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基)氧化铁的制备研究及在饮用水中除砷的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sle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砷以它的毒性而闻名,饮用水中的砷污染成为一个世界问题,饮用水中含有过量的砷会导致人体慢性砷中毒,医学上认为砷是一种癌症诱因,对人类危害极大。目前除砷方法众多,通过吸附作用除砷是抵御砷污染的主要方法。Fe3+的氧化物及羟基氧化物的吸附/共沉淀是最普遍采用的除去污水中砷的方法。然而,现代工业常用的Fe3+共沉淀的除砷方法因过滤困难而限制其在小型饮用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因此,本论文采用常规加热和微波加热陈化来合成易于过滤的羟基氧化铁和氧化铁材料,并用于除砷过程,旨在为饮用水中除砷提供新的方法。本论文具体工作如下:(1)以FeCl3为原料,采用共沉淀和凝胶法来制备羟基氧化铁和氧化铁,旨在较低温度下制备(羟基)氧化铁材料并研究其相转变过程。在60℃水浴加热陈化48小时,获得了结晶度高达97.77%的Fel.833(OH)o.502.5羟基氧化铁晶体。经室温下沉积的悬浊液在常规60℃经水浴加热陈化24h-168h过程中,完成了从Fe(OH)3→FeOOH→Fe2O3的相转变。(2)对比了常规加热陈化过程和微波加热陈化过程所得样品的性能差别,旨在通过微波加热来缩短陈化时间,得到颗粒小而均匀且结晶度较高的(羟基)氧化铁材料。经微波加热陈化12h后得到的样品,结晶度为98.73%,(110)晶面的FWHM=0.110,晶粒大小均匀,平均晶粒尺寸为466.346A,比常规水浴加热得到的样品(平均晶粒尺寸为580.693A)更小更均匀。吸附等温线结果显示,三种不同陈化方法得到的样品在77K下的氮气吸附等温线均在Ⅰ型和Ⅱ型之间,以微孔和中孔为主,且采用微波加热陈化得到的样品的比表面积为375.5m2/g要远高于常规加热陈化得到的样品(16.93m2/g),这说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微波加热陈化所得到的(羟基)氧化铁的吸附性能比常规加热所得要好。并对比了常规加热陈化样品和微波加热陈化样品的过滤性能,进一步证明了微波加热的产物过滤性能优良,降低后续工业过滤操作难度。(3)对所制备样品进行了除砷静态实验,考察该样品作为除砷吸附剂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剩余砷含量小于0.01mg/L,达到了我国对饮用水中砷含量的要求。微波加热陈化制得的样品具有更好的除砷能力。运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发现微波陈化氧化铁样品对As(V)的静态吸附模式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这说明微波陈化氧化铁样品吸附As(V)时,静态等温吸附模式接近于单分子吸附。(4)微波辐射陈化制备(羟基)氧化铁晶体材料,缩短了大量制备时间和能量,12小时累计消耗功率0.43KW。综上所述,本论文提供了一种了新的(羟基)氧化铁微波晶体材料制备方法,并实现了制备过程的高效、节能。
其他文献
最近几年,高晓松以评委的身份频频亮相于各大舞台,颇受观注。其实,最早让人们记住高晓松这个名字,是他在90年代创作了一首"校园民谣"——《同桌的你》。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同
当代医用CT扫描机大多采用解析类重建方程进行CT图像重建。对于医用CT图像解析类重建方程的数值求解,当前基本采用“体素-体素”的重建算法,这种算法的特点是逐一重建感兴趣
高斯过程(GP)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机器学习模型,多个高斯过程用门限函数组合成高斯过程混合(GPM)模型,此模型适用于大批量、多模态数据的回归预测。本文主要研究了高斯过程混合
大学内部维系各权力主体之间协作制衡关系、提供相应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权力规则和组织构架被称为内部治理结构。在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内部的董事会、校长、学术委员会及其他治
刚架拱桥因其结构特点简洁美观,施工简单和造价经济,在公路桥梁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尤其在高速公路跨线桥和软土地基桥梁中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阔。甘肃省在近年来也修建了一定
同性恋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于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根据一些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记载,同性恋在基督教产生以前的许多地区曾经广泛存在,如古埃及、美索不达
<正>随着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全国中小学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样板。许多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先学后教"研究与实验,但是这
世界古代史是历史学专业的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基础课姓基"这一原则,确立教学的基本内容和重点、难点,主要讲授历史中的基本阶段、基本线索、基本人事和基本制度;在教学
<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单元在小学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新教材该单元的学习内容在出现顺序、例题设置、呈现方式和习题设计等方面都有细微的变化。教师应着眼于学生
本文通过探索摄影作为一种新技术、新媒介对近现代中国画报的影响,从一个新的角度考察近代“西学东渐”大背景下中国人“看世界”方式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产生的意义。摄影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