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分蘖是麦类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特征,是壮苗和田间管理的重要指标,在麦类作物产量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寡分蘖基因使植株分蘖数减少,可相应提高成穗率,减少无效分蘖,提高光合产物利用率,减少营养浪费,使小穗数和穗粒数明显增加。因此,研究麦类作物分蘖原理,了解分蘖与其它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对提高麦类作物单穗产量有一定意义。本研究拟通过对来自栽培大麦(Hordeum vulgare)寡分蘖突变体GSHO531和G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蘖是麦类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特征,是壮苗和田间管理的重要指标,在麦类作物产量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寡分蘖基因使植株分蘖数减少,可相应提高成穗率,减少无效分蘖,提高光合产物利用率,减少营养浪费,使小穗数和穗粒数明显增加。因此,研究麦类作物分蘖原理,了解分蘖与其它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对提高麦类作物单穗产量有一定意义。本研究拟通过对来自栽培大麦(Hordeum vulgare)寡分蘖突变体GSHO531和GSHO1984与北美栽培大麦Bowman的比较,分析寡分蘖性状的遗传特性。同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中控制寡
其他文献
被子植物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植物类群,其主要原因之一便是能够进行有性生殖。而正是因为花的出现才保证被子植物能够有效地进行有性生殖,这也是为什么被子植物被称为显花植物的原因。五彩缤纷、各式各样的花为被子植物提供了更多地生殖机会。而花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别是花型对称性的发育是影响花多样性的因素之一,因此,对花器官形态建成调控机制的研究也成为了近年来进化发育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对模式植物金鱼草花对称性
小麦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养活了世界40%的人口,然而,由于白粉病日趋加重,严重威胁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转录因子作为植物体内一类重要的基因表达调节蛋白,通过与基因上游启动子特异序列的相互作用,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一些植物转录因子对防卫反应基因的表达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研究转录因子在小麦抗白粉病反应中的表达模式对于深入认识小麦白粉病形成的分子机制,进而利用转录因子开展小麦抗病分子育种均具有重要
以分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的杂交水稻品种D优527和Ⅱ优498为材料,采用目前四川水稻生产上的4种主要栽培方式,研究了分蘖力不同的水稻品种生理特性、分蘖成穗规律及其不同蘖次对产量的贡献率。主要结果如下:1.杂交稻不同栽培方式对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分蘖能力较强的D优527采用宽窄行栽培方式籽粒产量最高达9328.74kg/hm2,但与分蘖能力较弱的Ⅱ优498采用宽窄行栽培方式获得的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因
玉米胚乳是营养物质积累和贮藏的场所,占籽粒重量的80%以上,前人对于胚乳发育的研究多从形态学、生理生化,及cDNA水平上进行分析;在胚乳发育过程中关键酶活性与淀粉产量及品质的变化关系,蛋白表达及物质合成规律等方面已取得不错进展。但是,玉米胚乳发育是个相当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涉及众多基因的时空表达和多个代谢途径的启动,目前对于胚乳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制的认识还十分有限。microRNA是对基因进行精细
从质体前体合成具有活性的叶绿体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受到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双重调控的代谢过程之。但是,细胞质基因的调控能力是有限的,叶绿体的形成绝大部分受到核基因的调控,其中95%的蛋白质是核基因编码的。所以,在植物细胞叶绿体的生物合成过程中,通过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精确的双重协调是必需的。叶色突变对研究叶绿素的合成和叶绿体的发育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本研究利用EMS处理粳稻品种日本晴(Nipponbare
利用基因克隆方法,首次从大麦中扩增出并获得HνPrp1基因序列,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及表达谱芯片技术,对大麦、拟南芥和水稻中的Prpl基因表达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该基因的分子作用机制进行了推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克隆得到大麦HvPrpl基因,片段大小为3909bp,编码一个由85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将其基因序列与水稻和拟南芥的Prp1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后发现,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达到87
自孟德尔时代起,DNA序列差异所形成的遗传变异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育种。非DNA序列变异,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亦可改变生物性状,包括重要农艺性状如株高、花期、抗性、产量等,并可稳定遗传。DNA甲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存在于许多高等动植物中,在基因的表达调控、细胞分化、基因组印记以及系统发育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已有研究多关注于品种遗传改良,亲本间DNA甲基化多态性、遗传稳定性
白芷为一常用中药,主治风寒感冒、鼻渊头痛、风湿痹痛等,在临床及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川白芷的原植物为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 f. var. formosana (Boiss.) Shan et Yuan,主产于四川遂宁、安岳、达县、南充等地。其中又以遂宁白芷种植历史最久,数量最大。本试验以川白芷为材料,一方面对川
本试验在净、套作两种种植模式下,以当地生产中大面积应用的耐荫性大豆品种贡选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钼酸铵拌种处理(B1,0.5g/kg; B2, 1.0g/kg; B3,2.0g/kg; B4,4.0g/kg)下大豆根瘤固氮、植株氮含量变化规律,叶片光合生理和植株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以及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净、套作条件下,施用钼肥有利于大豆根系生长,根瘤数增加,植株含氮量提
来自玉米多样性中心的热带、亚热带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类型,可以极大的丰富温带玉米育种的遗传基础。然而,不同的热带亚热带种质对光周期的敏感程度不同,这就成为限制其在温带大规模利用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对玉米光周期反应的特性进一步研究,分离和克隆光周期反应调控基因,探讨其在光周期调控中的功能及表达特点,对充分利用玉米热带亚热带种质,调控其光周期敏感性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试验以玉米自交系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