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色”是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本色”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经历了从哲学到文艺批评的转变,它既指创作者的“专业”的手法与身份、也指诗歌或词曲的“正宗”的地位,又指作品语言风格上的平淡朴素,但以上这些都是从文体特性方面上对“本色”范畴做的规定,主要指文学体裁固有的审美特征。而在明代心学语境的影响之下,主体意识高扬,表现出强烈的自由人格与生命精神,在此语境之下,心学文论家对“本色”范畴作出了意义的转化,他们并不是单方面的追求文章观念的独创性,而是主张自我的真精神在作品中得到真实无妄的表现,不仅如此,他们还主张将学问与创作主体的生命体验融会贯通,而从自家体贴出来的学问为自得之学,发为文章则为本色之文。
本论文分为六大部分,绪论及五章。绪论部分,对已有的“本色”美学范畴的研究从四个视角做出了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对心学语境下的“本色”思想做出研究。
第一章对“本色”美学范畴进行了历史的考察,从“本色”范畴切入,对其词源本义、哲学涵义进行探源,及对本色在文学批评领域中的内涵进行分析;之后对“本色”思想在魏晋六朝与“辨体”思潮中的体现、唐宋元时期的“破体”与“本色”当行说进行研究。
第二章从明代心学语境出发,对“本色”美学范畴的时代精神进行研究,首先对明代心学语境之下的主体意识进行研究,之后从狂侠、狂禅的角度对明代心学文论家的生命精神进行研究,展现心学文论家“真吾”的生命真精神与个体精神高度的自由状态。
第三章则分析明代心学文论家在“真吾”本色生命的体验之下对“自得之学”学术旨趣的追求,对“自得说”的理论内涵进行研究分析;紧接着对“自得”与“本色”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强调心学语境之下的“本色”之文不是规定的,生命体验与学问是相通融的,创作主体的修养融汇为生命体验,从而各自不同的生命体验显现为自得之学,流通于文章,显现为本色之文。
第四章探讨心学语境之下的“本色”美学范畴在文艺上的具体体现,从创作心态、创作内容、审美理想、创作范式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强调心学语境下的“本色”美学范畴不是在人的自觉意识处获得的具体的形式,而是生命鼓荡的一种表现与冲动,且“本色”美学范畴主张诚于我,抒发具有真情实感的内容,而不是单纯片面地从文学情辞上标新立异,即使是强调独创性,也不是强而为之,也是从主体性灵深处流露出来的样子。
第五章则从审美范式的角度分析了“本色”美学范畴的历史价值与局限性,其次探讨了“本色”美学范畴的对于现代文论发展的意义。
本论文分为六大部分,绪论及五章。绪论部分,对已有的“本色”美学范畴的研究从四个视角做出了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对心学语境下的“本色”思想做出研究。
第一章对“本色”美学范畴进行了历史的考察,从“本色”范畴切入,对其词源本义、哲学涵义进行探源,及对本色在文学批评领域中的内涵进行分析;之后对“本色”思想在魏晋六朝与“辨体”思潮中的体现、唐宋元时期的“破体”与“本色”当行说进行研究。
第二章从明代心学语境出发,对“本色”美学范畴的时代精神进行研究,首先对明代心学语境之下的主体意识进行研究,之后从狂侠、狂禅的角度对明代心学文论家的生命精神进行研究,展现心学文论家“真吾”的生命真精神与个体精神高度的自由状态。
第三章则分析明代心学文论家在“真吾”本色生命的体验之下对“自得之学”学术旨趣的追求,对“自得说”的理论内涵进行研究分析;紧接着对“自得”与“本色”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强调心学语境之下的“本色”之文不是规定的,生命体验与学问是相通融的,创作主体的修养融汇为生命体验,从而各自不同的生命体验显现为自得之学,流通于文章,显现为本色之文。
第四章探讨心学语境之下的“本色”美学范畴在文艺上的具体体现,从创作心态、创作内容、审美理想、创作范式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强调心学语境下的“本色”美学范畴不是在人的自觉意识处获得的具体的形式,而是生命鼓荡的一种表现与冲动,且“本色”美学范畴主张诚于我,抒发具有真情实感的内容,而不是单纯片面地从文学情辞上标新立异,即使是强调独创性,也不是强而为之,也是从主体性灵深处流露出来的样子。
第五章则从审美范式的角度分析了“本色”美学范畴的历史价值与局限性,其次探讨了“本色”美学范畴的对于现代文论发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