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Cd单一胁迫下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响应机制研究

来源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_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大量重金属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了海洋环境中,使得海洋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近岸海域更是成为了重金属的富集地。重金属具有难降解的性质,导致其容易在环境和生物体内积累,当积累到一定浓度就会对生物体产生毒害作用。本研究以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为研究对象,以铜(Cu)、镉(Cd)为胁迫因子,设置不同浓度处理来探讨双齿围沙蚕响应重金属胁迫的作用机制。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的Cu(0.01、0.5、1 mg/L)、Cd(0.005、0.25、0.5 mg/L)胁迫下双齿围沙蚕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对比铜、镉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转录组测序结果,共获得了20 232条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六个处理组共有的DEGs有101条,Cu处理组共有99条DEGs,Cd处理组共有42条DEGs。KEGG富集分析结果中,六个处理组DEGs共显著富集(P<0.05)到39个通路中,其中Cu处理组在谷胱甘肽代谢、过氧化物酶体、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物质代谢、DNA复制、细胞周期、ABC转运蛋白通路变化显著;Cd处理组在谷胱甘肽代谢、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物质的代谢、过氧化物酶体、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ABC转运蛋白、胆汁分泌通路显著变化。通过研究发现,谷胱甘肽代谢、过氧化物酶体、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物质代谢、ABC转运蛋白在双齿围沙蚕响应Cu、Cd胁迫的抗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筛选出CYP4f4、CYP1A4、Cyp3a25、CYP2B4、cyp17a1、Cyp4f14等响应重金属Cu、Cd胁迫的抗性基因。为研究重金属Cu、Cd对双齿围沙蚕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以及细胞损伤情况,本实验使用不同浓度Cu(0.01、0.5、1、5、10 mg/L)和Cd(0.005、0.25、0.5、1、2 mg/L)对双齿围沙蚕进行暴露试验,并测定其抗氧化指标和统计微核率。结果显示,Cu处理组中,第3d和第6d高浓度Cu胁迫下双齿围沙蚕CAT活性被显著抑制,在第12天恢复至正常水平;高浓度组中MDA含量在第3d高于对照组,且随时间变化而逐渐升高;GSH-Px活性整体随时间变化表现先抑制再诱导再抑制的趋势。Cd处理组中,CAT活性整体表现为前期被抑制,随着时间发展逐渐表现为被诱导的趋势;GSH-Px活性与Cu处理一样整体随时间变化表现先抑制再诱导再抑制的趋势;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微核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Cu、Cd处理组对双齿围沙蚕微核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各处理组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Cd处理组表现为逐渐平缓的趋势,但Cu处理组表现为逐渐升高的趋势。说明微核率可以用来指示重金属Cu、Cd对双齿围沙蚕的毒性效应,CAT和GSHPx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评价重金属Cu、Cd对双齿围沙蚕的毒性效应。
其他文献
大型海藻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占全球水产养殖产量的27%。弓江蓠(Gracilaria arcuata)隶属红藻门江蓠属,是典型的热带珊瑚礁大型海藻,在琼胶产业、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生物技术、养殖饲料和化妆品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盐,改善富营养化水质,增加水中溶解氧浓度,保持海水养殖系统的稳定,提高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规模化栽培的养殖前景。然而,目前关于弓江蓠环境适应性
学位
当前病原菌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放线菌作为天然抗生素的主要来源而备受关注。研究人员在世界各地分离和筛选放线菌以期从中寻找特殊次级代谢物,珊瑚礁系统便是重要的分离来源之一。珊瑚礁生态系统是海洋中一类极其重要的生态系统,健康珊瑚礁中丰富的共附生放线菌群体是珊瑚抵御各种致病菌的重要防线,因此,珊瑚共附生放线菌在寻找抗菌活性分子中拥有巨大的潜力。然而近年来,对于石珊瑚分离培养的共附生放线菌研究较少,本研究以
学位
海南是黎族苗族人口聚居地,黎族是海南岛最原始的住民,黎族拥有着几千年璀璨的文化历史,苗族则是在明朝嘉靖到万历年间,从广西一带移居到海南,从而世居海南。包括黎族的船形屋、黎族的织锦、苗族的蜡染、苗族的手工银饰以及黎族苗族的饮食习惯、婚恋嫁娶、音乐舞蹈等文化资源都十分丰富多彩,更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纵观文本文献,虽然专家学者对椰田古寨景区也有一定的研究,但是从游客的角度去研究分析的论述较少,所以
学位
海草床是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拥有极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同时也是蓝碳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下,海草床生态系统面积在全球范围内大幅度退化。不同的外源促进营养物对海草的生长和生理因素也存在差异,外源营养物对海草的生理代谢和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对海草移植以及海草床修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泰来草植株和海菖蒲种子为研究对象,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技术,研
学位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废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水环境带来了极大压力。海水养殖废水中常含有较高浓度的氨氮、COD(化学需氧量)、总磷等污染物,同时还存在抗生素污染,如四环素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研究了多种废水处理方法,其中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因其高效、经济、环保等优点而受到关注。本研究将从三亚河红树林中筛选驯化的耐盐高效降解四环素的假单胞菌B06(Pseudomonas khazarica
学位
海南湿润的气候条件,降雨使土壤发生强烈淋溶作用,导致土壤酸化、肥力下降。同时重金属的毒性会随着土壤酸化而加强,增加了重金属对作物积累的潜在毒害风险。生物炭(Biochar)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可有效提高土壤的持水保肥能力、钝化土壤中的重金属,但原始生物炭的易饱和是其进一步应用的局限问题。本研究以海南典型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制备稻壳生物炭(BR)、玉米芯生物炭(BC)、甘蔗渣生物炭(BS)、香蕉假茎生
学位
当前已经进入塑料时代,塑料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威胁,但塑料垃圾处理又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生物法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方法应用于塑料垃圾的清除和塑料垃圾的回收,但目前单一菌株的降解速率仍然太低。本研究选取聚乙烯塑料为代表,尝试通过定向驯化的办法获得可以用于降解塑料(微塑料)的高降解活性的微生物区系,以期为生物法处理海洋微塑料污染提供技术支撑。此外,尝试从高降解活性的微生物区系中分离出高效降解
学位
海草床是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最高的近岸海洋生态系统之一,提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但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海草生态系统正受到威胁,海草面积及其相关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持续减弱,因此,加强针对海草的研究并开展海草床的保护和恢复刻不容缓。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海洋酸化试验,探究不同程度海洋酸化对热带海草生长、光合作用、物质代谢以及根区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本文首先探讨了热带海草海菖蒲果实、种子和幼苗
学位
琼枝(Betaphycus gelatinus)是重要的产卡拉胶经济海藻,是珊瑚礁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分布于东南亚及我国海南岛、东沙群岛等地,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但近年来,我国琼枝野生资源衰退严重。琼枝在海南具有一定的养殖规模,养殖方式为水泥框夹苗,通过营养繁殖方式在近海潮间带进行,其藻种来源以野生琼枝为主。养殖模式和种质资源的单一,加之长期的营养繁殖,造成琼枝产量与品质下降。此
学位
红树林是一种生长在沿海湿地潮间带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生产力高,结构稳定的特点,在防风固沙、净化水体、保护海岸、维持生物多样性、促进滨海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红树林具有极强的固碳能力,是全球单位面积碳储量最高的树木类型。红树林湿地高湿、高盐、强还原性、周期性淹水的特点,造就了其独特而丰富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群落在碳、氮、硫和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