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业作为金融市场中最为重要的部门之一,不仅仅是提供借款贷款的中介服务机构,还承担着经济调节的重要职能。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行是确保我国金融市场以及资本市场顺利实现改革的重要条件,而商业银行贷款质量的好坏则直接影响其稳健运行和能否保证金融安全。随着经济新环境的改变,受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与国家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在连续多年实现“双降”后开始出现持续性的反弹。所以,在新的金融环境与监管环境下重新探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影响因素,不仅可以为不良贷款的控制以及存量的处置提供解决思路,也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基于商业银行贷款理论,选择2009年度至2013年度相关的商业银行整体财务数据与宏观经济变量的月度数据,以宏观经济、借款人(企业)和贷款人(银行)的角度,利用因子分析法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不仅同企业景气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存在一定关系,还与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比率相关。除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外,其他研究因素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呈反向变动关系。因此,在宏观层面上建议适当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商业银行层面应该尽量避免将信贷资金投放领域过于集中,重视流动性比率与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并适度提高资本充足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