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及人口老龄化,近年来患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及身体健康。肠道作为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在机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中存在着数量巨大的微生物,与人体的营养、免疫、代谢等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噬菌体是一种能够侵染细菌的病毒,其最大的特点是宿主特异性,可以在复杂的微生物环境中靶向侵染宿主菌而不会对其他菌群造成影响,相较于广谱的抗生素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大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及人口老龄化,近年来患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及身体健康。肠道作为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在机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中存在着数量巨大的微生物,与人体的营养、免疫、代谢等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噬菌体是一种能够侵染细菌的病毒,其最大的特点是宿主特异性,可以在复杂的微生物环境中靶向侵染宿主菌而不会对其他菌群造成影响,相较于广谱的抗生素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在环境中大量存在,作为模式菌株被广泛研究,但其在动物肠道中的生理功能并不明确,且当前缺少研究其在肠道原位功能的方法。本课题拟利用多种噬菌体,对小鼠肠道内大肠杆菌进行靶向性侵染,以来探究大肠杆菌在机体中发挥的生理功能。研究结果如下:(1)以小鼠肠道内大肠杆菌为宿主从污水中筛选出两株噬菌体Md1和Fc1,,其噬菌斑均为圆形,直径分别为7 mm和6 mm,最佳感染复数均为0.01,Md1的潜伏期为10 min,裂解期持续约90 min,Fc1的潜伏期为20 min,裂解期持续约60 min。Md1在100℃环境中20 min仍具有活性,121℃,20 min完全灭活,Fc1在大于60℃时效价急剧降低,90℃环境中20 min完全灭活。将噬菌体Md1、Fc1及实验室保存的T4和T7按1:1:1:1制备出效价为1012 PFU/m L混合噬菌体。(2)从小鼠肠道中分离出630株大肠杆菌,有585株菌能被一种或多种噬菌体侵染。而后对4种噬菌体均不敏感的45株菌进行16S测序鉴定,发现有5株菌不是大肠杆菌。因此625株大肠杆菌中有585株可以被4种噬菌体中的一种或多种侵染。对4种噬菌体进行了p H敏感性实验,发现这4种噬菌体均能耐受强酸,在p H为1时效价维持在10~6 PFU/m L以上。(3)对小鼠灌胃混合噬菌体,该组小鼠肠道内大肠杆菌的数量相较于对照组降低2-3个数量级,小鼠的血糖水平、体重以及体重增长量、平均耗氧量及基础代谢率均小于对照组。对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使用混合噬菌体灌胃,该组小鼠肠道内大肠杆菌数量相较于对照组降低1-2个数量级,但是血糖相较于造模后灭活噬菌体处理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对各组小鼠血清中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葡萄糖激酶(GCK)、丙酮酸激酶(PK)进行测定,混合噬菌体处理组小鼠的GLP-1水平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灭活噬菌体组小鼠的GCK水平高于另外两组并有显著性差异;健康对照组的PK水平高于造模混合噬菌体处理并有显著性差异,其他组别没有显示出显著性的差异。(4)噬菌体处理组小鼠Phocaeicola、Borkfalkia、Akkermansia、梭菌属(Fusobact erium)、Erysipelatoclostridium、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Kineothrix等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能量的生产与转换、翻译后修饰,蛋白质转换、辅酶的运输和代谢、核苷酸的运输和代谢、脂质的运输和代谢功能上高于噬菌体处理组组(p<0.05)。对照组和噬菌体处理组间糖苷水解酶、糖基转移酶多糖裂解酶、碳水化合物脂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ipath通路看到噬菌体处理组在脂肪酸代谢、氨基酸合成等路径是其特有的。代谢组学分析得到噬菌体处理组小鼠的L-精氨酸、多巴醌、黄豆黄素、鹰嘴豆芽素A、副黄嘌呤、LPC(18:1)、Lyso PC(P-18:0)、维生素D3、花生四烯酸、20-羟基白三烯E4、7,10,13,16,19-二十二碳五烯酸、Lyso PC(18:0)、Lyso PC(P-18:1(9Z))和苦杏仁苷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亚麻酸代谢、N-多糖的生物合成、胆碱代谢等代谢通路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其他文献
一般认为,2/3肝切除(partial hepatectomy,PH)诱导的大鼠肝再生(liver regeneration,LR)分为启动(PH后0~6 h)、进展(PH后6~72 h)和终止(PH后72~168 h)三个阶段。其中,炎症反应是LR启动阶段的关键事件之一,相关炎症因子通过调控炎症稳态把炎症反应维持在既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又不引起更严重损伤的合理范围内。研究表明,肝脏再生受包括circ
地面通信系统常常由于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年久失修等多种因素,影响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另外地面通信系统的移动性与灵活性较差,在一些突发事件到来时,不能做到快速有效的部署,所以不能满足应急通信的要求。随着第五代(5G)移动通信技术的到来,卫星通信和无人机(UAV)通信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卫星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广、机动性与灵活性高等特点,但通信过程中,可能会存在障碍物遮挡,容易出现通信盲区、传输时
氟代核苷类药物在抗癌和抗病毒治疗中的显著优势已得到普遍认可,因此,对核苷类化合物的氟修饰已成为氟化学的研究热点。但化学氟修饰步骤繁琐、条件苛刻,开发环境友好、反应温和的生物酶法催化转化更具理论和应用价值。目前发现的能转化天然含氟代谢产物的菌株仅有六株,且已报导的氟化酶存在催化效率低、催化反应单一等问题,本文尝试从含氟环境中筛选含氟化酶的菌株、合成已知氟化酶基因构建工程菌的方式进行5-氟脱氧腺苷的合
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TCS)由组氨酸激酶和响应调节子组成,是细菌感知并适应外界环境刺激的重要机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它含有15个完整的TCSs和1个孤对响应调节子。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发现VirSR这对TCS中的组氨酸激酶VirS缺失胞外感应域,需要ATP结合盒(ATP-binding cas
随着雷达系统的不断完善,为了更好的提高雷达的探测精度,对电磁波传输介质进行研究,发现地球表面尤其会出现大气波导现象,尤其海上蒸发波导出现概率极高。在大气波导情形下,电磁波在类似于金属波导的大气波导中反射前进,改变原本的射线轨迹。不仅如此,空气中气体分子等粒子也会造成电磁波的衰减,最终导致雷达对目标的位置、速度等信息计算错误。基于上述原因,迫切需要了解大气的参数信息,才能对电磁波传播轨迹进行预判,进
本文对蒸发波导参数模型进行建立,利用海杂波的回波特性和丰富的信息量(海面波浪高度、掠射角、海表环境、风速、雷达频率、天线极化方式等信息参数),建立雷达海杂波估计模型。鉴于GIT模型是使用最广泛的一个模型,计算数值精确,本文选择用GIT模型进行对散射系数的求解。标准环境下的大气传播损耗随高度线性变化,不会出现在波导管中曲折传播的现象,而是保持传播角度不变,进行远离地面传播;波导环境下,电磁波的能量减
电阻抗层析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EIT)是一种基于边界测量电压数据以重构物体电导率分布的成像技术。因其具有非侵入性、便携性、响应速度快、无辐射、成本低等显著优势,在工业监测和医学成像领域受到了科研工作者地广泛关注。然而,空间分辨率低的缺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EIT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总变差(Total Variation,TV)正则化
由于电磁波在大气环境中传播时受到大气介质的影响,会对电磁波产生反射、折射、散射和吸收等影响,在陷获折射条件下会形成大气波导传播。在该环境中电磁波的衰减较小,可以克服地球曲率影响,实现超视距探测和传输。针对低空雷达探测性能受到大气波导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可利用大气波导实现雷达超视距探测,另一方面,对大气波导带来的雷达电磁盲区,可对其特性与补盲策略。如何利用大气波导是雷达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其首要问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设备的信息泄漏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信息泄漏防护成为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常见电磁信息泄漏的方式有辐射泄漏和传导泄漏,本文根据传输线传导电磁能量或信号会造成电子信息设备的电磁信息泄漏的现象,提出了基于微带滤波器防止传输线传导电磁信息泄漏的方法。首先对滤波器的设计理论和性能参数进行了简要总结;其次分析了电子信息设备的传输线信
传感监测技术是当下信息产业支柱的高新技术之一,其发展程度关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判定。光纤传感技术随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成熟,以其优良的性能在工业生产和安全监测等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其中光纤激光传感系统以其传感激光信号线宽窄,传感单元体积小、耐腐蚀、灵活性高以及抗电磁干扰等特点,在融合信息采集与传输的长距离传感网络的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对传感信号解调时,现有的光域信号解调方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