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基金属化合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钾性质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_dol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社会快速发展导致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逐渐提高,仅依赖于昂贵的锂离子电池已变得越来越不切实际和不经济。而具有成本低廉、能量密度高、循环稳定性好和快速充/放电功能等优势的钾离子电池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该项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技术上和工程上的问题:在充/放电过程中频繁嵌入和脱嵌半径较大的钾离子容易破坏通常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从而导致电池容量低、倍率性能下降、循环稳定性差等;另一方面,钾离子电池的活性材料相对较重导致电池的质量比容量低。因此针对钾离子电池面临的以上挑战,本文从了解钾离子电池的不同负极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质出发,为了设计结构坚固的电化学活性负极材料,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工作:(1)开发了一种简便而通用的纳米空间限域策略,成功制备了均匀锚固在石墨烯纳米片上的平均尺寸约为6 nm的超小卤氧铋(BiOX,X=Cl,Br,I)纳米颗粒。该策略通过改变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的p H值来调控氧化石墨烯纳米片表面含氧官能团的电离程度,在适当的p H值下,微弱堆积的氧化石墨烯纳米片不仅为卤氧铋纳米颗粒的生长提供了成核位点,而且还提供了更重要的层间限域纳米空间控制晶体的过度生长。(2)基于上述工作基础,将石墨烯基超小BiOCl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用作钾离子电池的自支撑负极材料,在0.05 A·g-1的电流密度下表现出521 m Ah·g-1的超高容量,并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在5 A·g-1时达到205 m Ah·g-1)以及出色的循环稳定性。通过结合原位和非原位表征方法,我们系统地研究了超小BiOCl纳米颗粒的储钾机理,并首次揭示了完全可逆的转化和合金化机理,在超小BiOCl纳米颗粒中可以实现完全可逆的转化-合金化-去合金化反应(BiOCl(?)Bi(?)K3Bi),这导致了超小BiOCl纳米晶体(618 m Ah·g-1)具有比大BiOCl纳米颗粒(308m Ah·g-1)更高的理论容量,并证明了BiOCl在电化学储能领域具有巨大潜力。(3)通过一种空间限域热转化策略,成功制备了由均匀镶嵌在三维互联石墨烯(3DG)骨架中的FeCoP中空纳米颗粒组成的柔性多孔材料。将该材料经过简单压制,形成柔性膜直接用作钾离子电池的自支撑电极,展现出优异的储钾能力。在0.05 A·g-1的电流密度下表现出386 m Ah·g-1的超高可逆容量,出众的倍率性能(在3 A·g-1时达到121 m Ah·g-1)以及出色的循环稳定性。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和建筑业的飞速发展,人类往大气中排放的污染性气体的量也与日俱增。然而,基于各种敏感颗粒材料的旁热式气体传感器仍遭受着可复制性差的困扰,这限制了该类气体传感器的应用。与此同时,薄膜技术及半导体工艺的飞速发展为传感器的批量生产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溶胶-凝胶法、旋涂工艺结合电子束蒸镀技术为制备高性能、适合批量生产的气体传感器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本文中,我们分别以铁酸镧(La Fe O
荧光转换型LED照明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白光LEDs和植物生长领域。目前,通过黄色荧光粉与蓝光LED芯片组合所得到的照明白光,因缺失红色荧光粉贡献的红光部分,导致显色性差和色温高。因此,限制了其在有高品质要求的室内照明应用。加入红色荧光粉能解决上述问题。另外,荧光转换型LED能为植物提供光合作用所需能量,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红光区域的660 nm和730 nm峰值附近的光是植物生长所需能量波段,能
随着移动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也逐步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中,SLAM技术是移动机器人依靠自身搭载的传感器探索未知空间并进行精确导航的重要技术。目前已有的SLAM方法主要是基于理想场景下设计的,而在复杂环境中存在多种因素影响着SLAM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本文主要针对真实复杂环境如:环境纹理缺失、光照不稳定场景等复合型非理想环境,对视觉SLAM中的视觉里程计以及回环检测模块进行了研究与
电磁诱导透明(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EIT)是三能级原子系统中量子相消干涉的结果,在透明窗口内,吸收和色散特性都发生了剧烈变化,这在慢光、光学存储和其他非线性光学过程中具备潜在的应用。在各种模型系统(光子晶体波导、光机械系统、耦合光学微腔和超材料等)中,通过设计相干激发路径,能产生类EIT效应,但是基于一维光子晶体纳米梁腔的类EIT效应在
随着物联网技术和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电池能源供电已经暴露出许多缺点,例如使用寿命有限和废弃电池对环境的污染,此外,这些新型应用对能源的便携性、可穿戴性和柔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最近,具有输出功率高、制备简单、成本低等优点的摩擦纳米发电机,成为了近几年来相关领域的热点。由于具有良好的拉伸性和柔韧性且适用于人体穿戴,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被选取为框
近年来,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迫切需要对室外空气环境中痕量二氧化氮(NO2)进行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检测。异质结的构筑与光激发手段的有效结合是实现室温环境下高性能气体传感器的有效途径。然而,光激发对异质结构材料气敏性能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以MoS2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异质结的构筑对MoS2气敏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光辅助气体检测模式进一步改善异质结构复合材料气体传感器在室温环境下的气敏性
随着对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Organic-inorganic hybrid halogen perovskite,OIHP)材料的系统研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光电转换效率取得飞速进展,已可以与硅太阳能电池相媲美,然而在面临实际应用的道路上却遇到环境稳定性差的问题。OIHP材料本身对水氧的敏感性,成为商业化的拦路虎。通过优化OIHP材料本身的性质及界面层材料的调控来提高水氧稳定性,是提升
物联网的高速发展对具有高灵敏度、高集成度、跨环境兼容性的小型化传感器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众多新兴纳米材料的出现,多种材料、不同工艺在传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碳纳米管以其超高的比表面积、超薄的体积、低的噪声、优异的稳定性等优势在传感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成为气体传感领域最有前景的材料之一。尽管如此,构建基于碳纳米管薄膜的超灵敏亚ppm量级检测下限的气体传感器仍极具挑战性。其中,氢气作为一种新型清
通过范德瓦尔斯(van-der-Walls,缩写vd W)相互作用集成不同维度的材料形成异质结是设计材料新方法。目前关于异质结的设计大多集中在二维与二维材料之间,而不同维度材料之间的vd W集成的异质结还有待深入研究。由于集成了不同维度的限域效应,由它们形成的异质结往往能表现出优异的光电性能。本文在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基础上,考虑了一维碳纳米管(CNT)与二维硒化锗(GeSe)构成的一维(1D)/二
W UMa型相接双星因其与众不同的哑铃结构、掩食概率高、便于观测、掩食数据易获得等优越性,得到了广泛天文研究者的关注。随着光电测光、CCD测光等技术的日益精进,目前已经获得了相当数量的观测数据,这些数据资料让W UMa型相接双星结构、演化等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在这些基础上,对两颗W UMa型相接双星LO And、V0339 Com进行了测光与轨道周期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Wils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