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载含瓦斯煤岩组合体耦合失稳诱发复合动力灾害机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huweibo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煤矿逐渐进入深部开采,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日益加剧,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然而,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复合动力灾害发生机理的深入研究迫在眉睫。本文将突出-冲击耦合动力灾害作为切入点,以现有的研究中很少关注到的含瓦斯煤岩组合体为研究对象,采取试验测试、理论分析、物理模拟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受载含瓦斯煤岩组合体损伤与煤中瓦斯渗流耦合失稳诱发复合动力灾害机制进行了探索,得到了一些创新成果。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开展了三向应力下CH4和CO2在煤中的渗透率测定试验,分析了煤体在不同受力条件下对CH4和CO2的渗透特性。研究表明,CH4和CO2在煤中的渗透率变化规律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两者的渗透率随气体压力的变化规律都是由吸附膨胀、有效应力和Klinkenberg效应所控制。气体吸附作用越强或者煤体所受围压越大,渗透率越小。在温度的影响下,两者的渗透率随着瓦斯压力的增大都呈现出类似的分段特征,并且两者在稳态法测渗透率试验中达到渗流稳态所需时间都呈现出类Langmuir特征。对CH4和CO2来说,温度对渗流系统达到稳态所用时间的影响并不明显。(2)以含瓦斯煤和煤岩组合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常规三轴加载力学试验,结果表明,煤岩组合体的承载强度介于岩体与煤体之间。随着围压的增大或瓦斯压力的减小,三种试样的强度均增大。含瓦斯煤岩组合体发生破坏的区域主要出现在煤体部分。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会扩展到接触到的岩体部分,形成贯穿裂纹。含瓦斯煤及煤岩组合体强度特征均符合Mohr-Coulomb强度准则。煤岩体内裂纹的发生和扩展不仅影响着煤体以及煤岩组合体的宏观应力-应变特征,还决定了其渗透率演化特征。在低围压下,煤岩组合体声发射信号分布特征更类似于煤的连续分布特征。而在高围压下,煤岩组合体声发射信号分布特征更类似于岩石的脉冲分布特征。煤与泥岩组合体的累积计数和累计能量高于煤与砂岩组合体。(3)进行了含瓦斯煤与砂岩组合体定轴压卸围压、复合加卸载两种卸荷路径下的力学试验。研究发现,卸围压和复合加卸载使得组合体的粘聚力减小,内摩擦角增大,承载强度降低。Mohr-Coulomb强度准则仍然适用于卸荷应力路径下的含瓦斯煤岩组合体。在复合加卸载条件下,组合体中煤体部分更易发生变形破裂。煤岩体内裂纹的发生和扩展会受到瓦斯赋存条件、实际采动应力以及多重应力路径的综合影响。复合加卸载路径下声发射累积计数和累计能量最大,其次是卸围压,最后是常规三轴加载。(4)以含瓦斯煤岩组合体接触面处的受力分析为突破口,对含瓦斯煤岩组合体损伤破坏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含瓦斯煤岩组合体在变形破坏过程中,煤体和岩体部分在水平方向会产生不协调变形量,从而在各自的界面处产生了附加应力的作用,这是含瓦斯煤岩组合体的损伤破坏异常复杂的根本原因。在实际采矿过程中,煤岩组合体最主要的受力方式是:随着轴压的增加,接触面岩体的抗压强度减小但仍大于远离接触面煤体的抗压强度,接触面煤体的抗压强度增加但仍小于远离接触面岩体的抗压强度。建立了含瓦斯煤岩组合体影响下煤体的渗透率演化模型并利用实验室数据进行了验证。最后,建立了考虑组合体中煤体和岩体部分的损伤及煤的渗透率演化特征的煤岩组合体气固耦合模型。(5)进行了不同条件下受载含瓦斯煤岩组合体损伤及其煤中瓦斯渗流耦合致灾物理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突出-冲击耦合动力灾害发生后,煤层和顶板岩层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形破坏,灾害抛出的煤粉没有明显的分选性。瓦斯压力在暴露面向煤层深处急剧上升,在应力集中处达到最大,且高于煤层初始压力。与突出相比,突出-冲击耦合动力灾害更易在相对低的瓦斯压力、相对高的煤层强度以及较小的顶板煤层强度差的条件下发生,但这些条件不能达到冲击地压的发生条件。地应力和瓦斯压力越大,突出-冲击耦合动力灾害的强度就越大,带来的危害就越大。(6)建立了含瓦斯煤岩组合体失稳诱发复合动力灾变能量判据,揭示了含瓦斯煤岩组合体耦合失稳诱发复合动力灾害机制,并结合现场典型案例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验证。建议结合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技术对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进行实时精准预测,同时建议采用消除瓦斯内能和降低煤岩体弹性能两类措施并举的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一体化防治策略。
其他文献
五阳煤矿3号煤层具有瓦斯压力大、透气性系数低的特点,煤层瓦斯介于较难抽采与可以抽采之间,瓦斯预抽效果差。根据采动卸压增透原理,受煤层采动影响,一定范围内的煤岩体的渗透率和瓦斯抽采效果都将得到显著提升。为了提高五阳煤矿的瓦斯抽采效果,论文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相似模拟、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研究手段,对采动煤岩瓦斯渗流特性、本煤层瓦斯有效抽采区域、上邻近层瓦斯有效抽采区域及工作面煤与瓦斯
断层是煤矿采掘工程中常见的地质构造形态,也是目前我国煤矿深部开采过程中所面临的容易诱发地质灾害中最主要的开采地质条件之一。煤岩体中断层的存在会严重影响井下的正常回采作业,尤其是落差较大的断层时,会使得原有的井巷布置难以为继而不得不另行开拓,机电设备也不得不进行搬迁,在需要额外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情况下,还极大地拖慢了采掘进度。另一方面,煤层中断裂构造的存在也极容易造成局部的煤岩结构力学特性、瓦斯赋
煤炭开采会引起覆岩破断移动、应力重新分布、地下水及瓦斯沿裂隙场运移、地表沉陷等。目前我国矿山开采沉陷预测最常用的是概率积分法。但概率积分法对岩层移动的力学机理解释存在不足,对岩层内部的移动规律解释不明晰,没有将地表沉陷与工作面顶板破断运动建立起统一的联系。为了揭示采动覆岩破断移动机理,对采动岩层控制、瓦斯抽采、地下水运移和优化开采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采用相似模拟、力学分析、数值模拟和实测验证
切顶卸压自成巷开采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煤柱开采方法,其利用矿山压力和顶板岩石碎胀特性实现自动成巷。该方法形成的顺槽巷道一帮为实体煤帮,一帮为破碎岩石构成的碎石帮。由于碎石是典型的离散介质,抗变形能力和稳定性能差,易导致碎石帮发生轴向压缩大变形和侧向臌胀变形。本论文结合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等研究手段对碎石帮承载主体-破碎岩石轴向压实、蠕变力学特性和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碎石帮轴向承压变形宏
盐岩具有良好的蠕变特性,在其蠕变过程中由于晶界迁移使得渗透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这些特点使得盐岩被认为是长期地下能源储存和核废料封存的理想储库围岩材料。在工程应用中,对深部盐矿进行水溶开采形成地下空间,施工较为方便快捷,是国际上首选的能源储备方式。用作石油储备以及CO2封存的盐岩地下储库一般使用周期较长,特别是用来处置高放废物时,针对核元素半衰期长的特点,储库设计必须考虑长期力学行为。因此,着眼于深
我国草原区矿产资源储量巨大,在全球能源形势日趋紧张的背景下,草原矿产资源开发将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能源支撑。开采扰动指的是开采活动对生态自然状态造成的严重变化。开采扰动会直接影响地表的土壤、植被等,也会间接地影响到水资源、野生动物、生态系统、空气质量以及人类身体健康。然而,当前缺乏草原矿区开采扰动识别及其变化过程分析的研究,不能定量地获取开采扰动的位置和时间信息,且难以评估采后的复垦状况,不利
鉴于煤炭形成与开发利用过程中氮会转移到油气、粘土矿物和大气氮氧化物中,对煤中氮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控制机理展开研究不仅可以估算不同地区燃煤对大气氮氧化物的贡献率,还可以丰富和拓展煤地球化学以及氮同位素地球化学在油气领域应用的理论基础。本论文在选定可靠氮同位素测试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煤化学、煤岩学、煤地球化学数据,厘清了煤中氮同位素组成的控制机理,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对比研究发现,密封石英管燃烧法和优化参
针对国内大采高工作面普遍存在的煤壁片帮、漏顶、支架压垮等一系列围岩控制难题,论文选取了国内有代表性的10个不同赋存条件的大采高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现场观测、理论分析等手段,从围岩控制角度研究了大采高由于工作面长度、采高、煤层倾角、埋深、构造、煤岩物理力学性质等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各种尺度效应。论文形成如下认识:在采高尺度上,研究得出煤体强度随采高增加呈对数曲线下降趋势,进一步分
煤炭作为人类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性能源,由于环保、能源枯竭以及成本等因素开始逐步被多样化的能源结构所替代,但因其利用模式简单,仍占据我国一半以上的一次性能源消费比例。我国煤炭经历了“黄金十年”高速发展,随着整体经济转型和供给侧改革调整,其产量仍居高位。煤炭的规模化机械开采,给环境保护和治理带来一定压力,是煤炭作为低成本能源无法充分利用的重要原因。由于煤炭特殊的赋存条件,现有大规模开采工艺不可避免地
果树作为一种经济价值较高且功能较多的作物,是高效农业的典范。近些年来,许多地区的果园种植面积在逐步扩增,但由于果树的需水量较大,导致灌溉用水量急剧增多,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因此,精确地掌握果园蒸散信息,进而采取合理高效的灌溉策略对果园管理者及水资源规划者均至关重要。本论文以位于加利福尼亚州South San Joaquin Valley地区的杏仁果园和开心果果园为研究对象,采用Land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