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纸电容式套管温度场计算与极板端部介质老化机理的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e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纸电容式套管作为变压器的重要配件,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变压器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套管的温度分布与热点是决定其运行状态的重要因素,对套管的温度场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由于结构的特殊性,套管电容芯子极板端部的介质不可避免会发生老化,对极板端部介质老化的机理尚缺乏研究。因此本文对于油纸电容式套管运行时的温度场和电容芯子极板端部介质老化机理行仿真研究,分析不同因素对套管温度的影响,获取极板端部介质老化的规律,对于油纸电容式套管的优化设计,提高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20k V油纸电容式套管为研究对象,首先在有限元软件中建立了套管的物理模型,在网格划分时考虑传热原理与电场计算的准确性,对重点关注部位进行网格加密并进行精度验证以选择最优的网格划分设置,在电场中计算套管介质损耗,在涡流场中计算载流导体上产生的电阻损耗以及在法兰上由于电磁感应产生的涡流损耗,将所求损耗作为热源加载到温度场中,考虑温度与介质损耗因数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了一种温度场的迭代算法,计算得到了套管的温度分布以及热点的温度和位置。在求解套管温度场的基础之上,本文研究不同因素对套管温度场的影响。研究涡流场中不同部位的发热量与电流的关系,拟合了热点与电流的关系式并进行仿真验证。研究导杆上最大温差与介质损耗因数的关系,提出对于电压等级较高的交流套管,在计算中需要考虑介质损耗。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铝箔的轴向传热对温度分布的影响,选取通过最大温差点的路径对比分析说明铝箔轴向传热对电容芯子温度分布影响较大。研究不同对热换流系数的影响,说明对内部热点的影响较小,对暴露在外部环境中的导杆温度影响较大。最后针对套管电容芯子极板端部介质老化问题,引入“介质临界老化场强”的概念并给出计算流程,根据计算流程采用仿真分析的方法解释了套管内部难以用试验观察的极板端部介质老化发展的过程。以套管在额定条件和最大工作电压下能够稳定运行作为判据,进行油浸纸临界老化场强的探寻,最终确定以7k V/mm作为临界老化场强。基于临界老化场强的设定计算过电压和升高电压对极板端部介质老化发展的影响,并根据仿真结果总结了被击穿的套管电容芯子极板端部介质老化发展的规律。考虑场强增加对温度的影响计算了套管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下的温度分布并给出结论。
其他文献
多种生理及病理因素均会对心脏产生影响,使心脏做功增加而表现出心肌肥厚的特征,即心脏重量增加和心脏体积变大,这不仅会出现心肌细胞肥大,而且会有心脏间质的改变。心肌肥厚是心脏衰竭的主要预测指标,但也可能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目前针对心肌肥厚的有效治疗或干预措施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心肌肥厚的病理机制。NOX5是吞噬细胞NADPH氧化酶gp91phox亚基的一种同源物,属于NOX家
2009年6月投入运行的楚穗直流输电线路,是由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世界上第一条±800k V直流输电线路,它西起云南,东至广东,是连接整个南方电网电力传输的一条主干线路,也一直是南方电网的头号风险线路。楚穗直流输电线路具有运行电压高、输送容量大、输电线路跨度大、穿越地形复杂、绝缘子使用量巨大等特点,其既有很高输电地位,又具有很高巡线难度,输电线路绝缘子运行状态的好坏对输电系统影响巨大。楚穗直流自投运
气体绝缘母线多采用插接式触头来实现不同间隔的导体连接。气体绝缘母线触头一般工作在大电流、非空气介质环境下,在日负荷电流变化和环境温度变化产生的循环载荷作用下触点存在摩擦磨损过程,所造成的接触电阻增大和接触温升使触头成为设备运行中的薄弱环节。由于触头接触失效所导致的气体绝缘母线过热性故障时有发生,严重危及设备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论文针对非空气介质下气体绝缘母线触头电接触失效过程和失效机理,通过
为消纳更多分布式电源并网促进终端电能低碳化,同时通过更灵活的控制手段保证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传统配电网已向主动配电网进行了过渡。随着储能技术的配合发展以及需求侧响应使更多负荷成为可利用资源,主动配电网需要统筹考虑源层、网层以及荷层的更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在规划时要考虑的决策变量范围更广、类型更多、规划目标更具多样性。另一方面,在逐步放开竞争的电力市场中,存在越来越多的独立主体,例如分布式电
目的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多种mi RNA,其中包括mi R-445-3p、mi R-331-3p等,通过参与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转移及耐药等多种恶性生物学行为从而介导胰腺癌的发生发展。mi RNA参与胰腺癌的恶性进程在体内外水平获得证实,然而仍然存在许多已知或未知的mi RNA可能单独或者协同参与其中。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工作,通过mi RNA微阵列芯片结果,筛选在胰腺癌(Pancreatic
无人地面车辆(Unmanned Ground Vehicle)是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产物,推动相关技术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自主导航(navigation)是UGV的基本必备能力,是有效完成任何高级任务的前提。具体而言,个体UGV系统首先需要能在环境已知约束条件相对固定的静态环境中自主导航,例如行星探索、地理遥感测绘;然后,在城区等复杂环境更需要UGV在面临未知运动障碍物时具备动态场景中自主导航的
有机磷酸酯由于应用广泛而不断扩散于环境中,因危害人类健康而有必要对其进行检测。由于有机磷酸酯性质差异大,且在环境介质中含量低、干扰多,商品化的固相微萃取涂层难以在满足检测灵敏度的条件下,同时萃取极性差别大的有机磷酸酯。为解决以上问题,本论文以氧化石墨烯(GO)为基底,分别以强极性的磷酸三甲酯(TMP),中等极性的三(2-氯乙基)磷酸酯(TCEP)和较弱极性的磷酸三苯酯(TPhP)为模板分子,丙烯酰
人与人之间的影响关系形成了以人为节点的复杂传播网络,传播着包括信息、观点乃至病原体等各式各样的传播内容。传播网络推断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准确地了解这些传播网络和相关传播过程,从而更好地预测、促进或者阻止未来的传播事件。现有的绝大多数传播网络推断算法需要节点确切的感染时间信息作为输入数据。然而,在众多真实世界的传播过程中,确切的感染时间信息往往是缺失的,从而导致现有方法的可用性受到较大的限制。为此
目的:乳腺癌作为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导致女性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我国女性的身心健康。已有研究证实,II型糖尿病是罹患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同时合并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较血糖正常者有着更高的组织学分级及更差的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二甲双胍作为治疗II型糖尿病的一线药,不仅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还具有抑制乳腺癌并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提示二甲双胍的抗癌作用可能与其调控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危及着大家的信息安全。在保护网络信息的研究中,传统方法是对信息进行加密。然而由于加密数据格式杂乱,异于普通数据,容易引起敌手的猜疑。当下,信息隐藏作为信息安全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业内广受欢迎。与加密技术不同的是,加密仅仅隐藏了信息的内容,而信息隐藏在隐藏了信息的内容的同时还隐藏了信息的存在,利用了载体的冗余空间进行隐蔽。隐蔽信道作为信息隐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