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下油砂山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AQ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柴西北地区下油砂山组是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下油砂山组岩性普遍具有混积特征,粒度较细,储层整体致密。岩性的合理划分及成因分析、储集空间类型及孔隙结构、储层成岩演化及有利储层发育规律等方面认识程度较低,制约着该区下油砂山组的油气勘探。本次研究基于工区内21口井的岩心观察,以及大量铸体和染色薄片、X衍射全岩分析和X衍射黏土分析,针对柴西北区下油砂山组开展了储层岩石学特征及成因分析、储层物性特征及成岩演化的研究,分析了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有利储层的预测。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西北区下油砂山组沉积以湖相粉细砂岩、泥岩、碳酸盐岩及混积岩4类为主,进一步划分出10小类。结合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高压压汞分析,在岩性分类的基础上开展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研究。研究表明,下油砂山组储层整体属于特低孔低渗-致密储层,结合岩性将其储集空间分为粉砂岩粒间溶孔、灰岩的晶间孔和晶间扩大溶蚀孔,孔隙结构呈现微孔微喉为主、特小孔-特细喉及以上孔喉数量有限(仅占16%~37%)的特征。基于储层的结构特征、黏土矿物演化特征以及大量有机地球化学参数的统计分析,分地区厘清了成岩演化阶段,提出下油砂山组处于早成岩B期—中成岩A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区下油砂山组储层的控制因素和发育规律,认为下油砂山组上、下储层成岩演化和优质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不同,其上部处于早成岩B期,原生孔隙为主,沉积环境是优质储层发育主控因素;下油砂山组下部处于中成岩A期,原生孔隙与次生孔隙共生,沉积环境和成岩演化程度共同制约着储层质量。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该区下油砂山组储层评价标准并开展了储层评价,预测了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
其他文献
过氧化氢,由于它的强氧化性、杀菌性和漂白功能,使其在食品工业、轻工业,环境保护和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细胞代谢也存在它的身影。但过量的H_2O_2也会诱发DNA损伤、神经变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老年痴呆等疾病。因此,对过氧化氢的检测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目前研究检测过氧化氢的方法有很多,本文选择的光电化学检测法,具有响应快、成本低等特点,至今仍有许多值得探索的领域。实验通过制备以Ti O_2纳
随着军事工业、航空航天、城市轨道交通、船舶航运等行业的发展,各类设备的制造不断向高速度、高负载、高精度、高性能等方向发展,设备运行而引发的噪声问题逐渐走入了人们的
双调和方程广泛出现在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和材料科学等众多学科与应用领域,有限元法是求解此类方程的常用数值方法,然而直接利用有限元法求解双调和方程,会出现离散化代数系
在我国现行农村经济体制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部分农业及涉农产业地区是一个未来农业发展、益农创收行之有效的途径,同样也可视为传统型简单种养殖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的发
设R是交换环.首先,本文引入了Lucas模与模的Lucas包络的概念,证明了理想I的Lucas包络Q0(I)≠Q0(R)当且仅当I是R的非半正则理想.其次引入了Q0-Noether环的概念,并证明了R是Q0-Noether环当且仅当多项式环R[y1,y2,…,yn]是Q0-Noether环.最后我们给出了不可约非半正则理想的概念,证明了 R是Q0-Noether环,I是R的非半正则理想,则I上只有
近几年来,随着以卷积神经网络为代表的深度学习技术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不断兴起,以及其表现出的优异性能,行人重识别这一新兴的计算机视觉任务有了全新的发展。行人重识别任
(G’/G2)展开法,G’/(G+G’)展开法,(G(K+1)/G(K))展开法是由(G’/G)展开法改进而来的构建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精确解的重要方法.本文系统运用三种函数展开法构建几类非线性偏微
艰难梭菌作为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越来越多的在无症状食品动物中被检出,以及越来越多关于动物源和人类艰难梭菌基因同源的报道,使得了解动物源艰难梭菌的分子流行病
致密油气藏是重要的储备资源,水平井压裂技术广泛地应用于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中,压裂液流体静态渗吸是致密储层采油的重要机理。但致密储层物性差,且储层中流体的渗吸规律
酪蛋白磷酸肽(Casein Phosphopeptides,简称CPP)的结构特性,决定了其种类的多样性。不同的公司使用的酶以及酶解条件不同,最终获得的CPP序列会存在一定差别,目前尚无统一的定