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骨髓瘤肿瘤干细胞的初步鉴定分析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肿瘤的治疗方案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这些方法对肿瘤早期都有一定的疗效,然而对于许多肿瘤患者,确诊时常常已是晚期而难以治疗。由于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各国学者都在致力于预防和治疗肿瘤的研究。细胞生物学、肿瘤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理论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在肿瘤的致病机理的研究上近年又有了新的理论突破,即肿瘤干细胞(Tumor Stem Cell,TSC)假说的提出。 最新研究认为肿瘤是一种干细胞疾病,是由极少数具有成瘤能力的细胞增殖发育而成的异常组织。这些具有成瘤能力的细胞数量虽少,但却具有干细胞特征,可无限增殖,并可进行不对称分裂等,故称之为TSC。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学者正在致力于TSC的研究,且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一些肿瘤的TSC已被分离鉴定出来,如急性髓性白血病、乳腺癌、脑肿瘤、前列腺癌、人恶性黑色素瘤等。 由于对肿瘤的治疗研究,一般是先在动物肿瘤模型上进行。所以,分离与鉴定动物肿瘤TSC对开展TSC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选择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细胞),对其TSC进行了相关的分析研究。 目的: 根据人源性肿瘤细胞与动物源性肿瘤细胞有诸多相似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探讨SP2/0细胞中TSC存在与否,并对可能存在的TSC的分离鉴定方法进行探索。 方法: 1.通过克隆形成试验、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滞留试验,探讨SP2/0细胞中TSC存在与否。 2.探索SP2/0细胞中TSC的鉴定方法: (1)用无血清培养基(Free serum medium,FSM)培养SP2/0细胞,并应用SP细胞检测法、MTT法、体内致瘤等方法比较这种条件下所得肿瘤细胞与普通培养肿瘤细胞在生物学特性上有何异同; (2)通过磁珠分离技术筛选小鼠骨髓瘤TSC的特异性标志,并进行相关生物学鉴定,如致瘤结果: 1.在克隆形成试验中,SP2/0细胞中有一部分细胞具有形成克隆的能力。 2.BrdU标记滞留实验证明了SP2/0细胞中含有DNA永生化链的细胞,即TSC。 3.sP细胞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了SP2/0细胞中TSC存在的事实。 4.无血清培养方法可以富集SP2/0细胞中的TSC。 5.由磁珠分离和动物致瘤性试验可得:CD133和CD44分子可能不是SP2/0细胞中TSC的标志;而CD24分子可能是SP2/0细胞中TSC的标志。 结论: SP2/0细胞中存在TSC,它们可以通过用无血清培养的方法得到富集,但其表面特异性标志还未获得明确鉴定。但值得注意的是,CD24<->的SP2/0细胞在小鼠体内的致瘤性比CDl33<+>、CD44<+>、CD24<+>的SP2/0细胞要强,所以SP2/0细胞TSC的标志之一可能是CD24<->。
其他文献
目的:  此研究旨在揭示普通棉耳狨猴MHC-Ⅰ类和β2m基因的特征,阐明狨猴MHC-Ⅰ类蛋白的结构特征,丰富狨猴的MHC-Ⅰ类分子背景资料,提高后续挑选狨猴作为实验动物时的稳定性和
患者 女,39 岁,孕 4 产 1,因妊娠 34 周+3 ,乏力、皮肤巩膜黄染 1 月,加重 10 d就诊于当地医院.患者无肝炎、口服避孕药病史.既往行 MRI增强检查提示肝脏多发富血供占位性病
期刊
本室首次报道核因子高迁移率组蛋白N2(High Mobility GroupChromosal protein N2,HMGN2)具有抗菌的新功能,本文旨在对HMGN2分子抗菌机制和是否具有趋化活性进行研究,分为三个部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Cox-2、nm23-H1和HSP70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观察100例乳腺癌组织中Cox-2、nm23-H1和HSP70蛋白的表达
本文首先按最小条件建立了评定空间直线度误差的非线性数学模型。通过误差分析,从理论上证明了该数学模型不能进行线性化处理,并提出了最小条件判别准则。文中给出了计算机评定
背景: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并由伊蚊传播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也是世界范围内蔓延最快的虫媒传染病之一。  城市化是全球发展的一个趋势,其对人类生活、环境健康等方
目的:  观察内源性CST在慢性间歇低氧(CIH)致大鼠高血压中的变化;  探讨外源性CST处理对间歇低氧致高血压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1.模型建立:SPF级SD大鼠30只,健康、成年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充分发挥我国传统大豆资源优势,加强大豆种质资源研究和新品种培育,扶持国内大豆产业发展,强化大豆生产与精深加工的科学研究,实施传统大豆制品的工艺改造,开发新型大豆食品,推进大豆制品规模化生产。”2014年1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中明确指出。  古人云:“农者,天下之大本也。”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农业的发展更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