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坚油杉(Keteleeria davidiana(C.E.Bertrand)Beissn.)天然次生林是铁坚油杉与多种针/阔叶树种混交在一起形成的多层次的森林生态系统,其建群种独特、结构复杂、物种丰富。本研究在广西百色市乐业县境内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典型铁坚油杉天然次生林布设100m×80m的固定监测样地,研究群落基本特征、分布格局、群落结构以及主要种群的联结关系,认识和掌握铁坚油杉天然次生群落的结构特征,以期为加强保护、恢复和可持续经营铁坚油杉天然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铁坚油杉天然次生林地径≥1cm的物种共有55种,群落中物种组成丰富。其中大于10株/hm2树种共有12种,共2门9科11属12种。其中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狭叶珍珠花(Lindera glauca)和铁坚油杉的相对多度远高于其它树种。林木个体树高变化幅度较小,各树种胸径分布特征与样地整体的胸径分布特征相似。(2)活立木层(DBH≥5cm)中,总株数为1072株,平均密度为1340株/hm2。铁坚油杉和栓皮栎的重要值远高于其它树种,说明铁坚油杉和栓皮栎在群落活立木中占据了优势地位。小树(5cm≤DBH<14.8cm)等级共665株,占活立木总株数的62.03%,大树(DBH≥14.80cm)等级407株,占活立木总株数的37.97%。林木个体胸径多数稍小于样地均值。活立木层的全样地和各树种的胸径和树高相关函数拟合精度均不高(R2<0.80),且仅栓皮栎和狭叶珍珠花在自相似模型匹配中,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栓皮栎b的置信区间包含2/3符合弹性相似模型假设,狭叶珍珠花符合压力相似模型和弹性相似模型两种假设(置信区间包含1/2和2/3)。(3)在幼树层(DBH<5cm)中,总株数为1459株,平均密度为1824株/hm2,群落密度大于活立木层。幼树株数随着高度级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当树高大于2.5m时,每个高度级幼树分布株数差异不大,维持在85株/高度级左右。(4)全样地群落仅在格林指数GI=0.00,表现为随机分布外,其余指标均呈现出较高强度的聚集性。在各树种分布格局中,除了十大功劳在平均拥挤度m*<0.00和聚块性指数PAI<0.00,表现为均匀分布外,其余树种在分散性指标在1.11~9.07内,聚集指数在0.18~25.04内、平均拥挤度在0~59.22内,聚块性指数和格林指数均大于1.00,各树种均均表现出较高强度聚集性。各指标显示结果差异不大,表明聚集分布是该群落分布的基本特征。随着径阶等级的提高,群落密度逐渐降低,各树种的聚集强度逐渐下降。(5)从林木相对距离得出,活立木结构参数二元分布的频率多数分布为随机分布,表明不同优劣势的林木多数处于随机分布状态。林木各混交等级基本均衡,大小分化强度差异不大。在小树层,角尺度W为0.50等级时,大小比数上的频率值保持在0.0980~0.1235,均为同一大小比数等级频率分布的最大值,表明小树分布于随机分布和中度混交,说明不同优劣势的小树多数与其它树种伴生,且处于随机分布状态。在大树层角尺度W为0.50等级时,不同大小比数等级上的频率值位于0.1063~0.1438之间,均为同一大小比数等级频率值的最大值,表明大树层不同优劣势的大树多数处于随机分布状态。(6)群落整体VR>1.00,表现为正关联不显著,说明物种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但未能形成稳定的配置关系,群落稳定性不高,正处于不断完善阶段。在不同层次整体关联测定中,幼树、小树和大树层的VR>1.00,表现为正关联不显著,群落特征与群落整体一致。群落整体x2检验中铁坚油杉天然次生林群落优势树种的负联结、正联结和无联结种对数差异不大,占比保持在32.00%~36.00%之间。Pearson相关和Spearson秩相关分析正关联占比分别为55.13%和56.13%,高于负关联,符合总体关联性为正关联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