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偶然性到偶在——论邓斯·司各脱的偶在论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24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希腊哲学中,实体的非必然属性被称为偶然性,主要从认识论和范畴论的角度规定其含义;在基督教神学中,神学家逐渐改造了这个概念,将其重新阐释为存在的方式,称之为偶在。从偶然性到偶在的变化发生于亚里士多德哲学与基督教神学产生碰撞的历史时刻,其中的关键人物,或者说完成了这个次转变的正是约翰·邓斯·司各脱(Johannes Duns Scotus)。   从偶然性到偶在的变化有两层意思,其一是对偶在的理解由认识论层面转变为存在论层面;其二是自由概念成为理解偶在概念的关键。第一个方面,从偶然性到偶在的变化体现了人类对自己的理性的限度有所认识,原因(causa)不再被预设为人类理性一定能够知道和了解的,并且这个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标明了基督教思想家对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初步反思,不再以人类的认识尺度作为对世界判断的标准,终极的和超越的价值开始取代人类的标准。第二方面,这个关键变化标志着传统上以理性为最高标准和依归的古希腊哲学思想得到一定程度的修正。知与行之间的割裂关系为人们所重视并且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意志(voluntas)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与理性同等高度,主体性、个体责任等概念才有了栖身之所。   毫无疑问的是,这个变化以及相应的反思均建基于基督教教义。司各脱的思考既是从维护教义出发,又是终于维护传统教义,构成清晰的思考语境。所以,我们既不可能也不应该脱离基督教教义来进入司各脱的相关思想。上帝在基督教信仰中被接受为永恒、无限、全能之神,这正是激发司各脱展开对偶然性的批判,并最终形成他自己独特的偶在论思想的原因。   司各脱的思考开始于这个问题:全知的上帝是否能够无误地知道未来之事?因为在希腊哲学那里未来之事被认为是不可知的,而这一点对于基督教的上帝观无疑是一个挑战。在司各脱看来,问题的症结出在偶在这个术语的范畴论阐释上,于是他通过把偶在重新阐释为存在的方式成功地化解了上述冲突。   但是,司各脱的偶在论并没有被后世的基督徒思想家全盘接受,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哲学重新回归理智主义的路线,这导致偶在概念的阐释再次倾向于古希腊的传统,近代哲人在自由问题上的认识也同样与中世纪思想渐行渐远。因此,在今天重新思考司各脱的偶在论对于我们来讲是有意义的,撇去哲学与神学冲突的宏大背景不谈,仅仅是偶在与自由的内在关系就足以让我们认真对待司各脱的偶在论思想。   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探讨偶在问题的意义;第二章介绍和评述司各脱的偶在论;第三章以莱布尼茨为例,比较司各脱的偶在论与近代理智主义在这个主题上的差异。   在第一章,为了清晰地说明偶在问题的意义,我分三节探讨了偶在问题的源头、偶在与自由的关系以及基督教视野下的偶在问题。偶在问题的源头主要分析偶在这个概念的由来及其规定;偶在与自由的关系一节则指明了自由概念与偶在概念之间的密切关联;而在基督教视野下的偶在问题这个节我着重分析了偶在问题在面对基督教教义时出现的新内涵。   第二章是全文的关键环节,共分两节,在第一节我依照司各脱的思路,把偶在在认识论层面上遇到的问题划分为五个子问题,并附上同时期经院神学家的解决方案;然后,给出“共时偶在”的概念并对前述问题一一加以回应,证明“共时偶在”的合理性。第二节阐述共时偶在论对于自由问题的处理,指出上帝的自由既不在神圣理智的管辖之下,更不在人类理智的可理解范围之内;而人类自由同样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理性认识之间没有直接关联。   第三章分析《神义论》一书就偶在问题和自由问题所做的思考,指出莱布尼茨在其中对司各脱思想的批评并不成立。依据共时偶在论,冷漠性(indifference,或译中立性)所表示的是神圣意志相对于神圣理智所具有的独立性,也就是上帝的自由具有非道德性。而莱布尼茨的前定和谐说通过把自由道德化,使上帝的意志居于理性之下,这样的观点实际上勾销了偶在的存在论性质,使其重新返回到亚里士多德哲学的阐释框架当中,而这恰恰是与基督教神学存在论相悖的。
其他文献
本文对《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的基督教思想观念作了专门的研究,主要研究《东西洋考》中体现其传教宗旨的两大方面:直接传教和运用对其他文化或宗教的批判来实现对基督教思
学位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温饱问题,而小麦种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小麦单产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小麦
《美国“竞争”法》于2007年8月9日由美国总统布什正式签署生效。它是美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由两党联立通过的法案。它在国会中以绝对优势通过,表明增加基础研究经费,强化科学、
学位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要求确立医患双方的互主体性,这是保证医疗效果,维护病人健康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已经极大的改变了人们对健康的认同,追求优质医疗资源和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并且在就医过程中充分体现医患双方的平等性和主体利益,成为构建新型医患关系的必然要求。在就医过程中充分凸显医患之间的互主体性,成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终极目标。本文选择从互主体性的视角
  在关于如何应对现代性的挑战、实现儒家文化与现代民主政道融合的问题上,现代新儒家沿着孟王理路所展开的探索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无法从“内圣”开出人权和制度化的“外王”
1.1.4渐开形线阵列渐开线形阵列是一种可以预测的恒定指向阵列,虽然此形阵列由上至下声能布局并不均匀,但在远、近声场覆盖的过渡却十分平滑,充分利用了声波在大气中的衰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