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舞台走向荧屏——台湾电视歌仔戏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ssskyfree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下半叶电视这种新媒体出现后,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对戏曲而言,电视的出现是把双刃剑,有人痛恨电视对戏曲观众鲸吞般的抢夺,有人透过电视看到了戏曲振兴的曙光。多年来,大陆和台湾地区一直致力于戏曲的电视化实践。在大陆,相关的实践和理论兼行,势头不温不火。在台湾地区,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电视歌仔戏实践则效果轰动,影响深远。但其强劲势头没能持续多久,20世纪末,台湾电视歌仔戏经过昙花一现的轰轰烈烈之后,逐步在台湾本土走向式微。回顾并分析台湾电视歌仔戏走过的跌宕起伏的历程,对于大陆地区,尤其是毗邻台湾的福建地区的诸多正在或即将与现代电视媒体联姻的地方剧种,有着深刻的启示和良好的借鉴意义。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明研究缘由、前人研究成果、论文研究结构和框架;第二部分对台湾电视歌仔戏的历史进行重新梳理和分期,并在行文中侧重分析台湾历史上独特的政治环境对电视歌仔戏发展历程的深刻影响;第三、四、五部分主要探讨了台湾电视歌仔戏的特色、影响及其走向沉寂的原因等;最后,笔者认为虽然台湾电视歌仔戏从传统舞台走向电视荧屏,但其依然属于歌仔戏范畴。尽管电视歌仔戏从某种程度上“损耗”了歌仔戏,但它作为一种历史存在,在台湾传统歌仔戏式微之时,将其延唱半个世纪,培养了大批的歌仔戏演员和观众,最后完成对传统舞台——现代剧场的回归,其功绩值得肯定。但透过台湾电视歌仔戏兴衰史也应该看到,与电视结缘,戏曲应该谨慎而行。
其他文献
期刊
锣戏做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上曾长时间被清政府列为禁戏。是中原地区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年代久远,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目前这个古老而又稀珍的曲牌体剧种由于时
历经了八百余年历史沧桑的目连戏,作为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它以丰富的内涵,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它不愧为一朵绚丽多彩的浪花。在漫长的岁月里
围绕660MW超超临界锅炉运行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通过选择燃烧煤炭的种类,以及煤粉细度,一次风量,以及空气的氧含量,对超超临界锅炉运行都起到一定的经济性能,文中最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文化软实力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国家一系列文化激励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催生了文化大繁荣与大发展的新趋势,以文化产业为依托的
当今社会,世界范围内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人们更加注重文化消费品所具有的独创性和新鲜感,所以当今市场竞争的核心已不再全部围绕产品的品种和品质,品牌形象间的激烈角逐
“意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是审美主体主观感情融于审美客体之中而形成的审美意象,审美意象是含有情意的物象,实现了虚实相生、内外表里统一的状态。“意象”蕴含着审美主
当今社会,电力成为了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改革发展,使我国的电力系统供电综合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庞大的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在
河流,孕育了浩浩荡荡的人类社会历史长河,催生了光华绚烂的人类聚居城镇文明,更赋予了万轲争流的人类文化发展形态。自古以来城镇的形成和发展都受到水元素的影响,城镇水系既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