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蛋白的生物酶法制备及功能作用改善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l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花生每年产量约为1600万吨,其中约1000万吨用于榨油,产生热榨花生粕约600万吨。热榨花生粕中蛋白质含量高达50%左右,但受高温、高压和有机溶剂的影响,蛋白质变性严重,生物利用度大幅降低,只能用作饲料原料,附加值很低。本研究以热榨花生粕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酶法制备高纯度的花生蛋白,并采用酶法改善其功能作用,为热榨花生粕中蛋白资源的食品化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研究采用生物酶排杂法去除热榨花生粕中的纤维素和多糖两种主要的非蛋白成分,从而获得纯度较高的花生蛋白。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法优化实验,确定了生物酶法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纤维素酶加酶量为1.00%,料液比为1:4,pH4.8,温度50℃,酶解时间为10h。中温α淀粉酶加酶量0.55%,料液比为1:8,pH6.0,温度60℃,酶解时间为1h;制备的花生粕蛋白纯度达到81.38%。本研究通过分析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复合蛋白酶、木瓜蛋白酶5种蛋白酶酶解产物的功能作用,筛选出改善花生蛋白溶解度的最适蛋白酶。中性、碱性蛋白酶酶解产物的溶解度最高,均在80%左右;中性、碱性、木瓜蛋白酶酶解产物乳化性最高,中性蛋白酶酶解产物的乳化稳定性达到99.09%;中性、碱性、木瓜蛋白酶酶解产物的起泡性最好,而泡沫稳定性均为0;中性、碱性、木瓜蛋白酶酶解产物的持油性最好;所有蛋白酶酶解产物的持水性均表现不好;中性、碱性蛋白酶酶解产物的热稳定性好;木瓜蛋白酶酶解产物的DPPH半清除率最高,其次是碱性、中性、复合蛋白酶酶解产物,最低为酸性蛋白酶酶解产物。综上所述碱性、中性、木瓜蛋白酶3种蛋白酶对功能作用改善均比较明显,因此作为进一步工艺优化的酶制剂。本研究以酶解率为指标优化了单一蛋白酶酶解效果,再采用多酶分段酶解,制备出高溶解度的花生蛋白。由于筛选的蛋白酶解产物功能作用都较好,因此本研究以酶解产物得率为指标改善工艺优化的考察指标。碱性蛋白酶的最优化条件是:时间为5h,料液比为1:20,温度为55℃,pH值为8.0,加酶量为2.0‰中性蛋白酶的最优化条件是:时间为5h,料液比为1:20,温度为55℃,pH值为6.0,加酶量为2.0%;木瓜蛋白酶的最优化条件是:时间为5h,料液比为1:20,温度为70℃,pH值为7.0,加酶量为1.5%。最优的顺序为先使用碱性蛋白酶,其次为木瓜蛋白酶,最后使用中性蛋白酶,酶解率达到35.25%。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晚期的有效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方法对16例膀胱颈梗阻的前列腺癌晚期患者行前列腺电汽化(TVP)加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长期口服求偶素
本文系统整理了目前存世的曼生壶,归纳其造型,并通过与早期紫砂壶造型的比对,论证部分曼生壶的造型是对既有壶式的继承与模仿,其他创新的曼生壶式,其造型也并非凭空创造,亦是
党报承担着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党报评论承担起主流媒体的职责,既要对重大国际国内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表明观点、发表意见,又要针对与
龙源期刊网是中国版权协会的副理事长单位,是政府颁发证书的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的第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组委会授予的“数字出版示范企业”和“数
目的分析单纯性小肠梗阻放射诊断技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8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单纯性小肠梗阻放射诊断的方法进行分析,对单纯性小
近日,中兴通讯完成了中国5G试验一阶段5G无线侧关键技术测试。在本次测试中,中兴通讯通过5G高频和低频领域的关键技术验证,并通过了包括高频、新多址、新波形、Massive MIMO等在
近年来电话诈骗,威胁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建立防范诈骗体系成为重中之重。基于数据挖掘及对诈骗号码的分析,构建黑白名单库,搭建基于移动号码基础特征及通话行为的防范电话诈
文以载道,选入高中课本的众多文言文精品,向青年一代不断地传递着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含英咀华,可以熏陶他们的情操,使其树立文化自信心,产生民族
[摘 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中职钳工实习教学中,装配钳工的相关知识、操作技能及具体步骤,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在“做中教、做中学”让学生真正掌握装配钳工的要领,增强就业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 中职 装配钳工 实习教学    实习教学是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职业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对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和基本技能训练,深化理解并运用理论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获得生产技
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给制造业带来了新的工业革命。如何应对不可预测的市场和用户个性化的需求,成为全球制造业的核心问题。本文研究了可重构制造系统的起源、核心特征、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