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聚氨酯的合成及其在SF/PP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6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合成两种液晶聚氨酯BPLCP和BLCP作为SF/PP复合材料的改性剂。先以4,4′-联苯二酚和氯乙醇为原料合成4,4′-二(β-羟乙氧基)联苯(BP2),后以BP2、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及乙二醇为原料合成2,4-羟乙氧基-对二(2-羟乙氧基)联苯基二异氰酸二胺酯(BPLCP);以4,4′-联苯二酚和氯己醇为原料合成4,4′-二(β-羟己氧基)联苯(BP6),并以BP6与TDI合成2,4-对二(6-羟己氧基)联苯基二异氰酸二胺酯(BLCP)。采用FT-IR、DSC、TGA、POM、WAXD等手段分别对BPLCP及BLCP进行表征。  以碱处理的剑麻粉及聚丙烯为原料,以所合成的两种液晶聚氨酯为改性剂,通过熔融共混和模压成型的方法制备SF/PP木塑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两种液晶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及其对SF/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DSC、TGA、DMA、WAXD、SEM等测试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  主要结果如下:  1、FT-IR表征证明合成了两种液晶聚氨酯。POM表征表明,所合成的两种液晶聚氨酯都是典型的向列型热致性液晶。TGA分析表明,所合成的两种液晶聚氨酯热分解温度达到了200℃。DSC分析表明,两种液晶聚氨酯有较宽的液晶态温度区间。  2、剑麻粉质量分数为20%~30%,其复合材料性能较好。剑麻粉质量分数为20%,复合材料冲击强度最大为25.8KJ·m-2,弯曲强度最大为30.4MPa;剑麻质量分数为30%,复合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较大。随着剑麻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密度变大,熔融指数、硬度降低。  3、液晶聚氨酯BPLCP加入量为剑麻质量的1%~2%,复合材料综合性能较好,改性后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最大为4.58KJ·m-2,弯曲强度最大为47.85MPa,分别比空白样提高了5%和20.7%;TGA分析表明,加入BPLCP,复合材料的分解温度、分解残余量值变大;DSC分析表明,BPLCP能使复合材料中PP相的结晶度上升,而结晶速率下降;SEM分析表明,BPLCP能明显改善复合材料中物料间的粘结性;DMA分析表明,BPLCP的加入量为剑麻质量的2%,其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最高,损耗模量所对应的峰值温度移向高温;WAXD分析表明,BPLCP的加入对PP的晶型结构影响不大,PP相仍为α晶型。  4、BLCP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其加入量为剑麻质量的3%,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最大,为8.46KJ·m-2,比空白样提高了30%;BLCP加入量为2%,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最大,为39.74MPa,比空白样提高了4.2%;TGA分析表明,BLCP能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DSC分析表明,BPLCP能使复合材料中PP相的结晶度上升;DMA分析表明,BLCP的加入量为剑麻质量的2%,能改善复合材料的动态热力学性能;BLCP对复合材料中PP的晶型结构影响不大。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不仅在经济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在生活文化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广电事业的高速发展。就我国目前广电事业的发展来说,所需求的优秀人才也
结构清晰而规整的含胺基共轭聚合物分子刷,既可以赋予材料良好的水溶性、稳定的荧光特性,同时又为材料提供了良好的可修饰性,特别是在靶向修饰领域具有独特的魅力。然而伯胺
在座的新闻记者和新闻机构,都在担心一个事情,如果企业把自己的自媒体越做越大的话,会不会对现在的专业新闻机构产生比较大的冲击?胡百精:很多场合讨论过,当每个企业都开始建
内画以鼻烟壶为载体,透过小巧精致的壶体,将瑰丽多彩的中国绘画艺术展现的淋漓尽致。冀派内画是“京、冀、鲁、粤”四大内画流派中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派系,其内画艺术立意
本文以硝酸铝,硝酸铈和硝酸钇为原料,碳酸氢铵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Ce:YAG粉体,研究了滴定速率和金属硝酸盐浓度对共沉淀法制备Ce:YAG粉体的影响。采用共沉淀法制备YA
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1月24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书记尉健行出席大会。这次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是经过逐级
学位
水溶性共轭聚合物分子刷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光学稳定性以及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和化学传感领域得到深入地研究,阴离子型的聚合物分子刷进入细胞膜有一定的困难,而阳离子型聚合物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benzyl glueosinolate(BG) in the pulp and the seed and investigate the anti-cuncer activity of its hydrolysis product in 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