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绵羊李氏杆菌病病原生态分布多样性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氏杆菌属(listeria)有2个群7个种,其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Listeriamonocytogenes,LM)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及毒力最强的食源性病原菌之一,该菌能穿过人体及动物的肠道、血脑和胎盘三大屏障,引起人及动物的李氏杆菌病,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病死率高达20%以上。  绵羊是本病最易感的动物,近年来新疆部分地区绵羊先后发生李氏杆菌病,为了探明其可能的传播机制,本研究采用了细菌分离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曾发生过绵羊李氏杆菌病的地区羊场绵羊及其相关环境中李氏杆菌的生态分布进行了调查,对分离得到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氏杆菌的溶血素基因、内化素基因(inlB)和肌动蛋白基因(actA)进行了PCR检测与测序,比对分析不同来源分离株在毒力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从农六师新湖羊场、102团羊场、石河子市西部牧业种羊场、151团及农七师129团、131团和伊犁77团等规模化羊场的健康绵的羊口腔拭子、鼻腔拭子、肛门拭子,各羊场饮水、土壤、青贮及羊场鸟粪,共614份样品中共分离得到29株革兰氏阳性小杆菌,经培养特性、生化特性鉴定,并针对其种属基因设计引物采用多重PCR对分离的29株分离株进行鉴定,确定29株均为李氏杆菌。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氏杆菌5株,塞氏李氏杆菌24株。平均阳性率为4.7%,其中羊体阳性率为5.5%,青贮阳性率为0,饮水阳性率为33%,土壤阳性率为0,鸟粪阳性率为3.0%。29份阳性样品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占17.2%。各羊场阳性率为0%~39.%不等,调查结果表明,同一羊场环境中健康绵羊李氏杆菌带菌率与其饲养环境中的李氏杆菌分布均有相关性。  对分离的李氏杆菌的溶血素毒力基因进行检测,阳性率为100%。并对分离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氏杆菌的内化素基因(inlB)和肌动蛋白基因(actA)的测序结果分析表明,其与临床分离株的同源性为96%,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初步揭示绵羊李氏杆菌病的发生为内源性感染。  本研究通过对新疆健康绵羊羊体及其周围环境中李氏杆菌分布的多样性进行了生态研究,为探索李氏杆菌在特定环境中的保菌及可能的循环机制,丰富李氏杆菌的生态学和食物链上的传播维持规律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材料。
其他文献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进而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布鲁菌可感染人类、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对
巍巍贺兰山,因一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而被世人熟知。蜿蜒绵长的山脚下,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色东方)与贺兰山无语相依近半个世纪,像父亲注视孩子那样,贺兰山持重地收藏着中色东方的每一份荣耀与回忆。   47年来,中色东方人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研制了一批批新材料产品,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到这里视察,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的病原体,到目前为止其非结构蛋白VP5参与病毒粒子释放和诱导细
禽流感、新城疫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三种严重危害家禽养殖业的常见传染病。在世界许多地区流行,往往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为了解河南省H9亚型禽流感、新城疫和鸡传染性支
疫苗的免疫接种在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AI)的控制中起看极为重要的作用。以鸡痘病毒(Fowlpox, FPV)载体表达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保护性抗原基因研制
鸡球虫病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一种寄生原虫病,目前对于鸡球虫病采用的免疫控制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由于鸡球虫活卵囊疫苗完全以鸡体作为唯一制苗载体,普遍存在着弊端。因此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ReproductiveandRespiratorySyndrome,PRRS)是由PRRS病毒(PRRSV)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以繁殖障碍、呼吸道疾病、免疫抑制和持续性感染
猪链球菌(Streptocuccus suis, S.suis)是当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一种重要病原菌。根据荚膜多糖(capsular polysaccharide, CPS)抗原成分不同,将猪链球菌分为35个血清型(134型和1/2型
期刊
鹌鹑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易感动物之一,国内外都公开报导过鹌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我国采取疫苗免疫的措施预防禽流感的发生和传播,目前已成功研发多种类型的禽流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