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事业蒸蒸日上,越来越多的旅游资料被译成英文。而中国地大物博,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美不胜收,如何向海外游客推介旅游品牌,也就成了旅游战略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正确处理旅游资料中的文化因素及其它信息,既是一件艰难的工作,也是开展涉外旅游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中西方语言的差异,尤其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在旅游文字资料的翻译中得到反映,这就要求译者在准确地传达其信息的时候,尤其注意其中的文化信息,要让外国游客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旅游景观中的文化内涵,创立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 论文第一章介绍了目前旅游翻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二章综述了旅游及其与文化的关系,阐述了中西两种文化的游客,即旅游信息接受者的差别,重点分析了两者在接受旅游信息过程中的心理差异,道德及价值差异,以及宗教和习俗差异。 第三章的重点放在对旅游资料文本的研究上,对比研究了英汉两种语言在旅游资料文本中应用的差异,进一步论证了文化及其他差异对语言应用的影响,也为旅游资料英译的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指导。 译者认识到,由于旅游文化的这些特点,采取何种措施使信息接受者因为文化、审美观、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所受的影响降到最低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旅游资料的翻译必须有理论指导,而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给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就如他所说:“文化(信息)调整的原则总是意味着在信息传递中这种调整(达到)的程度。”(Nida,1976:132)。在第四章,论文详尽地介绍了奈达的动态对等论和接受论,以及该理论的贡献和局限性。然后,论文从旅游资料的功能和旅游资料英译的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了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在旅游资料英译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在第五章,论文试着提出旅游资料英译实践的一些方法,其指导原则是:以传递信息为主,对源语文本的信息量进行调整,在旅游文本翻译中达到信息层次的对等,同时还要兼顾文化的传播,在不影响信息传递的原则下,通过类锄硕士学位论文入tA凡’l,fR’5’1 1 11:51凡比的方法来诊释特有的中国文化.论文主要围绕中文旅游资料信息英译中容易出现的两大问题进行分析,这两大问题是:信息量过载和信息量不足,同时根据这两个问题尝试着提出解决办法:以删减法,释义法和改写法来去掉冗余的信息;以增译法和注解法来补足缺失的信息,以期最大程度地取得译文读者对目的语文本产生的反映与源语读者对源语文本产生的反映趋于一致目标。 最后,正如奈达所述:“绝对的对等只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Nida,1976:118)。译者的目标就是要达到目的语与源语之间最接近的,自然的对等,以期达到译文读者与源语读者产生同样的反映。本文就是以此为据,提出在旅游资料英译中综合考虑其中的文化及其他相关因素,以读者为中心,将信息充分并恰如其分地传递给他们,使他们不仅能欣赏到瑰丽的山川风光,还能领略到悠远远、丰富的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