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弱测量及其在量子精密测量和层析中的应用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起源于对量子力学时间对称性的探讨,Yakir Aharonov和Lev Vaidman提出了利用双态矢量形式来描述一个量子态。在这种形式下,当前量子态的性质不只受过去的影响,还受未来的影响,因而会表现出一系列奇特的性质。在实际情况下,这种由双态矢量形式描述的量子态通常可以由对量子系统的前选择和后选择来完成。在测量该量子态的性质时,为了保持描述该量子态的双态矢量不发生改变,我们的测量过程对量子态的影响必须尽可能的小。相较于标准的冯诺伊曼测量,在弱测量过程中,量子系统与测量仪器之间的耦合强度很弱,以至于测量行为对量子系统的影响可以忽略。因此,弱测量经常作为测量双态矢量量子系统性质的重要手段,测量结果被定义为弱值。不同于传统的力学量的平均值,在合适的前后选择态的情况下,弱值的取值可以超过力学量本征值谱,甚至有可能取复数。弱值怪异的性质所展现出的丰富的物理内涵使其成为量子力学基础理论研究和量子技术应用的重要工具。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聚焦在量子弱测量在量子精密测量和量子层析中的应用。弱测量在量子精密测量中的应用被广泛称为弱值放大。弱值放大方案能够有效的放大极其微弱的物理效应,但由于后选择的存在,得到该放大结果的概率很低,在放大效应和后选择成功概率的平衡下,已经证明,在理想情况下,弱值放大方案的测量精度比传统的测量方式并不存在改善。但是最优精度的弱值放大方案仅用后选择成功的少量信号即可达到近似与未经后选择的所有信号相同的测量精度,因此弱值放大方案大大提高了信号携带信息的效率。这启发我们利用弱值放大方案来规避探测器饱和带来的信息探测的损失,大幅度提高探测系统的动态范围。我们在光学系统中,利用通用的科学级电荷耦合器件(CCD)作为探测器,分别探究了弱值放大方案和传统测量方案的测量精度。我们的实验展示了在探测器存在经典电噪声和探测器饱和的情况下,弱值放大方案能够提供比传统测量方式更高的测量精度。弱值的形式提供给了我们调节量子系统的前后选择态以及可观测量的很大的自由度,以赋予弱值新的物理意义。2011年,Jeff.S.Lundeen等人构造了弱值与量子态波函数展开系数的映射关系,实现了对光子空间波函数的直接测量。不久之后,该方案被扩展并应用于对多种量子态的测量,甚至是对量子过程的测量。但是这种直接层析的方法对于量子态来讲,还只是局限于单粒子的量子态,并且作为量子信息处理三个重要组成部分(量子态、量子过程、量子测量),对量子测量的直接层析方法仍然是缺席的。我们根据直接量子层析的一般程序,在理论上推导了直接层析任意两光子偏振态的方案。我们发现,要直接测量两光子偏振态密度矩阵的矩阵元,需要对非局域可观测量的联合弱值进行测量。为此,我们提出了三种在实验上利用测量仪器态读数的关联来计算联合弱值的方法,并做了理论计算和模拟。在提出对量子测量直接层析的方案中,我们引入了量子测量的“回溯性”描述,在“回溯性”描述中,量子测量可以被分解为“回溯态”和等效的测量效率的乘积。我们将“回溯态”作为弱测量的后选择态,通过合适的对前选择态和可观测量的选择,实现了对量子测量的正值算符测量矩阵元的直接测量。我们将提出的方案应用于光子偏振态的投影测量和对称信息完备正值算符测量。该项工作填补了弱测量直接层析手段中对探测器层析的空白,提出了新的对量子测量的表征手段,尤其对于表征高维度态空间的量子测量以及多个输出端口的量子测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背景:T细胞过度活化和克隆扩增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进程中常见的免疫失衡现象,在自身免疫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过度活化T细胞衰老可能是SLE发病进程中抑制免疫反应的一个重要机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治疗SLE取得较好疗效,但其对T细胞衰老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hUC-MSCs在治疗SLE中对CD4+T细胞衰老的具体作用,深入探讨hUC-MSCs对C
在特定的有机半导体中,单线激发态的能量大约是三线激发态的两倍,单个单线态激子可以转换成一对三线态激子,也即单线态裂分过程。单线态裂分实现了光电转换量子效率的倍增,原则上能将单节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能量效率的理论极限从33%提高到45%。单线态裂分已被成功引入原型器件结构中实现了特定波段光电转换的效率提升。为进一步实现实用化,设计和合成合适的单线态裂分材料,我们亟需理解单线态裂分的物理机制。一般认为
新文化史学是批判与质疑新史学而产生的史学潮流,它注重文化的解读与阐释。新文化史学的研究理路为教育史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并提供了诸多启示。教育史学研究的转向路径为:研究对象下移到普通民众;研究领域拓展得更为广域丰富;研究方法注重跨学科采借;表达方式转为生动形象的叙事;史料来源变为多元化搜集。这些路径转向也是教育史研究摆脱自身困境的应对之措。
锕系元素的成键和反应性研究对未来核能的发展、核废料的循环利用及理解f区元素的成键本质至关重要。贫铀(238U)是一种稳定的锕系金属核素。因此,化学家常以金属铀配合物为模型,来探究锕系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进入21世纪以来,金属有机铀化学实现了快速发展,一系列铀化合物在催化、小分子活化、单分子磁体等方面展现出独特性能。众所周知,配体对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至关重要。人们发现基于不同配体的金属铀配合物具有不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因各种疾病或病理因素导致的胃肠道功能障碍病人的首要营养支持治疗方式,挽救了数以万计病人的生命。PN长期实施可导致糖代谢紊乱,主要表现是血糖稳定下降,高血糖和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增加,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传统观念认为PN时高血糖和低血糖分别是由于机械性输注含糖物质和胰岛素不当使用、PN突然停用所致。然而,PN糖代谢紊乱缺乏进一步的机制探索。肠
全球性同期造山带是连接超大陆中各陆块的重要纽带,其造山带信息可经剥蚀-沉积系统保存于这些陆块的陆源沉积记录中。从源汇关系新视角,研究华南地块自形成后最早一套沉积记录——南华系-奥陶系,不仅可丰富地质资料、澄清古地理认识争议,而且可通过辨析造山带信息,有助于深入理解华南地块在同期全球构造体系中的位置。基于野外广泛调查及获得的来自华南地块南华系至奥陶系中部新素材,本文进行了锆石U-Pb-Hf同位素及几
北极海冰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冰体积直接与能量平衡有关,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由于海冰厚度数据限制,缺乏对长时间序列海冰体积变化分析。本文利用多源海冰厚度数据,通过数据评估、比较、回归分析和融合获得1979-2018年海冰厚度,利用厚度和面积数据计算近40年体积的时空变化特征。影响海冰变化的因素包括动力学(变形和输出)和热力学(消融和生长),哪个因素对体积变化的影响较大,及不同时期影响
研究和开发具有各种功能的新型材料是解决能源危机、环境问题和信息需求的关键所在。晶体结构作为凝聚态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一个概念,是对晶体材料的数学描述,它决定了晶体材料几乎所有的物理化学性质,是理论上对材料物性进行预测和性能调控方案探测的基础。随着计算机软硬件能力的提升和凝聚态物理理论的发展,特别是大型高性能计算集群和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的出现,人们已经开始有能力根据实验结果解析出材料的
α,β-不饱和醛选择性加氢制备的α,β-不饱和醇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医药中间体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价值。α,β-不饱和醛由于其内部存在的共轭双键C=O和C=C,其选择性加氢一直以来是研究的热点。目前对于α,β-不饱和醛的研究中主要有均相催化和多相催化两种体系。均相催化虽然有较好的不饱和醇选择性,但是催化剂和溶液之间的分离很困难,三废比较多,工艺条件较为苛刻,不符合现代绿色催化的理念。多相催化多
Sobolev型方程在数学、物理及工程等领域中应用广泛,相关的数值方法研究一直颇受重视。此类方程包含时空混合导数,使得相应的格式设计和理论分析变得较为困难。本文拟建立Sobolev型方程的局部间断有限元(LDG)方法,并从数值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两个角度阐释算法的有效性。该方法的主要亮点是辅助变量时空转换关系的充分应用,使得相应的时间推进简便易行。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回顾Sobolev型方程及L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