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韩语数量表达对比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uo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是典型的“S+V+O”语言,而韩语则是“S+O+V”类型语言,二者在语序等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但它们同时都属于量词性语言。
  传统的观点认为,量词和复数标记互相排斥、不能共现。因此,有量词的语言通常没有复数标记,而有复数标记的语言通常没有量词。但汉、韩语稍显特殊,它们既具有丰富的量词,又有复数标记“们”和“(詈)(Deul)”。这种现象无形中增加了汉、韩语数量表达方面相关研究的难度。
  本文立足于汉、韩语数量短语及复数标记,对各形式的构成要素,即名词、数词、量词以及表复数含义的“们”和“(詈)(Deul)”进行对比,从而能探讨汉、韩语之间的异同点及相关问题。
  本文主要包括如下五个部分。
  绪论。简要地介绍了汉韩语的数词系统和数量短语分类,对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说明。
  汉、韩语名词的可数性研究。
  分别从“每”和“(olcl)(Mada)”对名词进行修饰的情况、复数标记“们”和“(詈)(Deul)”与名词搭配使用的情况,以及“数词”修饰名词的情况三方面展开研究。
  汉、韩语的量词系统的定义及分类。分别对汉、韩语量词系统展开探究并对比分析,再对汉语中的两种量词短语和韩语中的两种量词短语进行研究,并尝试区分在各语种下、两种两词短语的异同之处。
  汉、韩语数量短语的分类及研究。分别对汉语数词和韩语数词与名词组合时的使用情况进行论述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韩语中两种数词系统分别讨论并进行对比研究。
  结语。结语部分对本研究加以概括,并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陈述。
其他文献
刑法与行政法的衔接是一个既关乎行政刑法理论又涉猎执法与司法实践的领域,尤其在我国刑法“既定性又定量”构罪标准的情势下,给解决两法衔接带来了更多更大的困难。诚然,两法衔接首当其冲是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的界分问题,至今也仍是域内外学者讨论的热点。尽管刑法与行政法各自的制度架构、评价标准、制裁手段与救济途径存在迥异,但是二者在公法性质、法治原则、制裁后果、秩序维护等方面的功能与权利保障目标存在高度的一致,
学位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从2011年确立至今,适用近10年时间,初期只有刑法典50条第2款和和一部司法解释,在接下来的5年内,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陆续发布了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性文件、指导案例等,帮助理论界和实务界去理解死缓限制减刑制度的性质和适用。而制定法律到法律实施的过程中有一些混乱之处,例如立法层面的立法目的不明确、立法内容不够丰富、容易造成体系混乱等问题,在司法适用中的裁量标准不统一、法官适
上迄东汉,下至南北朝,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征伐与交融,动荡不安的生存空间和胡、汉民族的地理迁移,极大地影响了文人的文学视野和创作心态,导致历代赋家对地理空间的文化建构出现偏差和松动。广泛分布于中华大地的江河和作为陆地尽头的海洋,在历时性的文化建构中成为了承载地理文化观念的重要意象。汉魏六朝,以水域为题材的赋篇层出不穷。其中,以长江、黄河、淮河、海洋四者为题材的赋篇(本文称为“江海赋”)尤为引人注目。
作为北美新移民文学最高水平代表之一,严歌苓一直是海外华文和当代文学研究的热门。由于其丰富独特的个人与家族经历,对历史的言说一直贯穿在她的创作中。透过女性、知识分子、新移民多重视角,严歌苓对晚清至当代的历史书写呈现异质色彩。因而本文以严歌苓小说的历史书写策略为研究对象,从文本的历史、作家女性观与历史书写的关系、历史书写形式探索等方面分析严歌苓的小说创作。论文绪论部分主要从文学与历史的关系介绍选题源起
《佛说诸经杂绿喻因由记》(下简称“《因由记》”)共有三个相关的敦煌写本存世。其中,伯3849号背(下称“甲卷”)及北敦3129号(下称“乙卷”)是完卷,而斯5643号(下称“丙卷”)仅存《莲花色尼因缘》(拟)的部分片段。本文在调查敦煌文献相关遗存的基础上,对写卷的概况、抄写时间、转抄关系、对佛典的改造、性质及实际政治意义等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并校勘、注释了《因由记》的全文。  文章共分为上、下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新兴消费空间的出现催生了摩登男女这两类身体形态。新感觉派是这一时期都会上海的思实书写者,其小说以摩登男女遇合中的男性对不同类型女性“他者”的欲望凝视来呈现现代性体验。如何看待这类以男女邂逅和分离为架构的小说,是富有意味且争议不断的论题。本文以邂逅中的男女关系变化为思路和线索,聚焦于文本、图像和散文日记的互证式研究,发掘出报刊杂志中的若干材料,并与左翼都市文本对比分析,同时紧
学位
《从文自传》对沈从文而言既关乎身份,也关乎文学趣味、文化人格和精神趋向的建构。  本文以身份串联全文,聚焦于沈从文的小说、散文、杂文、书信、传记,对其创作心历纵向式梳理、自传文本深掘式剖析及史料、互文横向式比较,按照《从文自传》写作前的身份焦虑与寻找、写作中的身份认定与指认策略、身份建构的诗学意义的线型结构分三章论述。第一章探讨沈从文在《从文自传》写作前的身份焦虑与诉求及与之共生并存且构成对话关系
学位
在20世纪中国的“想象共同体”中,现代国家想象与现代化实践彼此同构,但90年代以来,文学中“乌托邦”的失落造成了理想书写的当下困境。柳青作为从五四走来,亲历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代共和国作家”,他在多种思想资源的影响与指导下,进行着“新世界”的想象与创作。本文运甩“论从史出”的方法,从柳青的小说文本、文艺评论、思想札记及社会史料等方面探入,刀图将作家放置在文学、现实、历史三维的场域下进行分析,梳理出
学位
宋季元初,着名的坊刻中心——福建建阳的书林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类书。此种类书将各种生活知识分门别类地加以刊载,以供日常随时翻检使用,性质如同今天的“家庭生活手册”,现代学者称之为“日用类书”。“日用类书”一体于晚唐宋初肇端,於宋末至元代迅速发展,体式亦日趋成熟,出现了《事林广记》、《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又称《居家必用》或《居家必用事类》,以下统一简称《居家必用》)等代表性作品,其后又分化出了“百科类”
学位
《月令采奇》四卷,明李一楫辑,是一部辑录性质的岁时类文献。该书以春夏秋冬四季为序,每季一卷。每卷先季节总叙,次五行生旺,次逐月月令,月今后又有本月逐日杂记、调摄、占候等内容。此外,卷四在十二月后又有闰月令、调摄总论、占候补遗、杂记补遗等内容。由于流布未广,《月令采奇》在国内于清初即告亡佚,所幸日本内阁文库藏有万历原刻本,1970年台湾艺文印书馆据以影印,编入《岁时习俗资料汇编》第八、九册行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