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衣食足,仓禀实,天下安,这是亘古不变的社会规律。粮食是农业的基础性问题,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有利于稳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稻谷是我国主要的口粮品种,保障稻谷生产的安全,对于确保我国口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粮食总产量62144万吨,同比增长2.4%,实现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十二连增”。在粮食总产量增长的拉动下,稻谷产量也从2004年的17909万吨,增加至2014年的20643万吨。虽然短期内稻谷总产量实现连续增长,但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稻谷的生产面临着诸多的挑战,长远来看,不会一直保持线性增长的趋势。本研究在对相关文献和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首先对我国稻谷生产的格局变迁进行描述,然后结合数据图表,从资源禀赋与要素流动和生产积极性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稻谷生产面临的挑战及原因,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稻谷生产格局变迁的讨论中,得出以下特征:生产形势呈现出产量增加、面积减少、单产增加的变动;区域结构“北增南减,中增西平”;品种结构的变化是中稻产量和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早稻和晚稻生产出现萎缩。在耕地资源短缺的背景下,稻谷种植面积的减少,不利于稻谷生产的安全;稻谷生产区域向北方集中,然而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的分布与稻谷生产空间不匹配,给稻谷的生产带来很大的限制;中稻生产的发展和早晚稻生产的萎缩,说明双季稻改种单季稻的现象十分普遍,农民的种植行为需要长时间才能形成,长期复种指数的下降,使我国稻谷生产面临着严重威胁。本研究分两个视角讨论了我国稻谷生产安全所面临的挑战及原因。第一,从资源禀赋与要素流动来看,我国稻谷的生产面临着耕地、水资源的双重约束。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保有量不断下降,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导致耕地质量下降。水资源不仅总量不足,还存在区域分布不均的问题。水稻的种植不仅需要占用大量的耕地、水资源,还需要劳动力的持续投入。然而农村劳动力和耕地都面临着向非农产业转移的现状。耕地非农化是目前造成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青壮年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比重最大,这不仅使我国农村劳动力存在数量上的不足,还面临着结构性的短缺,严重制约了稻谷的生产发展。第二,从农户生产积极性来看,稻谷的生产成本快速攀升,近年来净利润显著下降。平原地区可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实现规模经济,但山地丘陵地区的稻谷生产处于劣势的地位。我国对稻谷实现最低收购价保护,国内市场价格显著高于国际,然而一旦国家按照市场价格对稻谷进行收购,粮价将会大幅下跌,严重打击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导致稻谷种植面积和产量的缩水,威胁粮食安全。最后,针对提出的问题,笔者从严格落实耕地和水资源保护制度;完善耕地流转机制,促进稻谷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因地制宜,促进农业机械化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保护种粮农民的收益四个方面对如何保护我国稻谷生产的安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