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土壤磷素累积、迁移转化与安全利用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l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施农业作为养分高投入的典型代表,农户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凭借自己的主观想法进行施肥,造成了养分的大量浪费。养分的不断累积会造成土壤板结和盐渍化等现象发生,不仅会危害作物的生长,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风险。本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设施农业集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和相关资料收集,借助变异函数和冷热点分析等方法探究大兴区设施农业养分投入、支出与盈余现状;通过对设施农业剖面土壤全磷、有效磷以及各形态无机磷含量的测定分析,探究了土壤磷素的累积与迁移转化特征;以养分投入环境风险指数为依据展开分区利用,在生态环境可容纳的范围内开展西甜瓜推荐施肥,以期为减少养分浪费和降低磷素流失风险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研究得到的结论主要如下:(1)大兴区养分投入空间聚集效果显著,高热点主要集中在中部区域,空间分布上呈现正相关特征。研究区设施农业N、P2O5和K2O投入均值达到了457.55、251.71和345.52 kg?hm-2,投入比为1:0.55:0.76,已经超过了作物所需的正常养分量;其中1~5a设施农业N、P2O5和K2O平均投入量最大,分别为594.74、326.26和394.24 kg?hm-2,投入比为1:0.55:0.66;>20a N、P2O5和K2O平均投入量最小,分别为366.17、214.71和226.44 kg?hm-2,投入比为1:0.59:0.62;不同种植模式设施农业P2O5和K2O投入基本相同,而N投入量冷棚显著高于暖棚。养分大量投入给土壤中带来了较多的速效养分,已产生表层土壤富集特征。结果表明,设施农业养分投入过量,且不同养分的投入比失衡,已经发生了养分盈余,其中N、P2O5和K2O盈余量分别达到了183.29、393.11和293.92 kg?hm-2,超过了作物带走量的2.67倍、5.59倍和5.84倍;0~20cm表层土壤有效磷(AP)、速效钾(AK)、有机质(SOM)和全氮(TN)含量均值分别为160.16 mg?kg-1、347.96 mg?kg-1、16.10 g?kg-1和1.20 g?kg-1。(2)设施农业表层土壤全磷(TP)和有效磷(AP)含量变化范围大,显著高于周边粮田土壤,主要跟不同种植年限农户的磷肥投入量相关;剖面土壤TP含量变化范围为0.38~2.58 g?kg-1,AP含量变化范围为1.60~256.00 mg?kg-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TP和AP含量呈现减小的趋势。不同深度土壤TP和AP含量变化存在差异,其中0~20cm和20~40cm变化幅度大于深层土壤,当土层深度>40cm,TP和AP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不同种植年限、种植模式和不同土层深度土壤磷活化系数(PAC)变化差异显著,农户外源性磷肥投入是对土壤磷库大小以及磷素有效性高低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3)无机磷含量主要集中在设施农业表层土壤,占TP的47.08%;其中钙结合态磷(Ca-P)是占比最大的无机磷形态,达到了98.38%,磷酸铁(Fe-P)和闭蓄态磷(O-P)占比较小;磷灰石(Ca10-P)是最主要的Ca-P形态,含量达到了Ca-P的78.70%,其次是磷酸二钙(Ca2-P),磷酸八钙(Ca8-P)占比最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形态无机磷含量呈现表层土壤富集强烈,向下减少的垂直分布特征;Ca10-P是不同土层占全磷比例最大的无机磷形态,Fe-P和O-P占比较小;不同种植年限和种植模式,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变化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设施农业土壤不同形态无机磷迁移转化主要以Ca-P为主,而Fe-P和O-P迁移转化性差。Ca2-P是土壤AP的主要来源,可作为植物的有效磷源;Ca8-P、Ca10-P和O-P可通过Ca2-P对AP产生间接作用,可作为植物的缓效和潜在磷源。Ca10-P有效性差、累积量大,如何强化这部分磷源的生物有效性,是指导设施土壤磷素管理的重要措施。(4)研究区养分投入环境风险程度不容乐观,除魏善庄镇环境风险程度为较安全之外,其余乡镇均存在一定的风险。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农业土壤磷素流失存在差异,其中表层土壤均存在磷素流失高风险,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磷素流失风险下降,主要受到土壤磷素迁移转化以及农户管理方式的影响。以养分投入环境风险指数为依据展开分区,同时根据土壤肥力计算得到的西甜瓜推荐施肥比例乘以氮、磷和钾投入环境风险指数,在考虑不对环境造成风险的前提下,对各区域展开西甜瓜推荐施肥。图[33]表[29]参[125]
其他文献
袁店二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主要充水含水层包含松散层孔隙第四含水层(简称“四含水”)、二叠系煤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简称“煤系水”)和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简称“太灰水”)。采煤活动改变了矿区多含水层地下水系统水文地质条件,引发一系列矿井水环境问题。查明矿区地下水系统的水化学特征、水化学成分形成作用及控制因素,是确定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前提。为揭示研究区的水化学成分形成作用及控制因
学位
煤矿顶板水害问题一直是制约着我国煤炭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现有瞬变电磁方法在西北煤矿区多层采空条件下的顶板水探测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一种矿井大定源面-地透视瞬变电磁法,为矿井水害探测提供新途径。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对该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其电磁场响应特征和传播规律,主要内容包括:(1)阐述了面-地透视瞬变电磁法探测技术的观测系统设计及施工技术等相关原则,分析了其装置特点及技术优势。(2)构建了
学位
<正>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是集聚多元化主体和方式、促进资源配置手段市场化的重要力量,也是催化“绿水青山”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重要推手。分工协作是多元化市场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基础,协作效能的发挥有赖于遵循链式思维、构建合理的分工与合作链条。金融产品和服务本身具有分工合作的链式属性,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在于依托并促进数据链的完善,嵌入生态产品产业链推动分工协作,以及畅通各主体各环
期刊
采煤工作面伴随开采深度的增加,受底板灰岩水害的威胁日益加重,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对于底板灰岩岩层赋水异常区域的监测预报变得尤为重要。为提高底板灰岩水害的探查精度,本文提出矿井底板水害双频激电法监测技术。采用数值模拟、物理实验和现场监测试验等研究方法,对矿井底板水害双频激电法监测技术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论文首先利用数值模拟软件构建数值模型,选取F-1型和团队自研仪器十二组双频频组进行模型视幅频率背
学位
黄土滑坡是我国西部地区一种典型的地质灾害类型,夏季高频短时降雨是诱发黄土滑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在边坡稳定监测方面逐步推广,但针对降雨条件下特殊土质边坡的多物理场参数研究成果较少。因此,开展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的黄土滑坡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选取陕西泾阳南塬滑坡为研究背景,建立了符合当地边坡特性的黄土边坡物理模型,研制了一套人工模拟降雨系统和多物理场监测试验平
学位
<正>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部署,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环节,自2021年我国颁布《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以来,国内多地陆续开展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试点工作,广东省也进行了系列探索和实践,广州市花都区公益林碳普惠项目入选了自然资源部公布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为进一步加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力度,广东省于2022年10月印发了《广东省建立
期刊
煤层工作面透明化是煤矿安全精准开采的重要保障。矿井地球物理勘探是煤层工作面地质探测的重要手段,其中矿井无线电波勘探凭借其轻便和效果好等优势,成为煤层地质构造探查的常规和必备手段。现阶段对工作面隐伏陷落柱的研究较少,探查仍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等研究方法,对采煤工作面水平、起伏煤层含陷落柱无线电波响应特征进行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基于三维煤系地层数值模拟
学位
矿井地质构造不仅是煤炭资源赋存的先决条件,也是矿产资源安全开采的关键地质条件。本文针对芦岭10煤层构造发育特征,依据芦岭煤矿钻井资料和相关地质报告,采用数理统计和图表法,对芦岭10煤层构造发育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瓦斯相关参数和瓦斯地质图,分析煤层瓦斯压力、含量特征,采用模糊物元法,预测煤层瓦斯赋存分区特征;结合构造发育特征和瓦斯赋存特征,分析地质构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利用分源预测法,对10煤层瓦
学位
以2011—2019年湖南省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综合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县域经济时空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对空间差异形成的机理进行探讨,发现2011年以来湖南省县域经济的区域绝对差异在持续增大,但相对差异呈稳定下降趋势;湖南省县域经济空间演化表现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2011—2015年为极化效应增强阶段,县域经济在空间上具有“俱乐部收敛”特征;2015—2019年县
期刊
科学的价值核算体系能准确地评估出生态产品所蕴含的经济价值,有助于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生态价值实现的重要作用。当前,国际上已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生态价值核算标准与方法,我国也结合实际不断探索金融如何支持生态价值实现。本文认为,完善生态价值核算标准、推进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发展、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强化理论研究与国际交流是促进金融支持生态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