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一止为南渡时期著名文人,其词称苕溪词,凡35调42首,其中不乏优秀之作,然至今尚未引起学界应有关注。本文试图从苕溪词的意境特点、抒情类型、时空结构等方面论述苕溪词的艺术特点,通过与其他词人的作品进行比较,揭示苕溪词的艺术价值。同时,从南渡词坛整体创作风气的视角下考察苕溪词,给予苕溪词公允、客观的评价,为南渡词人、词史研究工作的细致化、微观化贡献力量。首先,从造境的特点上看,苕溪词中存在两种重要的意境:“凄清”和“凄迷”。苕溪词往往设色冷重,尤其偏爱“青”“苍”“碧”等蓝绿色系的颜色;景物多具有一种“透明感”;情感的内容多是慨叹聚散无常、抒发离情别绪,不仅指向单一,同时在力度与气势上也相对单薄。在设色冷重、透明感、情感单薄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凄清之境得以形成。苕溪词中的凄迷之境则多写朦胧幽约之景,这一点不仅体现在视觉同时也表现在听觉上。此外,在这些作品中,抒情的主体与客体间大多浑融莫辨,高度统一,极大地提高了凄迷之境的审美品位。第二部分从抒情类型的角度分析苕溪词。苕溪词中既存在抒情自我化色彩鲜明的作品,也有传统的类型化抒情之作。在抒情自我化的作品中,一部分作品经常以第一人称“我”来领起抒情;余者虽未出现“我”,但同样具备鲜明的主体意识。不管是学习“东坡范式”的抒情自我化的作品,还是传统的类型化抒情,都是苕溪词自成一家面目的重要标志。最后一章讨论苕溪词的时空结构,本文大致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共时异地型、异时异地型、追思型。共时异地型的时空结构适合表现分隔两地的相思之情;异时异地型则适合表现离别之际的难分难舍,而追思型的时空结构从空间的维度上看具有一种模糊感,常用来表现梦醒后的感伤主题。三者使词作表现出婉曲幽邃的结构,是苕溪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