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来百草枯中毒的报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中毒剂量小,无特效解毒药,又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措施,致使百草枯中毒死亡率高。中毒后主要突出的损害为肺损害,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实验通过监测青蒿琥酯干预下百草枯中毒(PQP)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水平动态变化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来研究百草枯中毒大鼠肺损伤的发生机制及演变过程,初步探讨青蒿琥酯对PQP大鼠肺损伤的作用,为揭示百草枯致大鼠肺损伤机制、寻找理想治疗药物及靶点作出有益的尝试。方法:将6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A(20只)和染毒组B(45只)。染毒组包括:青蒿琥酯治疗组Z(22只)及非青蒿琥酯治疗组P(23只)。B组45只大鼠禁食12小时后,一次性予百草枯PQ50mg/Kg稀释至1ml灌胃染毒。A组20只大鼠给予1ml的生理盐水灌胃。染毒成功后,Z组将配制好的青蒿琥酯溶液按10 mg/100 g/d取药予染毒大鼠腹腔注射,A组与P组大鼠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分别于染毒后第12、24、48及72小时这4个时点,分别从三组中随机取出5只大鼠。一方面,将不同时间点随机取出的大鼠在用乙醚吸入性麻醉后剖腹,于腹主动脉采血5ml,离心,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不同时间点三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TGF-β1的水平,并于450nm处得到其OD值。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式样结果分析,比较两组间及组内大鼠不同时间点血清中TNF-α及TGF-β1的动态变化。所有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一方面,将采血后的大鼠剖胸,先肉眼观察肺组织整体变化情况,再于大鼠左上肺取小块组织,浸泡于10%甲醛溶液中,最后将固定好的肺组织进行石蜡包埋、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HE),最后于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结果:1.染毒大鼠在不同时间表现出精神萎靡、少动、烦躁、厌食、易激惹、或毛蓬松、呼吸急促困难等不同表现,与以往实验动物表现大致相同。2.染毒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TGF-β1水平,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①非青蒿琥酯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同一观察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非青蒿琥酯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及TGF-β1自染毒后12小时起升高,随后逐渐升高,于72小时达高峰。②青蒿琥酯组与正常对照组同一观察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青蒿琥酯组大鼠血清中的细胞因子TNF-α及TGF-β1自染毒后12小时起发现明显升高,随后逐渐升高,于72小时达高峰。③青蒿琥酯治疗组与非青蒿琥酯组同一观察时间点组间比较:青蒿琥酯治疗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及TGF-β1的水平在染毒后12小时至72小时之间均低于非青蒿琥酯组,但在48小时以及72小时时间点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3.①实验大鼠肺组织肉眼观:正常对照组大鼠多数呈粉红色,色泽光亮,质地柔软;非青蒿琥酯组大鼠肺组织为暗红色,肿胀较明显,且边缘变钝,部分肺组织可见清晰的大片淤血;青蒿琥酯治疗组也可见大鼠肺组织肿胀,及明显的肺淤血迹象,但大鼠肺组织色泽较非青蒿琥酯组略浅,且肺组织肿胀及淤血程度较非青蒿琥酯组轻。②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可见:正常对照组大鼠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染毒组肺组织于染毒后12小时出现肺泡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以及炎细胞浸润;在24小时时出现肺泡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且中性粒细胞浸润交前明显;在48小时时病理改变达高峰;72小时时略降低。青蒿琥酯治疗组与非青蒿琥酯组有相类似的病理改变,但从染毒后24小时始,同一时间点对应比较肺组织损伤程度,青蒿琥酯治疗组有所减轻,但差异不特别明显。结论:①百草枯致肺损伤的SD雄性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TGF-β1及TNF-α水平均出现增高。在染毒后12小时发现血清中这两种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72小时时可达高峰。这表明细胞因子TGF-β1及TNF-α参与了百草枯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②对百草枯中毒大鼠早期采用青蒿琥酯进行干预可降低血清中细胞因子TGF-β1及TNF-α水平,减轻中毒大鼠肺损伤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