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辽三彩的艺术特征与价值探析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zhe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三彩是属于辽瓷的一种,起源于中国北部,迄今为止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将契丹游牧民族的粗放气质与中原地区精细的瓷器制法相结合,是中国瓷器史上特别且带有强烈地域风格的存在。辽三彩制品因其美观与实用兼得的特质,和并不复杂的烧造工艺很受当时人们的欢迎,但由于辽三彩所起源的辽代因地域和文化因素影响,以致辽三彩在历史上没有任何文字相关的记录,因由近半世纪以来考古学家不断挖掘出土的辽代墓葬越来越多,辽三彩才作为辽瓷的一个分支而被大家逐渐认识起来。本文以辽三彩为出发点,探析辽三彩中所蕴含的艺术元素,分析其艺术特征,结合作者的见闻和当代致力于研究辽三彩的大师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探讨辽三彩这一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当代艺术的影响和教育上的价值意义。本文在研究内容上,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辽三彩的研究现状,选题主体概念,选题结缘的原因和研究目的,以及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开始探寻辽三彩的烧造历史背景,介绍辽三彩的历史渊源。第三部分剖析辽三彩艺术设计中的精神内核——游牧民族特质。第四部分挑选辽三彩中极具代表性的器型,鸡冠壶为分析主体,进行较为详尽的论述分析。第五部分聚焦辽三彩在当代的发展现状,和新辽三彩的创造者林声先生进行对话,通过它的口述和实物展示,分析新辽三彩在当下的文化功能和对经济文化的影响。第六部分,围绕对辽三彩这一本土物质文化遗产包护传承的初衷,对辽三彩在浑南一中实践课堂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思考辽三彩在义务教育阶段进入课堂,对学生的价值和对于本土文化保护的传承的意义。通过查阅资料和参观馆藏作品,探析辽三彩在粗犷的民族风格下的艺术价值,通过访谈和田野调查实例研究,分析辽三彩对现代的影响和价值意义。笔者发现辽三彩的艺术风格是细腻和粗犷并存的,实用价值大,所具备的地域特征明显,辽三彩的历史记录不多,因此更需要后人进行研究整理,以填补其在文字资料上的欠缺。笔者出于在新时代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环境下,对家乡本土物质文化遗产辽三彩的艺术特征和价值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实践得出自己的想法,作为建议和参考,有利于家乡政府和有关部门推出有利于保护传统文化,建立地域文化符号,进而拉动经济和旅游行业发展的政策。解决辽三彩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一些阻碍,并能宣传和保护本土文化,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辽三彩,为我们的家乡增添一笔独特的文化色彩。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发展和完善,课程资源开发已不再是一个新课题,校本课程开始被更多的地方和学校重视起来,课程内容中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中国文明历史悠久,经历了五千年的兴衰,每一朝每一代的更迭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贡献。高句丽民族在这历史长河里存在了七百多年,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无论在物质还是文化上都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宝藏,每一位华夏儿女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了解这个为人类发展
本文以黑山县北关实验学校集中识字校本课程开发为研究对象,旨在发现北关学校在其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北关学校以及其他正在实施或未来将会实施集中识字校本课程的学校提供理论借鉴及实践遵循。本文采用文献法对以往有关集中识字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少有研究将集中识字提升到课程层面进行研究;现有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研究存在着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等。基于以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尤其是大中小学思政课程衔接是关键一环,能否进行有效衔接影响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效性。探究大中小学思政课程衔接有效性问题,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实施好大中小学思政课程的有效衔接,打破不同阶段之间的封闭状态,加强大中小学教育的相互配合,可以最大化地发挥综合育人的作用,不仅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还能解决现实中遇到的繁杂问题,有着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小规模学校的作用越来越突显,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关系到乡村的振兴,然而农村小规模学校在政策建设尚不健全,目前来看,农村小规模学校仍然远离政策内容的中心,处于边缘地带。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我国关于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内容的分析标准是什么?怎样来建立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内容的分析标准?第二,当前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政策内容的现状如何?存在的哪些主要问题?第
目的:初中时期的学生被认为处于“心理断乳期”“危险期”,是问题行为的高发时期,同时初中生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很容易产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和自尊对初中生的学业压力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探讨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学业压力的关系。从而为缓解初中生学业压力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也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一些教育建议,为初中生父母教育子女以及缓解初中生学业压力方面提供
在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中,发现并处理好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集团的关键。因此,本研究以农村小规模教育集团为研究对象,力争为改进与完善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提供建设性建议,进而为实现义务教育的公平、均衡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水平提高服务。本研究从理论研究、现状研究、比较研究、对策研究四个板块依次展开研究。从理论层面对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的关键性影响因素进行了阐释;分
从某种意义上,宋代绘画中的“茶事”活动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具有一定的审美象征意义。解读宋代“茶事”活动中的特殊意义,也就是它的审美思想,就要了解茶的历史文化,以及此时“茶”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宋代的茶文化的流行,在这一历史时期,随着茶贸易的活跃达到了顶峰。而绘画有时会作为记录文人日常生活场景的作用。于此,关于“茶事”活动的场景,就成为了宋代绘画中常见的内容。宋代由于重文抑武的政治原因,文人逐渐受到重视
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诞生于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所取得的伟大功绩。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新时代对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使命。处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对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传承路径进行深入研究,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方面。本文较为全面地总结了中国共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得以延续发展的根脉与灵魂。进入新时代,我们正经历着新的发展阶段。面对“两个大局”相互交织,“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的现实境遇,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任务与使命艰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对当前阶段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葛兰西文化领导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借鉴其中的精华部分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
文章采用文献收集与整理等方法,来分析南宋院体工笔花鸟画中装饰性语言的表现手法及特征,并对南宋院体花鸟画的实际风格和造型以及空间构图装饰分析的同时结合创作案例,探讨画面中出现相关的装饰性语言。通过对南宋院体工笔花鸟画中装饰性语言的特征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把资料作为课题的理论基础,根据翻阅记录文献资料,了解相关研究案例,经过分析对比后,在可行范围内,确定了方向,最终以《南宋院体工笔花鸟画中装饰性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