
(3)由于随着年份的推前导致数据缺失的公司增加,同时加之2012年的数据异常,因而本文并没有使用当下比较流行的面板数据模型,而只是选用了传统的多元回归模型来进行实证回归,这也是本文在研究方法选择上的一个遗憾。
(4)本文只是基于现有经典理论进行研究,因而在创新上显得不够大气。
正是因为结论的不一致性和理论上的相对成熟,本文针对两者关系展开了研究。本文选取制造业作为对象对两者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的原因在于制造业作为我国实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同时近些年来收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制造业本身的发展并不如前几年那么好。因此,通过对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相关关系的研究分析对于如何优化制造业公司资本结构以提高其盈利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使得企业逐步走出当下的困境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所以本文选取了2010年到2012年的中小板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就内容上而言,本文的撰写首先基于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其次是这几十年来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与成熟。再就文章的写作目的而言,则是为了探究在国内市场上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究竟如何,以及是否存在最优资本结构这两个问题。所以本文从这两个点出发,分别用描述性研究和实证回归分析对课题进行了讨论,并在文章结尾得出了结论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本文就结构而言,整体上可以分为五个章节:
本文的第一章是绪论。文章首先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研究背景进行了介绍,并在之后的文字中对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研究思路与创新点进行了梳理。
本文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部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国外文献的相关梳理与归纳;第二部分是对国内学者所做的部分研究的归纳总结;第三部分是对于文献综述整体的一个小结。
本文的第三章是相关理论基础。在该部分,本文回顾了以往关于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相关经典理论,并为之后的实证研究做下了铺垫。
本文的第四章是实证研究。在该部分中本文首先对数据与参数的选择做出了解释。然后再根据所选的样本与财务数据对中小板制造业上市公司2010年到2012年的整体经营情况做出了描述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盈利能力与成长性的综合指标并做出三个研究假设、建立三个模型。此后,再是以资本结构相关指标作为解释变量,综合盈利得分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了实证回归分析。
本文的第五章是结论与建议。在该章节中,笔者对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了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偏高、盈利性不佳等情况给出了政策上的建议。此外,在本文的结尾,笔者指出了本次研究的局限性与瑕疵。
而本文的主要贡献则在于以下几点:
(1)本文研究在研究思路上并没有像过去研究中那样仅局限于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盈利能力存在某种单一关系,而是做出了两者在整体上呈负相关,局部区域存在最优资本结构点的假设,从而克服了惯性思维。
(2)本文在因变量与自变量的选择上考虑到了单一变量与多重变量的优劣,同时为减少模型数量与工作量最终选取了单一变量的形式。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变量进行降维处理与浓缩处理也是本文在研究之中与以往文章的不同之处。以往文章多选用单个参数来代表某个指标,因而会显得主观与片面,而本文在利用主成分分析这一工具处理盈利指标与成长性指标后,很好的避免了这一情况的出现,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多重共线性产生的可能
(3)本文在样本选取上,择取了在中小板上市的三百余家制造业公司。而在过去的一些文章中,学者多是对上市公司整体进行获利能力同财务杠杆的研究而未对行业差异进行考虑。但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差异会影响到多数财务指标,这一点也决定了每一个行业内部其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会有不一样的相关关系。而本文以中小板制造业上市为样本进行研究则尽可能地避免了行业因素的影响。所以本文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有异于过去的一些文章。
本文的结论主要有四个:第一是资本结构与公司的获利水平在整体上呈现负相关,第二是存在最优资本结构的区域,第三是公司的流动负债比率与公司的获利水平正相关,第四是2012年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资本结构与公司获利水平的相关度降低。
本文的不足之处包括以下部分:
(1)尽管本文数据来源于相对全面的万德数据库,但由于剔除了ST企业以及数据有缺失的企业,因而在研究上不免于不够完整与全面。于此同时,笔者选取了的中小板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研究也无法做到全面代表国内所有的上市公司现状。再者,受限于笔者所学,因而在数据处理的方法上可能也不够尽善尽美。因而在数据获得以及处理上,本文存在一定缺陷,也可能导致一定的瑕疵与不精确。
(2)对于自变量的选择上,本文选取了资产负债率与流动负债率这两个在以往研究中使用较多的指标,而没有将更多的参数纳入研究中,这也不得不说是笔者在研究中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同时,对于控制变量的选择上,本文也只是选择了若干参数也显得不够全面。
(3)由于随着年份的推前导致数据缺失的公司增加,同时加之2012年的数据异常,因而本文并没有使用当下比较流行的面板数据模型,而只是选用了传统的多元回归模型来进行实证回归,这也是本文在研究方法选择上的一个遗憾。
(4)本文只是基于现有经典理论进行研究,因而在创新上显得不够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