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血细胞特异标记BmintegrinαPS3的鉴定及BmUsh基因的造血分化调控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chen08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蚕为鳞翅目的模式昆虫,其整个体腔都处在循环血淋巴中。根据形态的不同,家蚕血细胞分为五种类型:原血细胞,颗粒细胞,浆细胞,拟绛色细胞和小球细胞,但各种血细胞在体内的增殖分化及发育形成过程仍不清楚。   本研究利用细胞增殖分子标记对家蚕幼虫时期血细胞的增殖进行系统分析。基于家蚕基因组数据库筛选并鉴定得到家蚕颗粒细胞的一个特异性分子标记BmintegrinαPS3,利用其表达特性追踪家蚕颗粒细胞的来源,并探讨颗粒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参与过程。克隆鉴定家蚕造血作用调控因子BmUsh基因,并分析其对造血作用的调控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家蚕幼虫血细胞的增殖   (1)家蚕循环血细胞的增殖:利用BrdU、PHH3及Tubulin抗体进行免疫荧光实验,发现家蚕5龄幼虫的循环血淋巴中不断有血细胞发生DNA复制,同时进入到细胞分裂。除了小球细胞,其他4种循环血细胞:原血细胞、浆细胞、颗粒细胞、拟绛色细胞均能被BrdU标记。血细胞增殖率从5龄起蚕到5龄盛食期逐步增高;在5龄5天时,为了给变态时期准备足够数量的血细胞,增殖率达到5龄时期的最大值;从5龄6天到上蔟一天,增殖率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使用灭活的大肠杆菌诱导家蚕5龄幼虫进行细胞免疫,总体细胞的增殖率增高,进行吞噬反应中的血细胞也能发生增殖。   (2)家蚕造血器官的结构、形态变化:造血器官位于翅原基中央,周围由脂肪体组织包裹。以大造为实验材料,利用DAPI染料对L5D1到L5D7的造血器官进行全组织染色,观察发现造血器官体积从5龄1天到5龄6天逐渐增大,而到5龄7天时,造血器官体积急剧减小,通过细胞凋亡检测及体外培养发现,5龄末期造血器官的减小主要是由于造血器官内的血细胞大量释放到循环血淋巴中,而非细胞凋亡。   (3)家蚕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前体细胞的鉴定:利用哺乳动物中干细胞鉴定的方法,延长BrdU体内标记时间进行BrdU滞留标记实验,发现家蚕循环血细胞中存在两种能被BrdU标记上的细胞:一种是能被BrdU长期标记上的血细胞,该细胞中的BrdU信号饱满,细胞周期缓慢,为潜在的造血干细胞;另一种是能被BrdU短期标记上的血细胞,它们能够不断地分裂导致BrdU信号被稀释,这一类细胞为造血前体细胞。对造血器官内的血细胞进行BrdU滞留标记实验,发现造血器官内血细胞分裂十分活跃,且其中增殖的血细胞不断排入到循环血细胞中,造血器官中的血细胞作为造血前体细胞不断地参与到幼虫的造血过程中。   2.家蚕颗粒细胞的标记物鉴定及其免疫功能研究   (1)BmintegrinαPS3的克隆及序列分析:通过对家蚕基因组芯片数据库进行分析,筛选发现预测基因BGIBMGA006624在血液组织中特异性地高量表达。通过预测序列及RACE技术,克隆得到包括其完整ORF的cDNA序列。该基因位于10号染色体的nscaf2855上,DNA全长为25988bp,含有25个外显子和24个内含子。ORF框长为2895bp,编码965aa,预测蛋白分子量为107.1kDa,等电点为5.16,含有整合素家族保守的integrinα结构域,N端含有一个20aa的信号肽,在C端有典型的跨膜结构域。3D结构预测显示,该蛋白从24到596氨基酸的胞外域能形成一个屈膝结构。对各物种中的integrinα同源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该蛋白与组织特异表达性的PS3亚家族蛋白聚为一类,所以命名为BmintegrinαPS3。   (2)BmintegrinαPS3基因的表达分析:利用RT-PCR及qRT-PCR检测BmintegrinαPS3基因在家蚕5龄3天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其除了在头部微弱表达以外,在血细胞特异并高量表达。进一步检测BmintegrinαPS3基因在5龄各时期血细胞中的表达,发现其表达量从4龄眠期开始逐渐增高,在5龄6天时达到最高值,L5D7至变态期,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表达水平。   (3)BmintegrinαPS3的血细胞标记:原核诱导表达并纯化制得BmintegrinαPS3重组蛋白,通过免疫新西兰兔后制得免疫血清。利用免疫血清进行Westemblotting检测原核诱导产物,结果显示免疫血清能够特异识别重组表达的BmintegrinαPS3蛋白。Westernblotting检测家蚕循环血细胞,发现免疫血清能够识别两个大小不同的蛋白亚型,并且分子量较小的一条带定位于细胞膜上。免疫荧光检测家蚕循环血细胞,发现免疫血清在体内能够特异识别家蚕循环血液中的颗粒细胞。通过与Tubulin抗体共染,显示BmintegrinαPS3的信号主要位于家蚕体内颗粒细胞细胞膜上,呈点状分布,推测该蛋白在体内执行功能时主要位于细胞膜上。   (4)BmintegrinαPS3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变化:为了进一步鉴定BmintegrinαPS3蛋白的表达特性,构建家蚕BmintegrinαPS3全长表达载体转染进入家蚕胚胎细胞系,发现BmintegrinαPS3-EGFP融合蛋白均匀分布于细胞质中。将3个Bmintegrinβ因子全长表达载体分别与BmintegrinαPS3全长表达载体共同转染时,发现有β亚基存在时,BmintegrinαPS3能够聚集到β亚基所在之处。尤其是6150β亚基能够完全招募所有的BmintegrinαPS3分子,构成αPS3β6150二聚体。以上结果显示,αPS3亚基的定位在体内可能存在两种表达形式,一种是在没有β亚基等因子的情况下,其表达定位于细胞质中,另外一种则是在有β亚基等因子的情况下有,αPS3亚基能够被活化形成一个较小分子量的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   (5)家蚕颗粒细胞的来源:利用RT-PCR及qRT-PCR检测BmintegrinαPS3基因在家蚕各时期胚胎的表达情况,发现胚胎第7天,BmintegrinαPS3开始表达,直到胚胎末期都维持一个较高的表达水平,说明颗粒细胞在胚胎第7天逐渐开始产生,之后一直存在于循环血淋巴中。通过造血器官的体外培养及剥离实验,发现造血器官中的血细胞在排到循环血淋巴后,一部分细胞能分化形成颗粒细胞。   (6)家蚕颗粒细胞的免疫功能:对家蚕幼虫注射凝胶珠后发现BmintegrinαPS3的表达量在注射3h时就已经上调表达,在12h-24h时,维持在一个显著性增高的表达水平;在48h时,其表达量降低到接近正常的水平。对家蚕幼虫注射灭活后的大肠杆菌后发现BmintegrinαPS3的表达量在6h时,就已经大幅度地增加,而到12h时微弱地降低,在24h时,已经接近于正常的水平。以上实验说明颗粒细胞作为细胞免疫的主要成员能参与到包囊反应及吞噬反应中,在进行包囊反应时,过程相对较长,而在进行吞噬反应时,能迅速地参与并完成吞噬反应。   3.家蚕造血作用因子的克隆及功能鉴定   (1)BmUsh的克隆及序列分析:通过家蚕基因组数据库预测序列及RACE技术,克隆得到家蚕BmUsh基因完整的cDNA序列。该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含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ORF框长为2409bp,编码803aa,预测分子量为85.89kDa,等电点为8.3。BmUsh含有8个典型的C2H2型锌指蛋白结构域,属于FOG蛋白家族成员。对各物种FOG同源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FOG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都是保守的,各种昆虫中的FOG成员都只有Ush,而由于长期进化的原因,在哺乳动物的形成过程中,FOG基因也发生了扩增,存在两个FOG同源基因FOG-1,FOG-2。   (2)BmUsh基因的表达分析:BmUsh基因从胚胎第1天开始至胚胎第4天表达量逐渐降低,胚胎第5天至胚胎第9天几乎不表达。在家蚕5龄3天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血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性地高于其他组织。检测BmUsh基因在5龄各时期血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BmUsh基因在眠期、盛时期、上蔟时期都上调表达。   (3)BmUsh核定位信号鉴定:Ush作为转录因子定位到细胞核内,通过序列分析预测,发现BmUsh蛋白中450-459这10个位点的氨基酸中有4个精氨酸的串联,为典型的核定位信号基序。将这一基序与DsRed共同构建到瞬时表达载体中,转染家蚕细胞系后,发现DsRed能够完全定位到细胞核中。同时将4个精氨酸逐一进行点突变,发现第1位和第3位精氨酸突变后核定位信号能力完全丢失,DsRed定位在了细胞质中。以上结果说明450-459这10个位点的氨基酸为BmUsh的核定位信号,其中456和458位精氨酸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4)BmUsh的相互作用因子:为了进一步寻找到BmUsh蛋白的相互作用因子,构建了家蚕BmUsh全长表达载体,BmUsh-DsRed融合蛋白完全表达定位于细胞核中。同时将BmUsh全长蛋白中456和458位的精氨酸进行点突变,发现突变蛋白都不能正常进入到细胞核内。说明该位点精氨酸在全长蛋白中确定决定着核定位信号。将另外一个造血作用因子BmLz全长表达载体与BmUsh全长表达载体共同转染时,发现BmLz蛋白能与正常的BmUsh蛋白共同定位表达于细胞核内;同时将BmLz全长表达载体分别与BmUsh突变载体共同转染时,发现BmLz蛋白能将BmUsh突变蛋白由细胞质内迁移到细胞核内,但也有非常少数的情况,Lz蛋白能被BmUsh点突变蛋白召集到细胞质中。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同时高量表达BmUsh和BmLz的融合蛋白,免疫共沉淀实验直接证明了BmUsh和BmLz能够相互作用。综上,推测BmLz蛋白为BmUsh蛋白的相互作用因子,能够在细胞核内发挥重要的功能。   (5)BmUsh的造血作用调控功能:在原代培养的循环血细胞中转染BmUsh全长表达载体,发现BmUsh融合蛋白在家蚕血细胞中表达于细胞核内。观察对照质粒转染的结果,发现转染成功的细胞100%为浆细胞,而与之相比BmUsh融合蛋白所表达的血细胞形态发生了形态上的变化,类似于体外培养的拟绛色细胞。推测BmUsh蛋白在浆细胞细胞核内高表达之后,促进浆细胞分化成为拟绛色细胞。   合成双链RNA后注射5龄5天家蚕幼虫,mRNA表达水平检测显示BmUsh被成功下调表达,同时黑化效应因子PPO1,PPO2及其上游的激酶PPAE及BAEE在血细胞中的表达量同样也被下调。在表型上,发现注射BmUsh干涉组的蚕体血淋巴不能正常进行黑化反应。以上结果与前面的高表达实验结果共同说明了BmUsh基因作为细胞核内转录因子调控浆细胞分化为拟绛色细胞。   (6)BmUsh参与血细胞的先天免疫:对家蚕幼虫注射灭活后的大肠杆菌后发现BmUsh的表达量在6h时增加了20倍,而在12h-24h时已经接近于正常的水平。黑化途径效应因子PPO1和PPO2的表达变化与BmUsh的表达量变化趋势一致。推测BmUsh通过调控拟绛色细胞的产生,参与到细胞免疫黑化反应中。
其他文献
酸雨在我国南方已成为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本研究中,选取了四种在我国南方受酸雨危害严重地区广泛分布的木本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分别为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木荷(
  氧分子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是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以获取能量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一个关键步骤,其发生于需氧生物呼吸链反应的末端.O2最终被还原为水,
会议
  微阵列生物芯片(microarray)是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高通量分析技术[1]。在过去的十多年中microarray逐渐发展成为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并应用于实际样
会议
铬(Cr)作为环境中的一种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以其毒性强、危害大,在植物体内易积累、难降解的特性被人们广泛关注。在自然界中,铬主要以Cr3+和Cr6+两种形态存在,其中Cr3+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在体内积累过量,仍会产生较高的毒害效应;而Cr6+则是一种毒性较大的致突变剂。为了进一步了解Cr3+和Cr6+对作物的毒性差异,本文采用盆栽土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Cr3+、Cr6+胁迫对山西省栽培的
  蛋白质在生物体中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功能,这些功能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的结构。一些环境污染物会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失活,最终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蛋白质磷酸化是细胞内信号
会议
  石墨烯材料,因为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石墨烯的特性并进一步拓展其应用,特别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
会议
  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通过多氢键生成基于配位体-选择的结合位点并通过该作用力在分子印迹体系中进行目标分子的识别。在基于多氢键的分子印迹体系研究中,是以2-(三氟甲基)
会议
玉米种子是重要的蛋白质资源,在农业、食品、医药等多样领域中被广泛利用。醇溶蛋白是玉米种子蛋白的主要成分,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玉米蛋白的理化性质与营养品质。玉米醇溶蛋白由多基因家族所编码而成的27-28kD的γ、21-27kD的a、17-18kD的β、10-14.4kD的δ组分组成。在发育的玉米胚乳细胞中,醇溶蛋白多肽链在糙面内质网被合成后,最终蓄积成内质网衍生的球状蛋白体。其中,β与γ通过二硫键蓄积在
  Photoluminescent 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with large surface area and superior mechanical flexibility exhibit fascinating optical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
会议
  电致化学发光(ECL)是将电化学和化学发光结合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重现性好、可控性和选择性好的优点。近年来半导体纳米晶的电致化学发光(ECL)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