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典型海岸带柱状沉积物微塑料赋存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

来源 :西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4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因其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直接或潜在影响而受到广泛关注。海岸带是陆海之间的交接地带,资源丰富,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海岸带沉积物成为环境中微塑料汇集的主要区域。同时由于沉积物本身复杂的环境特征,其中的微塑料易与其他污染物联合形成更为严重的污染风险。本论文以我国11个省(直辖市)的海岸带区域采集的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使用Na Br密度分离法和体式显微镜检测了微塑料丰度,对其形态特征(形状,粒径,颜色)进行了表征,通过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μ-FTIR)鉴定了微塑料聚合物类型,并利用Simpson多样性指数法对微塑料的形状、颜色、粒径和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从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揭示了我国典型海岸带柱状沉积物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同时,运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微塑料聚合物危害风险评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了我国典型海岸带柱状沉积物中微塑料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海岸带微塑料污染的管治提供依据。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微塑料污染在我国海岸带表层沉积物中广泛存在,平均丰度为406.06±255.18items·kg-1 d.w.,与全球其他区域相比,属于中等污染水平,主要颜色为透明色和蓝色,分别占比32.84%和32.46%。主要粒径为1000-2000μm(33.21%),500-1000μm(27.99%),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共鉴定出8种聚合物,玻璃纸(54.10%),PET(24.59%),PP(4.92%),PE(4.92%)为主要聚合物。微塑料多样性指数表明表层沉积物微塑料的多样性和来源均较为复杂。进一步分析表明,我国海岸带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与表层沉积物粒度没有相关性。整体来看,微塑料丰度的水平分布呈现出从北方到南方下降的趋势。(2)我国海岸带柱状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垂直变化规律为微塑料丰度随沉积深度增加而下降,各沉积层中微塑料形状均以纤维为主,且表层多于底层。相较于底层沉积物,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粒径更大,颜色种类更多,且以透明色为主,而底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以黑色为主。柱状沉积物样品中共鉴定出10种聚合物,各沉积层均检测出玻璃纸,聚合物种类随沉积深度增加有所下降。这种垂直分布趋势可能与塑料的生产和使用以及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柱状沉积物中微塑料多样性指数也随沉积深度增加而下降,同时各层微塑料丰度与各层沉积物粒度无相关性。整体来看我国南北方柱状沉积物微塑料的垂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表面三层(0-15 cm)微塑料丰度最高,在部分柱状沉积物的50-100 cm层也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这可能是由于生物扰动导致微塑料向下迁移或者取样和加工过程中的污染。(3)初步评估了我国海岸带沉积物微塑料的潜在生态风险,污染负荷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表明,我国海岸带沉积物中微塑料污染属于危险Ⅰ级,轻度污染。微塑料聚合物危害风险评估法表明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的风险等级,南北方没有明显的分布规律,大部分处于Ⅱ级风险区域。在河北滦河口和广西山口处于Ⅴ级风险区域,这主要与沉积物中微塑料聚合物风险分数有关,其中PAN聚合物权重较高。在福建福鼎,虽然其微塑料聚合物有5种类型,但仍然处于Ⅱ级风险区域,主要原因是虽然聚合物类型多,但是高风险分数的聚合物较少。当前对于微塑料生态风险评估还没有完善的标准和方法,各类方法适用性还有待提高,今后可以提出统一标准的微塑料生态风险评估方法,进一步发展成为科学合理的生态评估方法。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地下工程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国亟待解决的科技战略问题。在工程现场中,如若对具体情况的围岩力学特性缺乏准确认知,或亦在施工前、施工期间缺少对围岩内部裂隙空间状态的定量探测,及施工前后围岩内部裂隙变化特征等问题作出合理揭示,并提出针对性措施则极易诱发岩爆、片帮和坍塌等动力学灾害。因此,从不同测试尺度出发,考虑初始损伤对特定试样的力学特性及内部裂隙发展时(间)—空(间)演化特征并定量化
学位
历经几百年的发展,钢筋砼结构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发展速度快、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结构体系。以整体的目光来看,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进入了新建建筑物和维修改造一起进行的阶段。钢筋砼结构在现代城市的基础设施、桥梁、房屋、隧道以及堤坝等方面存量巨大。现如今,我们对建筑物的强度和功能要求不断提高,对已经使用20~30年的建筑物的加固与修缮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在实际工程中,有些钢筋砼单向板由于设计不当、施工质量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空间等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建设技术的进步也极大地推动了深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高应力与复杂的地质环境影响下,深部岩体表现出比浅部岩体更显著的蠕变特性,从而导致岩体变形收敛慢、变形大等问题,给施工安全和工程的长期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基于此,以某深部硐室围岩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常规三轴压缩与三轴蠕变试验,分析了花岗岩的基本力学特性与蠕变力学特性,揭示了高应力环境下花
学位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在公路桥梁建设中占据了很大比例。近年来随着交通量的剧增、车辆超载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很多的病害,诸如梁体开裂、主梁结构持续下挠以至超限等,亟需进行检测评估和加固。本文针对此类情况,研究既有病害连续刚构桥的检测、评估工作,在此基础上,对其加固方案及加固效果进行研究。论文以贵州省某主跨径162m连续刚构公路桥梁为工程依托,进行结构检测、动静载试验、技术状况评定、加固
学位
在国家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和双碳战略等大背景下,温拌改性沥青技术值得关注。但进口的温拌改性剂价格较高,在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农村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困难。因此,亟需研究与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相适应、路用性能满足要求的国产温拌改性沥青。国内外学者对沥青微观和纳观层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存在温拌机理和改性机理研究不够系统和深入等问题。结合前期研究成果,本论文将通过宏观、微观试验及实体工程分析等,对含有废旧橡胶和塑
学位
伴随我国交通系统建设巨大发展的同时,桥梁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也逐年增加。桥梁老化与损伤问题日渐凸显,适时完善桥梁检测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桥梁检测方法为桥梁表观检测与桥梁荷载试验等,但是这些检测手段需中断交通且不能快速得出结果。因此,找到一个快速便捷且结果较准确的桥梁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工程意义。随着大数据分析时代的来临,深度学习引起了全球各国学者的关注,而卷积神经网络(Co
学位
钢管混凝土是一种将混凝土灌入钢管内形成的组合结构材料,具有优越的承载能力、抗震性能和经济性,在山区高墩大跨桥梁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当前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管内混凝土强度不高,存在构件截面尺寸大、混凝土用量多、结构自重大等问题,提出在钢管内灌注超高强混凝土(>C80)形成钢管超高强混凝土以提升构件承载力。但由于超高强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力学性质不同,不能简单地套用普通钢管混凝土的计算方法与设计理
学位
嗜热异养氨氧化细菌能降低好氧堆肥高温期NH3(氨气)的挥发量,是一种理想的好氧堆肥保氮微生物。当前学术界对于好氧堆肥中进行嗜热细菌分离属于热点研究领域,大部分是从单纯某种好氧堆肥种对嗜热细菌分离,比如畜禽粪便、桔秆腐烂等堆肥中进行嗜热细菌分离。但是其中对嗜热异养氨氧化细菌的分离的研究并不多,特别是从农村化粪池等混合好氧堆肥料分离嗜热异养氨氧化细菌方面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而本文选择从农村化粪池出水、水
学位
路基是一种由天然岩土材料构筑而成的带状结构物,是重要的线下基础结构型式,合格的压实质量是保证路基服役性能的重要前提。目前,公路路基常采用压实系数评价路基压实质量,检测方法包括灌砂法、灌水法和环刀法。尽管此类方法在路基压实质量检测中应用范围较广,但是仍存在局限性和不足,主要原因在于需要测定含水率,严重的费时费力,会出现因等待检测结果而影响施工进度的状况,此外,此类方法检测点数有限,不能较为准确的反映
学位
真空水流窗是一种新型的围护结构一体化太阳能利用技术,可以大面积安装于建筑外墙和屋顶。其应用一方面可以降低通过透明围护结构的传热;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太阳能集热。地源热泵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与太阳能热水系统进行多能互补可以有效提升性能。然而,其应用极大地受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面积所限。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真空水流窗与地源热泵的多能互补系统,并基于成都市的体育馆建筑应用,利用TRNS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