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深部岩层劈裂注浆扩散机理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236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浆加固堵漏已成为煤矿建设工程中封堵地下水和软岩治理的关键施工技术。但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深部岩层注浆需同时应对高地压、高水压、微裂隙连通性差、孔隙结构复杂等特征,现有的注浆理论、工艺和材料均难以适应,严重威胁深部资源的安全开采。为此,本文采用注浆材料物理性能试验、理论分析、模型实验、数值模拟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围绕煤矿深部岩层劈裂注浆扩散机理问题,系统开展深部岩层起裂-扩展机制、深部岩层劈裂注浆扩展规律等研究,对解决现有注浆理论与技术无法满足深部岩层注浆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开展了水泥浆液、水泥-水玻璃浆液、水玻璃-聚氨酯注浆材料的流变性、固结体力学特性和微观特征的实验研究。分析发现,水玻璃-聚氨酯注浆材料的速凝性、早强性及微观结构稳定性均优于其余两种注浆材料,分别获得了其黏度流变方程,为后续劈裂扩散理论分析提供试验依据。(2)建立了煤矿深部岩层劈裂注浆起裂模型,获得了不同应力状态下裸孔段的起裂压力及起裂方向;分别构建了考虑裂缝几何形态及浆液的黏度时变特性的纵向和横向劈裂扩展数学模型;以裂隙尖端处应力强度因子KI等于断裂韧性KIC作为劈裂判别条件,提出了考虑浆液黏度流变性的深部岩层劈裂扩散方程。研究发现,被注岩体弹性模量、埋深和侧压力系数越大,劈裂注浆所遇到阻力越高,裂缝越难以扩展;注浆初期,浆液塑性黏度较低,注浆压力及注浆速率是浆液劈裂扩散范围的主控因素,当浆液黏度达到一定值后,黏度成为浆液扩散范围的主控因素。(3)研发了耐高压三维模拟试验平台,通过最大轴压8 MPa、最大围压5 MPa注浆试验研究,阐明了煤矿深部岩层在不同应力环境下起裂、扩散机制。试验表明,起裂压力与岩石强度、围压均呈正相关,且对围压的敏感程度远高于轴压;通过试验与理论对比分析,获得了封闭裸孔段内浆压致裂抗拉强度与试样单轴抗拉强度比值(2.5~3.0),据此修正了裸孔段起裂压力的理论值。(4)基于ABAQUS/Standard模块,采用Fortran语言编写内嵌子程序,定义浆液的黏度时变性,通过预制Cohesive单元模拟裂缝扩张,构建了黏度时变性浆液单裂隙劈裂扩散数值计算模型;并基于Monte-Carlo模拟法,通过嵌入MATLAB随机裂隙生成代码生成随机裂隙网络,实现了对裂隙发育岩层的模拟;通过POLARIS_Insert Coh Elem插件进行Cohesive粘结单元的全局嵌入,实现了对软弱岩层的模拟。最终形成了流变性浆液裂隙发育和软弱2种不同岩层随机裂隙劈裂扩散数值分析方法,并得到起裂-扩展理论解析解验证。(5)揭示了煤矿深部岩层不同地应力、岩性、注浆材料、注浆参数等因素对注浆压裂与扩散的影响机理。综合分析表明:被注岩层起劈压力与浆液黏度、注浆速率、岩层渗透率等因素无关,主要受地层深度(应力状态)与岩石抗拉强度影响,注浆速率、岩层渗透率与浆液扩散半径成正比,浆液黏度对浆液扩散有抑制作用;500 m以深被注岩层渗透率和抗拉强度对注浆压力的影响逐渐减小,地应力则成为导致注浆压力升高的主因。(6)以顾桥矿东区-1000 m车场巷道软岩底鼓注浆治理为工程背景,选用水玻璃/聚氨酯化学浆液,应用取得研究成果确定注浆参数,提出注浆初期高压、大流量(30 L/min),以启裂、扩展注浆通道,其后减少流量(15 L/min)的注浆方法。其后,采用瞬变电磁法及震电磁三场法注浆效果检验表明,其注浆扩散半径、岩层的密实度均达到设计要求,巷道底鼓得到有效抑制,达到了预期治理效果,从而验证了研究成果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及现代光学系统性能的不断突破,对光学材料双折射的实时在线测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光纤中具有丰富的双折射变化,其双折射测量对提高光纤系统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激光频率分裂双折射测量技术可对多种双折射以及其他外部参数进行测量。传统的激光频率分裂双折射测量技术多基于氦氖激光器,对待测对象透射率有极高要求,限制了可测的样品范围;且难于与光纤等波导系统进行耦合。本论文针对基于光纤激光频率分
大规模MIMO(Massive Multi-Input Multi-Output,Massive MIMO)系统通过在基站部署数以百计的天线,可以显著地改善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及其可靠性,为更多用户或设备提供优质的通信服务。然而,通信系统中庞大的天线阵列导致了预编码算法具有极高的运算复杂度,从而影响通信系统的传输效率。而且,传统预编码算法要求系统的每根天线都对应一条射频链路,这将导致部署大规模M
钨材料被认为是优秀的核聚变发生装置中的面向等离子体材料。但是,由于钨的脆性和低韧性,导致其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快速断裂失效,这极大限制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钛箔和钽箔作为增韧层,利用放电等离子体连接技术设计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的钨层状复合材料。通过研究层状复合材料中的元素扩散行为、微观组织和界面结构特点,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形成机理及其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复
洪涝数值模型是当前城市内涝风险分析和预报预警的主要技术手段,然而数值模型的计算速度较慢,难以满足日常防汛应急的需求。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训练样本及标注数据较少的城市积水内涝快速预测中,是个重点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具有良好计算精度数值模型与具有较高计算效率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快速预测城市内涝风险的新方法。本方法以城市洪涝模型的模拟结果作为数据驱动,构建
随着通信和信息领域的快速发展,高速、大容量、高数据信息传输已成为必然趋势。然而,现有的通信技术还不能满足这些要求。近年来,人们提出了一种携带轨道角动量(OAM)的涡旋光束,由于它具有正交特性,因此可以用于提高通信容量和信息数据率。但基于OAM的自由空间光(FSO)通信链路传输面临着大气湍流(AT)这一严峻挑战,因为它会引入多模态串扰,从而降低了通信系统的性能。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些解决方案,用来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个性化人机交互需求的不断增强,情感计算在人机交互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传统的人机交互,主要通过键盘、鼠标、屏幕等方式进行,只追求便利和准确,无法理解和适应人的情感或心境。而人们的感受对决策有直接影响,情感能力对于计算机与人的自然交往至关重要,所以情感计算具有重要意义。视频数据的骤增为情感计算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数据驱动的视频情感计算,主要是通过移动互联网采集海量的数
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催生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的变革升级。一方面,无线信号传输质量主要依赖其物理信道特性,建立对通信环境准确抽象的信道模型是无线通信系统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信道模型在精确性、复杂性和移植性方面各擅胜场,且大都面向传统蜂窝网络,缺乏对多元化散射场景特征准确表征的有效手段,对移动物联网场景中物-物无线通信信道兼容性弱。另一方面,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th g
在软土及厚覆盖层地区建设悬索桥时锚碇基础的设计施工是一个重大的工程难题,引起了工程技术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解决传统重力式锚碇体积巨大、造价高、施工困难等难题,安徽省高速公路总公司提出了根式锚碇这一新型锚碇基础型式,并于池州秋浦河大桥展开工程应用。根式锚碇由大直径根式空心桩及轻型承台组成,依靠大直径根式空心桩的竖向承载能力和水平承载能力抵抗上部结构传来的主缆荷载。然而,作为一种新型锚碇基础型式,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统通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部署多个天线阵列,可以显著地提升信道容量和传输速率,被认为是未来无线通信的关键使能技术之一。然而,在MIMO系统中,随着基站端天线数目的增加,导致产生大量的未知信道参数和巨大的导频开销,使得无线信道估计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难题。因此,研究MIMO系统的信道估计技术,对未来无线通信技术的
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道路行驶车辆在以移动数据互通为基础的车联网环境下,实现车辆与车辆之间、车辆与路边基础设施之间、车辆与各类服务器之间便捷、准确的信息交换,成为保障行车安全,提升交通效率以及提供通信娱乐等服务的基础条件。其中,以最能反映车辆移动特性的车间通信为代表,与其相关的性能与技术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车辆间通信的主要技术之一,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