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观幸福感是指人们根据自身的评价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主观性评价,是总体性的,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近年来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不断增多,然而,针对护士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结合护士的职业特征,通过大样本的问卷调查,对杭州市护士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和促进策略做了系统研究,以进一步丰富管理心理学和职业健康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并为有效地指导干预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主要包含了三个研究。研究一对杭州市护士主观幸福感现状做一评价,构建护士群体主观幸福感常模,提出低、中、高主观幸福感水平的临界值,考察护士群体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结果确定了杭州市护士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常模及各临界值,并得出低主观幸福感的护士有着较高的精神疾病患病危险率,达(78.44%),而高主观幸福感的护士其精神疾病患病危险率相对较低(25.75%)。研究二通过路径分析方法考察职业倦怠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主观幸福感是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的部分中介变量,即职业倦怠对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均有显著预测作用,主观幸福感对心理健康也有显著预测作用。研究三通过回归分析探讨促进主观幸福感的策略。结果表明,正负性情绪、组织氛围、离职意愿及职业倦怠均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提示我们通过合理配置正负性情绪比值;融洽组织氛围,和谐护患关系;降低离职意愿;缓解职业倦怠状况等,可以提高护士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后,系统概括了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论,阐述了本次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并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