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语境和资本主义语境下“中国模式”研究之辩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jh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模式”之所以被不同社会制度语境体系下的研究者密切关注,一方面在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中国模式”形成的历史基础、理论基础、现实基础已经具备。社会主义语境和资本主义语境(本文简称为“两制语境”)下的“中国模式”研究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表现在关于中国模式的属性、内涵和意义问题上,在“中国模式”与中国制度及其运行的认识上也存在辩证的关系,通过把握和运用这些关系,对进一步认识中国发展问题和完善“中国模式”的研究是本文的主线。   论文在对“中国模式”产生的相关基础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以后,分析社会主义语境和资本主义语境下关于“中国模式”的各种主要研究结论,把两制语境作为研究视角,着重探讨、辨析“中国模式”研究结论的共同点、不同点及其相互关系,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分析中国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问题,并把这些问题的完善和“中国模式”的完善结合起来。   本篇论文包括绪论、四个章节,以及结束语,共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从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国内外“中国模式”若干问题研究综述、写作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第1章为“相关概念界定和‘中国模式’形成”,本章第一部分从“语境”内涵、“模式内涵”入手,界定和阐述本文的有关概念;第二部分着重说明“中国模式”形成的历史、理论、现实基础。第2章为“两种语境下关于‘中国模式’的各种主要观点”,包括从意识形态角度、学派立场角度等方面论述了社会主义语境下的“中国模式”观和资本主义语境下的“中国模式”观,本章部分为第3章的“中国模式”研究之辩提供充分的现实材料和理论前提。第3章是“两种语境下的‘中国模式’研究辨析”,即社会主义语境和资本主义语境下的“中国模式”研究之辩,本章从“中国模式”的属性、内涵、意义研究的范畴之争、以及关于“中国模式”与中国社会主义客观历史进程、中国社会问题认同、“中国模式”推广等方面的争论进行研究辩论,以客观对待历史、以勇敢面对现实、以批判应对外界观点、以实事求是对待中国发展的原则与立场去研究“中国模式”。第4章为“中国发展问题与‘中国模式’完善”,本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看待和分析中国制度和社会问题,并与“中国模式”完善结合起来。从宏观角度下观察、分析中国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并与“中国模式”完善相结合;从微观角度下分析发展平衡性、权力腐败、民生保障等中国社会热点问题,并与“中国模式”完善结合起来分析。论文结束语—部分对全文总结,并说明“中国模式”是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成功实践,要不断创新和发展这一“模式”。
其他文献
冷战的结束为印度实现其大国目标提供了机遇,印度适时转变,依靠已有实力,采取多边、务实、全方位的外交政策,为其走向世界大国的目标努力奋斗。在印度大国战略总思想的指导下,印度
1984年,邓小平考察了长江以南的部分城市,总结了深圳发展经验,肯定了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提出进一步扩大开放,建立一批“不叫特区的特区”的设想。其后,国家决定开放天津、
人类迄今为止已经走过了两百万年的历程,在经历了无数次沧海桑田的巨变之后,大自然为人类及子孙后代留下了无数弥足珍贵的自然遗产。自然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保护自然遗产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稳步发展,我国的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制度也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并且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对知识产权实施边境保护已经成为发展经济的内在需要
期刊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深刻阐明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经济的交融程度越来越深,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已成为影响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
期刊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及法治“十六字方针”是邓小平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江泽民继承并发展了邓小平法治思想,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