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航运经济的快速增长,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与推进,船舶数量急剧增加且呈大型化趋势;在航道条件不断提升,沿江港口岸线大量开发及跨江通道和码头设施不断建设的同时,适宜港口锚地建设的优良水域日益减少,且长江下游港口锚地资源的紧缺状态尤为明显。港口锚地作为航运发展的重要保障性设施,港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必将对港口锚地的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为充分利用现有锚地水域资源,有效化解港口发展面临港口锚地紧缺的难题,促进沿江港口的可持续发展,对如何确定港口锚地的建设规模产生强烈的需求。目前对港口锚地规模的研究,主要依据相关规范标准中船泊锚泊所需锚位面积,再结合港口锚位数近似地求取锚地规模,尚未有明确的理论方法确定船舶锚位面积,且相关规范中关于锚位面积的取值较宽泛,已不能适应港口发展趋势的需求。本文主要针对长江下游港口锚地内船舶以单锚泊形式锚泊的特点,以及港口锚地水域资源紧缺的现状,从船舶单锚泊的锚位面积和合理确定长江下游港口锚地的建设规模开展研究。本文以海量AIS数据为基础,采集了长江下游主要港口锚泊船的动态参数与信息,通过分析影响船舶锚泊尺度的多重因素(船长、船宽、风速、流速、锚地水深),构建了基于AGA-BP算法的船舶单锚泊锚位面积计算模型。根据长江下游港口水文气象条件、船舶到港规律、港口泊位服务率及泊位等级,考虑不同吨级到港船舶在一定泊位服务率下对港口锚地的需求,运用排队理论建立了港口锚位需求量计算模型,开发了适用于长江下游港口的锚位数计算软件。在充分考虑相关规范对锚地规模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锚位面积计算模型和锚位需求量计算模型确定长江下游港口锚地建设规模的方法。以泰州港为例对港口锚地规模进行了实例计算和适应性分析,该港现有锚地规模虽基本满足港口作业需求,但仍存在大型海轮锚位数不足的问题,可采取合理缩减锚位面积优化锚位布置的方式,有效提高锚地水域资源的利用率。本文研究成果有利于长江下游港口锚地水域资源合理规划、有效利用,可一定程度缓解长江下游锚地资源紧缺的局面,不仅对长江下游合理制定港口规划、优化港口布局、确定港口规模等具有一定参考意义,也可为相关规范标准的修订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