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山西丝弦戏唱腔的初步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探讨的丝弦戏特指产生于河北正定、石家庄一带,流行于河北大部分地区和山西省中东部以及雁北广大地区的一个古老的戏曲剧种。它属于弦索腔系,唱腔是在元、明、清小令俗曲的基础上吸收众多民间音乐元素而逐步发展成型的。 丝弦戏唱腔采用以板腔体为主兼有曲牌的唱腔体式,明显的体现了戏曲唱腔从曲牌体到板腔体的过渡性。其板式唱腔有两类:一是以八句【耍孩儿】曲牌为基础作板式变化而形成的板式变化体唱腔,一是以上下句为基本结构的板腔体唱腔。其曲牌唱腔多是元、明、清时期流行在中原一带的小令俗曲和各地的一些杂曲、小调。丝弦戏唱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因其内部的风格特点差异可被分为四路。四路丝弦戏由于有着相同的唱词结构,类似的板式唱腔和曲牌唱腔,因此有着相同的性格。然而,由于所处的区域不同,受各地不同文化的影响,各路丝弦戏又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 音乐是文化的一部分,人们总是根据自身文化的传统去使用、传播和发展自己的音乐艺术。通过对丝弦戏唱腔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它体现着河北、山西两地许多的文化事项和人们的精神气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两地文化的聚合体。
其他文献
10月21~23日,由中国流行色协会主办、中国流行色协会拼布色彩与艺术研究专业委员会承办、上海富士克喜乐多拼布协办、韩国百安嘉拼布支持的“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之旅——2016
期刊
作者在本文中结合大量亲身实践来探讨液化(电脑软件Photoshop的变形工具)与平面美术相结合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笔者已率先完成液化与漫画、插图创作的结合,并己将其应用到实际
在以视觉为中心的信息时代,我们所接受的知识、信息大部分都是从视觉中获取的。视觉信息的获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文字文本;另一种是图形、图象。在现今,图形、图象已成为了传递
历史风霜,沧桑人生,尽现舞台。两位68年前的儿童团员,如今84岁的周卿老人、79岁的杨虎林老人,出现在山西省武乡县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演出现场,在主持人朱军、董卿的
该文主要讨论的是贵州省施洞地区苗族银饰文化的发展现状.正文共分五部分,分别介绍的是:第一部分介绍施洞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物质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第二部分介绍施洞苗族
该文就德国设计百年兴衰变迁,对一定社会整体经济水平和特定国家具体文化背景之于设计面貌的决定作用展开论述,不但进一步明确、合理地界定了功能主义和样式主义这一对历来纠
期刊
插图作为视觉语言在广阔的媒体领域里有着悠久的历史。时尚杂志插图不仅是描述事物和传递信息的简单工具,而且是一种功能和审美的结合体。时尚杂志插图已经由配合文本的图像转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于中国古代文人画形成的审美特质的研究,往往是从儒、道、禅的大框架着手进行分析的,重点是从思想意识的领域来阐述文人画的思想内涵和倾向性,注重整体性和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