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新生隐球菌所致的感染好发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随着器官移植、骨髓移植等新技术的发展以及AIDS患者的增多,隐球菌感染的发生率也呈逐年明显上升的趋势。研究发现隐球菌是一种胞内兼性寄生菌,不仅可逃避巨噬细胞吞噬且即使被吞噬后也可存活于巨噬细胞内,可能是导致隐球菌病临床复发的重要原因。因此选用合适载体将更多药物输送至感染细胞内部是治愈该病的关键。杀手肽(killerpeptide),是近期研发的一种人工合成十肽,其序列为AKVTMTCSAS,它是一种水溶性多肽,对耐氟康唑白念珠菌、利什曼原虫、巴西芽生菌和新生隐球菌均具有较强杀灭作用,初步研究表明其作用靶点主要为真菌细胞壁β1,3-葡聚糖。多肽类抗生素由于其结构完全不同于传统抗真菌药物,目前耐药发生率较低,且同传统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相比,靶点位于细胞壁因此对哺乳动物副作用小,因此杀手肽具有安全无毒和不易耐药等优点。[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选择合适纳米材料作为杀手肽KP的有效载体,探索并优化制备工艺,制备出具有细胞内靶向性且安全的载药纳米粒。。[研究方法]基于以上目的,经过预实验,我们选择目前研究较多的载体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采用双乳法制备杀手肽—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复合体(KP-PLGA-NP),并采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动态光散射、测定包封率载药量、考察体外释放等手段进行相应的表征测定;采用平板计数法验证人工合成杀手肽对新生隐球菌ATCC32609的体外杀灭作用;构建小鼠隐球菌系统感染模型,通过生存期和重要脏器染蔺量的变化比较纳米制剂同未包裹KP的疗效变化,并通过生化指标考察纳米制剂毒副作用情况。[研究结果]成功制备出并表征KP-PLGA-NP;验证不同参数下其粒径、包封率、分散度的变化趋势,证明PVA浓度是影响表征的主要参数;证实人工合成KP具有较强抗新生隐球菌ATCC32609作用,其作用强度同浓度正相关,但疗效不及CBS6995菌株,可能与ATCC32609菌株毒力较强有关;同未被包裹的KP相比较,纳米制剂使隐球菌系统感染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重要脏器染菌量显著下降:纳米物物对肝、肾及血液系统均未产生明显损害[结论]纳米材料包裹KP可显增强抗系统性隐球菌感染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纳米材料的MPS细胞内被动靶向性、对MPS系统的激活作用及减少肽类药物同体内各种酶的接触有关,因此纳米材料制作为一种新型药物传递与控释的载体,具有靶向性、缓释性、定时性和稳定性等优点。生物医学和纳米技术的结合将给会给隐球菌病的治疗带来更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