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纺管状支架的制备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leon7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血管疾病被认为是引起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其比例已经占全球死亡总数的30%,据统计在美国每年有14万例以上的外科血管植入手术,且多数患者的年龄大于50岁。由于世界上还没有一套理想的制备小口径血管组织的技术产品,医生只有取病人身体其他部位的不重要的静脉来替代硬化的冠状动脉,此类“二次手术”无疑是给病人引入了另一种痛苦。与血管疾病情况类似的是,外周神经损伤是临床上的常见疾患,主要由事故造成的创伤引起。仅美国每年就有约1万1千人因为神经受损而瘫痪,造成经济损失愈70亿美金,而外周神经手术则超过了5万例/年。这些修复神经断裂和缺损的手术也使用了病人其他部位相对不重要的神经来替代,实为权宜之计。有鉴于此,科研工作者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可替代自体血管或神经的人造支架。20世纪80年代,组织工程学科的建立为人造小口径血管和神经导管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在可降解的人造组织工程支架上种植相应细胞,有可能获得功能化的组织或器官,并最终替代受损组织。而支架的最终降解,也避免了取出支架时的二次手术对病人造成的额外伤害。组织工程支架的众多成型方法中,静电纺丝法有着最广泛的使用。该方法获得的超细纤维能够有效模拟生命体中的细胞外基质,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和增殖。在血管组织工程与神经组织工程中,使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的管状支架仍有待改进。其中,血管支架难以兼具良好的力学与生物学性能,而神经导管支架的成型方法始终存有缺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通过材料选择、纤维制备、支架成型、性能表征等方法,在制备出不同结构的管状支架并对这些支架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其在血管与神经修复中的应用潜力。论文取得了一些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的研究成果。1.血管支架的研究中,以获得天然蛋白-多糖为主要组成材料的血管支架为主要目的。蛋白-多糖静电纺纤维能够从材料组成和结构两方面模拟人体细胞外基质,以达到更好的组织修复效果。在制备管状纤维支架之前,先通过制备纤维膜进行性能表征,其中胶原蛋白与壳聚糖占比为75%(胶原蛋白/壳聚糖=4:1),并添加了25%的热塑性聚氨酯提高支架的力学性能。为使所获的共混纤维不溶于水溶液,使用戊二醛对其进行了交联,扫描电镜照片显示当交联时间为48小时的时候,纤维的形貌得到最佳保持。红外图谱证明,交联后的残留戊二醛可通过将样品长时间置于真空干燥箱中除去。生物相容性测试表明,内皮细胞和雪旺细胞在该类支架均能较快粘附和增殖。进一步对细胞生长形态进行观察,发现细胞的生长方向受纤维排列方向的影响较大。当纤维取向排列时,两种细胞均能够沿纤维排列的方向定向生长。基于此类共混纤维制备的管状支架具有较好的弹性,可满足体内血管对于力学性能的要求。2.在获得了共混管状支架的基础上,对该成型方法加以改进,采用复合法制备出了蛋白-多糖-合成材料的管状支架。胶原蛋白和壳聚糖以4:1的比例共混作为支架的内、外层,而聚乳酸聚己内酯则被用作热塑性聚氦酯的替换材料,以期赋予支架更好的降解性能。该类复合支架的特点在于内外壁表面均为天然蛋白-多糖材料,避免了合成材料与细胞的直接接触,从而提高了支架的生物相容性。而中间的合成材料可用作加筋层,为支架提供了优良的力学性能。通过自制的体外动态细胞培养装置,培养内皮细胞7天后,将支架置于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可发现其表面被细胞铺满,形成了内皮细胞单层。考虑到血管结构的复杂性,除复合法外,又以管状支架中的纤维聚集形式为出发点,成功设计并制备出轴向取向、径向取向、层叠、梯度结构的管状纤维支架。这些支架各具特点,有望在不同方面满足血管支架的要求,其结构与成型方法可为下一代静电纺血管支架的发展提供重要借鉴。3.神经导管的研究中,考虑到导管上的纤维若能沿导管的轴向方向排列,将有利于再生神经的生长,因此重点研究了轴向取向纤维导管支架的制备技术。从起初使用的卷绕-缝合法,到经过改进的滚轮法和转盘法,再到之后的旋转磁性导体棒-绝缘棒接收装置,成功制备出纤维沿支架轴向取向的管状支架。纤维受到电场、磁场以及拓扑结构的共同作用,定向沉积在绝缘棒上,令支架呈现出轴向取向的结构,而接收装置的旋转保证了管状支架壁厚的均匀性。此外,在静电纺丝开始前,对绝缘棒表面进行覆糖,待到纺丝结束后用水将糖溶去,可方便支架的取出。为验证该方法的普适性,使用多种聚合物进行静电纺丝,并通过扫描电镜和快速傅里叶转变法表征所获管状支架上纤维的取向度,发现不同材料的纤维均能够沿着支架的轴向方向取向排列,且在支架内壁表面的纤维具有最高的取向度。4.获得轴向取向管状支架后,又对纤维自身的结构进行优化,目的在于使纤维本身就能够具有轴向取向的平行沟槽,将“轴向取向”这一特点增强。选择醋酸丁酸纤维素作为聚合物溶质,溶于二甲基乙酰胺和丙酮的混合溶剂后静电纺丝,成功制备出带有“轴向取向沟槽”结构的纤维。纤维制备完毕后,着重研究了该结构的成型机理。通过改变纺丝参数、使用不同分子量的聚合物材料、比较溶剂溶质性能、研究纺丝液挥发过程等方法,发现该轴向取向沟槽结构主要是由静电纺丝过程中,具有高挥发速度的溶剂迅速挥发后,所引起的相分离现象形成。聚合物流体暴露在空气中,在溶剂富集区形成了孔洞,而这些孔洞在电场力作用下被进一步拉伸、细化成沟槽结构。整个成型过程中,聚合物流体的粘度对于纤维形貌的影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粘度又受到溶液浓度、聚合物分子量的直接影响。基于这些认识,使用相同方法对多种聚合物进行静电纺丝,并观察所获纤维的形貌,使这一成型机理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5.分别使用偏振红外、X射线衍射和力学拉伸等手段对纤维的理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分别在光滑醋酸丁酸纤维素纤维和取向沟槽纤维上种植大鼠雪旺细胞,评价其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发现,纤维表面带有的取向二级结构有利于雪旺细胞的黏附和增殖,尤其是早期黏附,细胞在培养8小时后呈现出典型的雪旺细胞“双极”形态。7天之后再观察,发现在取向沟槽纤维支架上,细胞的取向生长情况与增殖数量均优于光滑纤维。比较体外生物性能后,以这两种纤维构建神经导管支架,管外层使用了静电纺聚乳酸聚羟基乙酸纤维作为力学增强。将导管支架植入大鼠坐骨神经处,修复一段15毫米的神经缺损。术后12周剖开导管,观察神经再生情况,可发现再生神经的形成。电生理检查、髓鞘检查、腓肠肌检查和大鼠行走足印等结果显示,取向沟槽纤维构成的轴向取向管状支架可以进一步促进再生神经的生长。虽然其修复效果与自体神经相比仍有一定距离,但比光滑纤维支架有了明显提高。这些结果说明,具有“轴向取向沟槽结构”的纤维有利于神经愈合,在构建神经导管支架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其他文献
运用形貌预测与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硫酸钙水垢的生长过程与温度在323~373K下的结晶过程,并计算了扩散系数、结合能与径向分布函数。结果表明:硫酸钙最主要的生长面为{020}
论述商法部门独立地位的文献很多,但大都是采取法部门划分标准这一工具。以商法的历史发展为脉络,将会使我们更直观地看到商法地位的变迁一一从绝对的独立地位到其绝对独立地
休闲产业是一个'泛产业',只要能为消费者的休闲活动提供服务的行业均属于休闲产业的范畴。休闲经济产生于人们'有钱有闲'的背景下,强调'以人为本',
普通小麦作为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尽管其产量和品质在过去儿百年的育种改良进程中得到了显著性地提高,但由于狭窄的遗传背景以及贫乏的遗传多样性,普通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2n=6x=42, AABBDD)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异源六倍体粮食作物。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2n=2x=14,DD)作为普通小麦D基因组的供体物种,蕴藏着许多
简要阐述了直接还原技术的发展及分类,并对主要直接还原法做了较为详细地介绍。概述了我国当前钢铁工业的现状,指出了我国发展直接还原铁(DR I)技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展望了
栽培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um S.,2n=4x=28, AABB)是一种原始的带皮的四倍体小麦。两份栽培二粒小麦PI94668和PI349045的4个HMW-GS基因处于沉默状态。为深入了解栽培二粒
栽培黑麦(Secale cereale L,2n=2x=14, RR)和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2n=2x=14, DD)是小麦族(Triticeae)一年生二倍体物种,在我国有分布。分布于我国的这两个小麦(Tr
<正>罪犯分类是根据管理和矫正的需要,以罪犯的某些属性为标准,对罪犯进行划分、归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分开关押、分类管理、分类施教、分级处遇的监狱工作制度。~①罪犯分
<正>江苏省监狱系统2014年7月以来,先后出台了《江苏省监狱管理局关于建设现代监狱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以及相关的评估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快建设现代监狱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