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作品中的文化精神论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ao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语堂丰富复杂的人生经历和学术创作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性的存在,因此,对他的研究也显得较为复杂。他学贯中西,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又吸收借鉴了西方文化的优秀成分。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化史中,林语堂以他独具特色的多元开放的文化观念和文化精神成为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化大师。本论文在绪论部分首先提出了选题缘由以及关于林语堂研究的三个阶段、国内外研究现状。其中明确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充分肯定了林语堂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但也指出了林语堂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在对关键词进行必要界定之后,论文重点分析了林语堂作品中多元文化精神的构成,先介绍了他作品中多元文化精神形成的原因,然后分别介绍了林语堂作品中的儒家文化精神、道家文化精神和西方文化精神。在儒家文化精神中,主要介绍了“仁者爱人”、“中庸和谐”、“积极进取”精神;在道家文化精神中,主要介绍了“道法自然”的神秘美学观、“刚柔并济”的独特女性观和“逍遥无为”的自在人生观;在西方文化精神中,主要介绍了“基督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化解悲剧”的存在主义精神、“艺术即表现”的表现主义精神。论文最后一部分指出,林语堂作品中的多元文化精神之间并不是割裂的,他站在世界文化一体化的角度进行宏观把握,采用辩证的方法,使多元文化精神在他这里实现互相沟通与交流,进而相互取长补短,最终达到融会贯通。林语堂作品中的多元文化精神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不仅如此,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人生智慧也教会我们如何在有缺陷的人生中快乐地生活,如何顺应内心的要求追求自在的人生,他不愧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大家。
其他文献
<正>[教材分析与设想]《音乐巨人贝多芬》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人物专访式的记叙文。文章通过“客人”拜访失聪后的贝多芬,真实地展现了贝
五四问题小说热衷于议论社会问题,发表人生观看法,以宣传“簇新的思想”为创作鹄的,注重小说的哲学思想倾向,由此压迫并减弱了小说本应致力的形象刻画空间和力度,导致小说出
共和国初期实行的一系列民族政策,使少数民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由此也逐渐步入系统发展阶段,成为十七年文学的重要一极。研究中,尽管有不少研究者意识
近年来,随着天津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地位的不断提升,旅游饭店业得到空前迅猛的发展。国际和国内著名饭店品牌纷纷抢滩津门,一批高星级饭店建成和在建,老酒店积极进行提
新中国成立及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藏族当代文学创作得到了空前的繁荣,首先是西日嘉措大师对党的路线政策用文学艺术形式宣传开始,藏族新时期启蒙文学思想产生在藏族文坛,由此一
青春期是一个人从少年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个体在这个时期经历着心理上的巨大变化,面临着许多的心理困惑、矛盾和挑战。本文介绍了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为教
郭沫若的政治思想文学生涯可以分成前后两期,以1950年为界。前期,郭沫若的政治思想文化特征表现为狂飙突进的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有着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和意义。后
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戏剧具有鲜明的概念化和公式化特征,它呈现出“翻身”与“救亡”主题的概念化,“压迫——反抗”戏剧情节的模式化,以及思想表达的口号化特征。这样的概念
困境对任何人都是一种真实的体验,在克服忧患、自我拯救的过程中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作灵感,谱写出芸芸贬谪文人的心路历程,成就了他们光耀万丈的文学生命。杨慎无疑是中国古
彝族是一个极具口头艺术创造力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口头叙事传统,口头文学异常丰富,内容繁多,在文字还没产生之前,彝族民众就用自己的智慧集体创作口头文学,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