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材料的超高温稳定性研究

来源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cs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材料的高温性能优良,在惰性环境下可耐2500℃以上的高温,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超高温材料。目前,对碳材料超高温稳定性关注的重点在高温高压下石墨-金刚石的转化,缺少对常压、低压环境下不同种类碳材料相变的超高温稳定性研究。为了深入研究并阐明碳材料超高温稳定性能和结构的演变规律,本文选取不同种类的碳材料,研究其在不同高温环境下的质量损失、形貌和结构,从而探索碳材料的超高温服役极限,丰富发展碳材料高温领域的科学知识,获得碳材料超高温性能的影响因素。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高温处理前后碳材料的表面形貌和微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高温对碳材料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材料经过真空环境下超高温热处理后有结构不稳定区域的升华分解、缺陷(如孔隙、碳质碎片等)增多、尺寸减小、发生在表面和存在逆过程等特点。不同碳材料的结构特征不同,形貌变化的形式和开始变化的温度点不同。通过X射线衍射(XRD)研究碳材料微晶结构的变化,发现原始碳材料经过超高温处理后碳层间距变小、微晶尺寸变大。经过高温处理后再次进行高温处理,随着处理温度升高,碳微晶碳层间距逐渐变大,微晶尺寸变小,原有相对完美的稳定结构会受到破坏。由高温原位XRD可知,在高温状态下碳微晶会同时发生晶格膨胀、石墨化和碳层生长。对于原始碳材料,在低温区以晶格膨胀为主,表现为碳层间距变大、堆砌厚度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石墨化和碳层生长逐渐发挥作用。经过3000℃处理的碳材料在高温下d002值持续增加、Lc值持续波动减小,降至室温后与初始状态相比d002会增加,Lc会减小。通过测试不同结构碳材料在不同温度、环境压力、保温时间下的失重行为,分析不同结构碳材料的超高温稳定性规律的异同,发现碳材料的失重率随着温度的升高、环境压力的降低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不同碳材料的失重率大小和随外界条件的变化快慢不同。对于已进行过高温处理的碳材料,真空条件下温度高于2500℃时,失重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迅速增加;环境压力低于4000 Pa(2850℃)时,失重率随压力的变化愈发明显。此外,微晶结构整齐、石墨化程度高的碳材料在超高温下的稳定性更佳。比表面积大的碳材料总体的失重率较大,但单位面积的质量损失速率较小。孔隙的尺寸会对碳材料的失重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孔径的增加,单位面积的质量损失先增加后迅速减小。
其他文献
本文以《马桥词典》文本为个案,探析了当代小说语言口语化的特征及成因
从<诗经>里唯一的禽言诗<豳风&#183;鸱鸮>到汉代的寓言诗赋具有这样一些共同点:从精神上看,这些寓言诗大多描写了人生的悲惨遭际;从作者的身份上看,大多属于"士"这一阶层;从
目的: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Ⅰ-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是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合成的血清标志物,在转化为成熟胶原蛋白的过程中,这些前胶原被裂解,末端前肽被释放
为了解乐安江水化学和水体浮游细菌群落特征,探讨水化学和空间距离对浮游细菌群落的影响,本次研究分别于枯水期(2016年12月)和丰水期(2017年7月)对乐安江15个采样点表层水样进行采集。检测了水体Na+、K+、Mg2+、Ca2+、Cl-、SO_42-、HCO_3-、NO_3--N、NH_4+-N、TP、TOC、Cu、Zn等水化学指标,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确定水体浮游细菌群落特征,基于Bray-Cu
随着我国中西部山区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隧道不断增加,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不良地质问题也越来越多。隧道在开挖施工与运营过程中常常出现拱顶不均匀沉降、初衬开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我国有
建立了硫氰酸铵和硫脲混合物中硫氰酸胺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滴定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组合,先通过滴定法获得硫氰酸胺和硫脲的总量,然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其中硫脲的含量,再
为了实现高铁隧道环境下LTE网络的良好覆盖,在隧道内搭建了模拟用户真实使用场景的验证环境。通过现场测试数据分析,验证了铁隧道内链路预算的准确模型,确定了高铁隧道内LTE
2015年春季(4月、5月和6月),分别搭乘“科学三号”、“北斗号”科学考察船对长江口外海域的水文环境进行逐月综合调查,并以123°E断面为例对长江口外海域上升流活动的水文特
三维场景漫游是最有效的三维大场景总体信息概览方法。随着三维扫描技术的不断发展,散乱点云模型的应用也不断扩展,如何快速准确的获得三维点云模型的结构信息,并据此准确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