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航电系统试验环境激励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l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航电系统试验环境激励系统(以下简称试验环境激励系统)建设的目的是支持航电系统地面试验,辅助验证航电系统构型正确性,以及对航电系统技术方案的设计与完善提供重要的试验参考,支持飞机飞行员操作程序的仿真验证、系统数据流的设计与验证、综合显示控制关键技术的设计与验证和飞行管理系统典型状态的设计与验证以及中央维护系统的设计与验证工作。并兼顾对参试航电系统机载设备功能和性能验证,支持航电系统与飞行控制系统、环境控制系统、机电综合管理系统的交联试验。通过验证试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航电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技术要求。最终能够给出目前航电系统试验结论。试验环境激励系统是综合航电试验室集成测试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为综合航电系统在试验室能够正常工作提供飞机飞行数据激励功能,以及特定条件触发设备的激励功能。本文在全面分析系统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描述了一个适用于飞机航电系统,功能全面的试验环境激励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根据系统功能需求分析,确定了系统的设计架构,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将试验激励系统三大功能模块,即飞行环境仿真模块、核心激励算法模块和实时网络模块。每个功能模块又根据具体功能细分为若干个子模块,最后通过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去实现各模块的功能。在飞行环境仿真模块中,仿真了飞机的整个飞行过程,实时发送相关飞机飞行激励数据,保证系统运行过程的正确性、有序性和实时性。在核心激励算法模块中,设计了多种航电设备的激励策略,本文主要以本人主要完成的手/自动调谐激励功能、近地告警激励功能和机载防撞激励功能为例,详细介绍了这三种复杂航电设备功能的激励策略,设计了相应的激励算法,完成了对机载设备的试验室功能验证。在实时网络模块中,设计了整个激励系统的通信网络配置,以及全局变量表,完成整个系统的数据传输功能。由于系统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原则,使得系统具备较好的可扩展性。试验环境激励系统建成以后,有效的支持了航电系统各阶段试验。各项试验顺利的完成,也充分验证了试验环境激励系统运行稳定,操作界面友好,功能全面。通过对该系统的充分使用,证明该试验环境激励系统的有效性和符合性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TGF-β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自我更新与分化能力的调节。方法:取牙周膜组织进行干细胞分离培养并给予TGF-β刺激,检测其对PDLSC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这对联接城乡、沟通工农的
目的在中药中筛选并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群体感应系统抑制物(quorum-sensing inhibitor,QSI)。方法利用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相关基因lasI、lasR、rhl
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近些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如何实现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融资业务的创新成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大学预科生的英语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学习风格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影响,提出转变学习风格并采用相应教学风格的匹配,会提高学生的成绩.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对绝经后E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内分泌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18例经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BMI对无病生存率和总生
表示家庭成员关系的亲属称谓系统包括父系称谓、母系称谓、姻系称谓和类亲属称谓四种.由于中俄两国民族语言和文化习俗的不同,两国称谓习惯特别是亲属称谓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结合视频模式识别模块的仿真验证,介绍了一种基于Verilog的随机时钟误差测试平台的设计方法。利用Verilog提供的随机数生成函数,并对其加以改进,生成一组近似高斯分布的随机向量
对建设中的福建省GNSS连续观测台网的建设目标、设计指导思想、台站布网原则、技术与设备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简述。福建省GNSS连续观测台网将在原有GPS连续观测站的基础上再新建30个GNSS连续观测站,连续观测站将达到41个。台网建成后,能有效监测福建省内各主要断裂带的地壳运动、重力和水准变化,同时也可为福建省内用户提供导航与定位服务。
2004年9月17日阳江M4.9级地震是1969年阳江M6.4级地震发生后至今震级最大的余震之一,该震中区及附近1970年以来至2004年底的九千余次ML1级以上的地震月频次的统计结果显示,本地4.5级以上地震震前短临时段内,ML 1.0级以上小震活动水平增强不明显,但2004年与1986年的地震临震前,ML0.1级以上的微震次数却异常升高;本地4.5级以上地震前3个月至1年左右,b值均处于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