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供应链沙门氏菌风险评估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属肠道细菌科。人感染沙门氏菌易造成腹泻、发热及肠道炎症反应,畜禽感染沙门氏菌可引起鸡白痢等疾病。我国70~80%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由沙门氏菌引起,在引起沙门氏菌中毒的食物中,超过90%是肉类产品。肉鸡供应链过程复杂,垂直污染与水平污染(交叉污染)可造成细菌污染率或污染水平的变化,相关风险值得关注。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可通过数学模型对供应链各环节的细菌污染率和污染水平进行定量预测,计算致病菌引发疾病风险的概率,明确风险关键控制点,为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国内外肉鸡沙门氏菌风险评估研究多集中在零售至消费环节,较少研究开展了养殖至消费全过程风险评估。由于加工参数或消费量的不同,已发表的全过程风险评估模型不适用于对我国肉鸡沙门氏菌致病风险预测。因此,迫切需要根据我国肉鸡供应链特征,开展全过程沙门氏菌风险评估,明确风险关键控制点,定量评价风险控制措施,为提升肉鸡质量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本课题结合了农业与食品科学、微生物学、预测微生物学、化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等多领域知识,课题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明确肉鸡沙门氏菌暴露途径并确定暴露评估模型参数。肉鸡表面沙门氏菌可在养殖、放血、浸烫、掏膛、清洗、分割、储藏、分销、零售等环节发生污染率和污染水平变化,本研究基于模块化暴露评估模型,定量描述暴露途径中细菌污染率和污染水平变化规律。研究明确了暴露评估模型需要的输入参数,包括屠宰加工参数(杀菌剂浓度、加工时间等)、环境参数(温度)、细菌污染率变化参数和细菌生长量/死亡量参数等。参数构建的数据来源于现场调研、微生物检测、模拟实验、文献调研和专家建议。对于不能通过现场调研、微生物检测、文献调研和专家建议获得的输入参数,开展相关模拟实验,补充暴露评估模型中缺失的细菌污染率或污染水平参数。2)构建屠宰浸烫环节细菌失活预测模型。模拟肉鸡屠宰浸烫过程,开展鸡翅中段(带皮)与鸡胸肉(去皮)在50~70℃水中浸烫实验,研究细菌减少量随浸烫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在鸡胸肉浸烫实验中,当浸烫温度为50℃和60℃时,未发现时间和温度变化对细菌死亡量的显著性影响(p(29)0.05),Logistic(-1.12,0.06)分布可描述鸡胸肉浸烫过程中的细菌死亡量。当浸烫温度为70℃时,时间对细菌死亡量的影响显著(p<0.05),Weibull模型可较好拟合鸡胸肉在70℃浸烫下的细菌死亡量。在鸡翅中段浸烫实验中,未发现浸烫温度(50℃、60℃和70℃)和时间对细菌死亡量的显著性影响(p(29)0.05),Logistic(-0.95,0.07)分布可描述浸烫过程的细菌死亡量。研究建立的数据分布和模型可用于暴露评估模型中屠宰浸烫环节细菌减少量的参数输入。3)构建屠宰清洗环节细菌失活预测模型。模拟肉鸡屠宰清洗过程,开展不同浓度Na Cl O(20 mg/L、50 mg/L和100 mg/L)对鸡翅中段(带皮)与鸡胸肉(去皮)表面沙门氏菌的清洗实验,研究Na Cl O杀菌效果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在消毒清洗实验中,未发现Na Cl O浓度和时间对鸡胸肉和鸡翅中段表面细菌死亡量的显著性影响(p>0.05)。Normal(-0.75,0.1)用于描述鸡胸肉表面细菌死亡量,Normal(-0.6,0.1)用于描述鸡翅中段表面细菌死亡量。研究建立的数据分布可用于暴露评估模型中屠宰清洗环节沙门氏菌减少量的参数输入。4)构建屠宰交叉污染清洗环节的污染率预测模型。模拟肉鸡屠宰清洗环节过程,开展不同浓度Na Cl O(0 mg/L、20 mg/L、50 mg/L、80 mg/L和100 mg/L)对初始污染率为3%、10.2%、21.5%、32.8%和40%以及初始污染水平为1 log CFU/g、2log CFU/g、3 log CFU/g、4 log CFU/g和5 log CFU/g的鸡胸肉交叉污染清洗实验,探究初始污染水平、初始污染率和Na Cl O浓度对细菌污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污染水平、初始污染率和Na Cl O浓度对污染率影响显著(p<0.05)。基于响应曲面设计建立的交叉污染模型的回归系数(R2)为0.9,均方根误差(RMSE)为0.21,失拟检验结果不显著(p>0.05),验证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的准确度因子(Bf)及精确度因子(Af)分别为1.02和1.11,可用于沙门氏菌污染率预测。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用于暴露评估模型中屠宰清洗环节细菌污染率的参数输入。5)构建黄羽肉鸡和白羽肉鸡养殖至消费全过程的风险评估模型。基于暴露评估模型的沙门氏菌污染率和污染水平输出参数,结合剂量反应模型,以蒙特卡洛分析方法进行随机拟合,对黄羽肉鸡和白羽肉鸡的沙门氏菌致病风险进行预测。结果显示,黄羽肉鸡和白羽肉鸡的致病风险分别为1.5×10-8人/餐和1.0×10-8人/餐。敏感性分析表明,黄羽肉鸡暴露途径中最重要的3个风险因子依次为烹饪环节的细菌死亡量(斯皮尔曼相关系数:0.6)、初始污染水平(斯皮尔曼相关系数:0.45)和屠宰清洗环节的杀菌剂浓度(斯皮尔曼相关系数:0.33);白羽肉鸡暴露途径中最重要的3个风险因子依次为烹饪环节的细菌死亡量(斯皮尔曼相关系数:0.62)、初始污染水平(斯皮尔曼相关系数:0.45)和浸烫环节的细菌死亡量(斯皮尔曼相关系数:0.27)。情景分析中,在屠宰消毒环节采用电解水、柠檬酸、乳酸或溶菌酶清洗,沙门氏菌的致病风险分别为1.2×10-9人/餐、2.2×10-9人/餐、6.3×10-9人/餐和1.2×10-8人/餐,可见肉鸡屠宰清洗中采取适当的清洗方法可有效降低食源性疾病的致病风险。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未来需根据风险评估模型设定特定环节的食品安全目标值(FSO)和开展风险分级工作以实现风险预警,对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低温严重影响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等喜温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对我国设施蔬菜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探索蔬菜作物缓解低温伤害的途径,对于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意义重大。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s)和独角金内酯(Strigolactones,SLs)都是非常重要的植物激素,广泛参与植物的生命活动和逆境响应。BRs和SLs
黄绿卷毛菇(Floccularia luteovirens)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野生珍稀食药用菌,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开发前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黄绿卷毛菇始终没有得到较为深入的研究。因此,本论文对黄绿卷毛菇菌丝体的生理特性、关键活性物质、多组学及遗传代谢展开了研究。论文取得以下有价值的结果:1.首次获得了黄绿卷毛菇菌丝和孢子在电镜下的微观结构特征。建
中国亚热带地区是第三纪孑遗植物的重要避难所,保留了许多局域分布甚至濒临灭绝的珍稀植物。然而,我们对第三纪以来的气候变化和近期的人类活动对这些孑遗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分布格局和适应性潜力的影响仍知之甚少。金钱槭属(Dipteronia Oliv.)为东亚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木本属,古近纪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和北美,而现存的两个物种仅分布于东亚孑遗植物的长期避难所,其中金钱槭(D.sinensis Oliv.)较
桃【Prunus persica(L.)Batsch】是中国北方诱发食物过敏最常见的水果之一。中国作为桃的原产国,桃的种植量和消费量很大,由桃引起的过敏在国内也常被报道。目前在桃果实中一共发现六种过敏原,分别是Pru p 1-Pru p 4,Pru p 7和一种N端四个氨基酸为ENEA的蛋白,因为没有确定的蛋白归类,暂时命名为ENEA。在欧洲,Pru p 1和Pru p 3由于其广泛的交叉性和强致
认知方面的内容属于内隐层面的知识。处于青春期初期的初一学生,难以通过省察的方式认识自己的认知发展。学术研究对青春期认知发展的特点,也多从群体表征进行描述,对于发展程度不一的学生来说指导性有限。因此,认知发展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难点,需要教师剖析核心概念、分析教材内容、运用合适教学策略,以最
期刊
芥子油苷是一类主要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的含氮含硫的植物次生代谢物质。芥子油苷的生物学功能非常广泛,不仅可以帮助植物抵御病原菌侵袭、防御昆虫及提高自身免疫,而且其自身及降解产物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芸薹属蔬菜是我国蔬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芥子油苷在芸薹属蔬菜中含量丰富,其不仅影响芸薹属蔬菜的风味和营养,而且在抵御蔬菜重要病害如黑斑病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芥子油苷生物合成途径和调控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是一种属于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α冠状病毒属的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本研究在PEDV入侵宿主的受体使用以及宿主对PEDV感染的应答调控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旨在更全面深入地认识PEDV与宿主的互作关系,为PEDV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Vero细胞(ATCC CCL-81)是PEDV体外繁殖最常用的细胞。然而,对于与猪源氨基肽酶N(pAPN)相对应的Vero细胞AP
本研究以榨菜(Brassica juncea)和紫甘蓝(B.oleracea)远缘杂交及多倍化获得的异源三倍体与异源六倍体为实验材料,开展了远缘杂交及多倍化过程中基因表达与优势性状产生的分子机理研究。通过基因表达规律研究,明确了杂交及多倍化过程中基因表达存在加性与非加性模式,筛选到了与蜡质层等优势性状相关的关键非加性表达基因,发现了与DNA甲基化过程相关的基因非加性上调表达;通过探究基因组DNA甲
鹅是一种食草水禽,以适应性强、生长快、营养成分丰富和低成本而闻名。然而,其季节性繁殖,以及许多品种产蛋期间还具有强烈的就巢性,造成种鹅产蛋性能低下,直接影响后代繁育的数量,制约了养鹅业的发展。本研究以典型的季节性繁殖家禽浙东白鹅为研究对象,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WGBS)、16S rDNA测序等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了两个方面的试验研究:一、研究了不同季节浙东白鹅垂体在
体重信息的实时获取对实现畜牧养殖精细化管理至关重要,规模养殖中鸡群的体重信息可用于了解鸡群生长状况和确定出栏时间,然而传统人工抽样称重方法效率低下,且容易使鸡群产生应激。鸡具有在栖杆上栖息的习性,因此可在其上杆栖息时自动采集体重信息,但如果不同的鸡的栖杆栖息行为发生频率不同,根据体重采样数据计算的鸡群均重和均匀度结果就会偏离真实情况。鸡的体重对栖杆栖息行为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无法确定利用鸡的栖杆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