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化视野下的宗教规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dog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宗教规范置于法律文化视野下,运用史论结合、法理分析的方法,对其基本理论和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文章主要解决三方面问题:第一,宗教规范的含义、社会文化基础和历史演变。第二,传统社会宗教规范生存和保持活力的表现及根据。第三,当代社会宗教规范的处境及其创造性转化。本文认为,从法律文化的视角看,宗教规范属于法律文化的一种,它的存在和发展有着特定的社会文化基础,其演变过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从宗教规范的规范层面、治理层面和价值层面分析,传统社会宗教规范之所以能够生存并具有活力,其原因主要在于灵活性的解释和适应,以及展开多个层面的对话和交流。在当代社会宗教世俗化和多元化的趋势下,宗教规范要生存和恢复活力,必须进行创造性转化。宗教组织应定位为社会“第三部门”,宗教规范应作为民间社会规范存在。宗教团体自治和政府依法管理是宗教规范生存的条件,宗教对话则是其生存和保持活力的必要途径。本文除导论和结语外,正文包括七章内容:第一章阐述了宗教规范的含义和分类。指出,从法律文化的视角出发,宗教规范属于法律文化,它主要包含三个层面:首先,宗教规范是一种规范形态。它是信仰观念的外在化和规范化,是宗教团体和个人奉行的行为模式;它以宗教组织内部规范的形式存在,是宗教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次,宗教规范是一种社会治理方式。它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治理方式的特性;同时它也是宗教群体和信仰者的独特生活样式。再次,宗教规范是一种价值体系,具有独特的价值体现。根据政教关系及宗教规范与国家法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宗教规范分为四种类型:(1)作为宗教组织内部规范的宗教戒律,如佛教道教戒律清规;(2)作为民族生活方式的宗教规范,如犹太律法、印度教法;(3)政教合一体制下的宗教规范,如伊斯兰教法;(4)政教二元体制下的宗教规范,如中世纪的基督教会法。第二章阐述了宗教规范的社会文化基础和历史演变。指出,宗教规范的产生和存在是维系宗教组织的需要;宗教规范的内容源于社会;人类认识的有限性和神话思维方式是宗教规范的认识基础;人的宗教性或宗教感是宗教规范的人性基础;对生存焦虑的解决、生活意义的追求是宗教规范的情感基础;禁欲主义是宗教规范的文化基础。同社会历史分期相联系,宗教的演变过程可以分为原始宗教、国家—民族宗教和世界宗教等阶段;相应地,宗教规范也经历了从原始宗教规范,到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宗教规范,再到世界宗教规范的演变过程。原始宗教时期各种性质的规范混为一体,并以宗教禁忌形式存在,其中已包含一定的伦理因素。到了阶级社会,制度型宗教逐步具有伦理化特色:崇拜对象被视为伦理道德的渊源;宗教信仰成为一切伦理道德的根基。也就是说,宗教规范存在一个由宗教禁忌向伦理化、道德化的戒律、礼仪、律法的变化过程。第三章论述了宗教规范作为一种规范形态的特点。指出,从规范内容看,宗教规范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信仰观念的外在化和规范化。宗教规范被信仰者看作来源于神圣,并以人对神的虔信为效力根据。信仰观念是宗教规范的思想基础,宗教规范是信仰观念的外在化和规范化。二是世俗规范的宗教化。宗教规范为了生存需要,往往吸收国家法律、正统伦理观念或习俗习惯等,使之成为自身的有机构成部分。宗教规范的调整对象主要涉及两类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宗教规范不仅调整人的外在行为,也调整人的内在精神。从规范形式看,宗教规范通常表现为人对神的义务性规范,具有混杂性、宽泛性和包容性;宗教规范既惩恶又扬善,它不仅要求不得作出一定行为,而且必须作出正当的行为;不仅仅是遵循字面的要求,而且遵循引申的含义。宗教信仰的神圣性和权威性,也导致它的保守和僵化。为了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宗教规范需要进行灵活性解释,并形成特定的解释主体和解释方法。由于不同解释观的存在,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第四章论述了宗教规范作为一种治理方式的特点。指出,从追求目标看,宗教规范的目标是建立宗教文明秩序。从权威机构看,神灵被信仰者看作宗教规范的立法者、执行者、监督者和裁判者。但实际上,各个宗教都有一定的权威机构,有自己解决纠纷的途径和渠道。从秩序形成方式看,宗教规范一方面注重外在的强制作用,另一方面更注重信徒的自律意识。其中既包括他治的成分,也包括自律的因素,而其主要特征就是由外在的强制转化为内在的自律。从惩罚机制看,宗教规范的惩治主要是宗教性的,关涉到信仰修行目标的达成。其惩罚具有必定性、机械性和双重性等特征。在不同的社会治理方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历史关联,同时,宗教规范能够与其他治理方式开展对话与交流,可以相互配合运用。第五章论述了宗教规范作为一种价值体系的特点。指出,在宗教规范中,对“神圣者”的信仰居于核心和支配地位。作为宗教构成的两个部分,信仰观念与宗教规范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在虔诚的信徒看来,宗教规范不是禁锢和压制,而是自由和解放,因而对之表示尊崇和热爱。同时,宗教规范在神圣化与合法化,终极关怀与人格塑造,以及建构文化空间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第六章论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制度型宗教的特点。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拥有一个层次分明、结构复杂的宗教规范系统,制度型宗教居于中间层面。在政教关系上,王权至上是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集中反映,宗教组织及其规范往往处于依附地位。国家法与制度型宗教之间的关系,是政教关系的集中表现。一方面,宗教规范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接受国家法的管辖和控制,国家法为其划定作用的领域和空间。只要不涉及到政治性诉求,宗教组织是能够得到国家、政府的保护甚至扶植的。另一方面,宗教规范相对国家法是处于依附和服从的地位,它们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发挥辅助性的调整功能。在中国传统社会文化背景下,制度型宗教的存在和富有活力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们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灵活性解释机制,能够开展各个层面的对话与交流。第七章论述了当代社会宗教规范的创造性转化。指出,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宗教领域出现了世俗化和多元化的趋势。就中国宗教而言,一方面,尽管社会变革大大削弱了旧有的信教根源,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又带来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宗教有了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在宗教恢复和发展的同时,也表现出强烈的世俗化和多元化色彩。宗教的世俗化和多元化,使得宗教规范既面临生存的危机,又面临恢复和发展的机遇。宗教规范要在当代社会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创造性转化。在政教分离的当代社会,从性质上说,宗教组织应定位为社会“第三部门”,宗教规范应作为民间社会规范存在;而宗教团体自治和政府依法管理则是宗教规范生存的条件。同时,宗教规范要在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恢复和保持活力,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开展各个层面的对话和交流;可以说,对话与交流是其生存和保持活力的必要途径。
其他文献
双膦酸盐药物主要用于骨质疏松症、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高钙血症等疾病的治疗。近年来,欧美部分国家药品管理当局、国外相关医学杂志相继发布了双膦酸盐药物的安全性信息以及修
<正>为更好地促进遗体和器官捐献工作,湖北省政府法制办和省红十字会正积极准备《湖北省遗体和器官捐献条例》立法工作。虽然我国器官移植技术日益成熟,但面临着来自世界卫生
传统文化的回归和传统文化回归后带来设计潮流的变化,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已成为现代设计广泛关注的主题。而家具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趋势在受到各种外来
本文通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及企业质量管理理论的回顾,阐述以质量建设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基础的必然性,同时论证质量建设既是企业建立信誉、适应WTO规则、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起
在汉语发展过程中,中古汉语较之上古汉语在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有长足发展。此期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类词的词汇量激增,口语词汇非常活跃,复音化趋势进一步加快,多种新兴语法形式和
本文是一项关于城市公共休闲建筑的研究课题。针对湖北地区茶楼建筑及装饰的众多案例研究,探索具有新公共休闲建筑特色的茶楼发展。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关注各类
<正> 空间距离是现行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现就空间距离的求解思路从几何与向量两个方向作了总结,供参考. 1.两点间的距离
世界语文学在中国的兴起,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无政府主义者的大力推广,另一方面是由于新文化运动中译介弱小民族的文学作品的现实需要。巴金对世界语的发展始终保持着相当的关注和
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大规模体系仿真对计算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归纳总结了大规模体系仿真所具有的"多样本"、"超实时"、"复杂模型解算"、"因果序协同"四个特点,分析了大规模
1.上海战役尚未结束,毛泽东就电示三野,指示迅速准备提早人闽。在第十兵团部驻地的黑板报上,出现了“昂扬的激情=进军的胜利”的大字。 1949年5月23日,北京。毛泽东刚刚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